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傅雨簫 編輯 | 任紅
舍農(nóng)索城堡 攝影/ 東方IC
舍農(nóng)索城堡(Chateau de Chenonceau)建于16世紀。當時堡壘的擁有者馬奎斯家族因為負債累累而將土地賣給了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的財務大臣托馬斯·波耶和其妻子凱瑟琳·布里索內(nèi)。作為舍農(nóng)索的第一位女主人,凱瑟琳開始按照自己的意愿修建一座小巧舒適的城堡。
可惜波耶的兒子因身陷債務,城堡被弗朗索瓦一世沒收。弗朗索瓦一世死后,他的兒子亨利二世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將城堡送給情婦黛安娜·德·普瓦捷。城堡由此迎來了幾位與王室關系密切的女性成員,因此也被稱作“女人的城堡”。
黛安娜·德·普瓦捷是一位聰慧美麗的女性。身為亨利二世的情婦,她還有一個稱呼“l(fā)a Presque Reine”,意思是“幾乎等于王后”。亨利二世和其王后凱瑟琳·德·美帝奇的徽章是由亨利二世的首寫大寫字母H和凱瑟琳的首寫字母C重合在一起。但重合的效果看上去很像大寫字母H和黛安娜的首寫字母D的聯(lián)合。這是個偶然,還是黛安娜在炫耀自己在宮廷中的地位?不管怎樣,外貌上缺乏女性魅力的凱瑟琳·德·美帝奇只得容忍亨利二世對黛安娜的恩寵。
在黛安娜·德·普瓦捷的操持下,舍農(nóng)索城堡成為當時唯一一座帶橋梁的城堡。城堡周圍以她命名的花園也成為貴族爭相模仿的時尚。
1559年,黛安娜的靠山亨利二世于比武中被衛(wèi)隊長擊中頭部,隨即駕崩。這對某些人來說真是個大快人心的消息。一直保持低調(diào),甚至為了避免被罷黜而努力討好黛安娜的凱瑟琳終于得以雪恥,立刻剝奪了黛安娜對城堡的所有權。
成為王太后的凱瑟琳開始改建舍農(nóng)索城堡。她下令將黛安娜修建的橋變成雙層長廊,又擴建了花園,以便在城堡中舉辦盛大的節(jié)慶活動,以此宣告新主人的到來。作為攝政王太后,凱瑟琳很快成為宮廷的實際操控者,左右著法國甚至全歐政局。
三十年后,凱瑟琳王太后逝世。她的兒子亨利三世也在同年被刺身亡。亨利三世的遺孀劉易斯·德·羅林并未像她的婆婆一樣手握大權叱咤風云,而是選擇隱退于舍農(nóng)索城堡。有趣的是,同亨利二世死后一直身穿黑衣的凱瑟琳截然相反,劉易斯的后半生則一直身穿白色喪服。她每日讀書、祈禱、還參與慈善事業(yè),可以說真的過著退休人員的生活。她死后,再沒有法國王室成員踏足過舍農(nóng)索。
直到18世紀,第四位著名的時代女性露易斯·杜旁入住城堡。她引領啟蒙運動,在城堡中舉辦精英集粹的沙龍。中國人常聽說的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都曾經(jīng)做客于此。也是托她的庇護,舍農(nóng)索城堡才免于在破壞力超強的大革命中幸存下來。
二十世紀初,舍農(nóng)索城堡被改建為戰(zhàn)時醫(yī)院。在護士長西蒙娜·梅尼耶的管理下,共有兩千多名傷員在這里得到救助。這位了不起的女性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英勇地救助抵抗組織成員。
在進入城堡前,游客們會先看到它前方的塔樓。這是波耶夫婦拆除原建筑時唯一留下的部分,以馬奎斯家族命名的馬奎斯塔樓??梢钥闯?,它被改造為了文藝復興風格。塔樓最值得一看的就是木雕彩繪大門。這座建于弗朗索瓦一世時期的大門左右分別是波耶和其妻的徽章,上面則是代表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蠑螈,和他被上帝指定為國王的拉丁語名言。當然,大部分的游客并沒有看得那么仔細。 而是直接奔主城堡而去了。
與盧瓦爾河谷的其他皇家城堡相比,舍農(nóng)索城堡并不大。但里面開放的房間很多。在這里,筆者只挑選最重要的房間講述。
黛安娜的臥室的另一邊就是長廊。這里曾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堡中的橋梁,后來又被凱瑟琳·德·美帝奇封閉變成舞廳。就是在這里,她以兒子亨利三世的名義舉辦歡慶活動。目的自然是希望換得臣子們的忠心。值得一提的是,二戰(zhàn)期間這條華美的長廊是占領區(qū)和自由區(qū)的分界線。城堡的入口被德軍占領,而長廊的南門則是通往自由的大門。
一樓,我們可以參觀黛安娜·德·普瓦捷的臥室。房間布置得雍容華貴,但很難想象當年國王情婦所在時的樣貌了。床和小桌子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原物。還有一件青銅雕像,向我們揭秘了這位迷住國王的美人的相貌。諷刺的是,壁爐上還掛著她的終極情敵凱瑟琳·德·美帝奇的畫像。畫中這位面容兇悍又實在稱不上美麗的老太婆才是最終的贏家。亨利二世在世時,她努力與黛安娜交好,受到漠視排擠也從不抱怨,讓所有人都不把她放在眼里。誰知國王一死,她就靠著自己的手腕牢掌大權。
隔壁的綠色辦公室就是她曾經(jīng)統(tǒng)治法國的地方。
黛安娜的臥室的另一邊就是長廊。這里曾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堡中的橋梁,后來又被凱瑟琳·德·美帝奇封閉變成舞廳。就是在這里,她以兒子亨利三世的名義舉辦歡慶活動。目的自然是希望換得臣子們的忠心。值得一提的是,二戰(zhàn)期間這條華美的長廊是占領區(qū)和自由區(qū)的分界線。城堡的入口被德軍占領,而長廊的南門則是通往自由的大門。
從地下一層的廚房上來,我們就到了弗朗索瓦一世和路易十四的沙龍。盡管路易十四從未造訪過這里。
上了樓梯,我們通過大廳來到“五位王后”的臥室。這里的五位王后指的是凱瑟琳·德·美帝奇的兩個女兒和三個兒媳婦:亨利四世的王后瑪戈,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王后伊莉薩白,弗朗索瓦二世的王后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查理九世的王后奧地利公主伊莉薩白和亨利三世的王后劉易斯·德·羅林。這五位女性中的四位都曾是法國王后。由此可見凱瑟琳·德·美帝奇花在這上面的算計,和皇室女性成員的悲哀命運。凱瑟琳因此被稱為“王后之母,”房間以她們命名只在于紀念意義。
隔壁就是“王后之母”的臥室。里面的弗朗德掛毯、地磚和壁爐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原件。
和臥室相連的長廊則是以美帝奇這個佛羅倫薩名門望族命名。在這里,有耐心的游客可以閱讀城堡中曾生活過的幾位女性的資料,或看看未展出的舍農(nóng)索城堡原裝家具。當然,累了的話也可以在超軟的沙發(fā)上歇息一會。
左:盧瓦爾河風光 攝影/東方IC
右:啟蒙運動時期的城堡女主人露易斯·杜旁畫像 攝影/傅雨簫
二樓還有另外兩間臥室,分別是以路易十四的叔叔西澤·得·旺多姆和他的母親——亨利四世的情婦加布里埃爾·德·艾斯特雷命名的。十七世紀,旺多姆公爵成了這里的主人。這兩間臥室中不僅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家具,也有十七世紀和十九世紀裝修時的痕跡。
劉易斯·德·羅林的臥室保留了原有的天花板。我們也由此可以瞥見這位后半生都身著喪服的王后的退休生活。天花板上白色的長羽毛象征勞苦。同時,她還在城堡的樓上建立了修會,召集了一批修女同她一起祈禱冥思。
同其他樓層相比,三樓可參觀的范圍要小得多。劉易斯·德·羅林的臥室保留了原有的天花板。我們也由此可以瞥見這位后半生都身著喪服的王后的退休生活。天花板上白色的長羽毛象征勞苦。同時,她還在城堡的樓上建立了修會,召集了一批修女同她一起祈禱冥思。
走出城堡,就可以參觀當年曾引領時尚潮流的黛安娜花園了。修復后的花園和當年一樣:草坪被分為八個三角形,周圍點綴著花草,正中央則是噴泉。凸起的露臺上裝飾著盆栽花卉。坐在露臺的長椅上觀賞當季的鮮花,或者在流經(jīng)城堡的謝爾河(River Cher)邊散步,都是很愜意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