小瓷
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天津、被稱為一座價值連城的“中國古瓷博物館”的瓷房子歷來受到游客的喜歡。這座瓷房子的入口處有一對銅鹿,是慈禧太后鐘愛的物品之一。
慈禧作為晚清最有權勢的女人,從最初的蘭貴人到后來的懿貴妃、皇太后,她看盡了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由于身份轉(zhuǎn)變,她換過很多宮殿。然而,不管她居住在哪座宮殿,她的宮苑中始終擺著一對銅鹿。顛沛流離,機緣巧合下,其中一對銅鹿站到了瓷房子的入口。
慈禧為什么會鐘情于銅鹿?
《詩經(jīng)》中記載: “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闭f的是古代一個男子愛上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于是獵了一只鹿,并用同樣代表純潔愛情的白茅捆好,送給了那個女子的故事。因此有史以來,男女定親以鹿皮為貲,鹿也成為青年男女的愛情象征。
年輕時的慈禧和所有少女一樣,十分愛美,憧憬著純潔美好的愛情,一次邂逅,讓她有幸結識咸豐。因此慈禧一直渴望著擁有美好愛情,儲秀官門口那對銅鹿成了她在少女時代的愛情寄托。
此后,慈禧就這樣在儲秀宮度過了她作為蘭貴人、懿嬪、懿妃、懿貴妃的近十年最美好的歲月,直到咸豐十年(1860年)八月,她隨從咸豐前往熱河。第二年七月,咸豐駕崩,九月,懿貴妃慈禧與清廷成員從熱河還京時,她的身份已經(jīng)是皇太后了。然而,她的寢宮門前依然有一對銅鹿。
這是由于中年時期的慈禧早已看破那縹緲的愛情,后官血雨腥風,慈禧是聰明的,她工于書法,精通滿漢兩種語言,為皇帝代筆批閱奏章,她的欲望也藏在這對銅鹿之下。
春秋戰(zhàn)國時代,諸侯爭奪天下,被稱為“逐鹿中原”;太監(jiān)趙高想奪取秦二世的皇權,也曾“指鹿為馬”;三國曹操射鹿于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鹿死誰手”中的鹿也不再是一只自然的鹿,而是政治權力的代名詞。一對銅鹿立于慈禧寢宮,無疑是她對權力的向往。
即便在她死后,除了有大量金銀財寶陪葬外,她的陵寢中也立了一對銅鹿。
原因就是,經(jīng)歷了少女愛情夢碎,體會了至高皇權的威嚴,老年的慈禧早已利欲熏心,她不甘心放棄自己享受過的權力和潑天富貴。然而,生老病死無人能躲,慈禧再要強,也無法強過天命。而自古以來,鹿一直都是仙獸,是長壽和富貴的象征。壽星出行,必騎白鹿;鹿與“祿”諧音,寓意高官厚祿。慈禧相信,有銅鹿的守護鎮(zhèn)壓,就能守住自己的富貴和權勢。所以她死后,她的陵寢中還立著一對銅鹿。后來,由于清政府無力為看守陵園的官員們支付糧餉,于是陵寢中很多文物都被他們盜走了,其中就包含這對銅鹿。
銅鹿究竟是否有這些魔力,無法下定論。然而,慈禧一生的富貴顯赫確實是事實。后來,慈禧寢宮中那對銅鹿幾經(jīng)輾轉(zhuǎn),成為瓷房子博物館館長張連志母親的陪嫁物,后被張連志先生收藏到瓷房子。
銅鹿成雙成對,能夠留存至今非常難得。許多來瓷房子參觀的游客都會駐足與銅鹿合影,或許人們也是覺得這對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銅鹿會給自己帶來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