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牧場的夜空

      2019-07-17 10:23賀先棗
      貢嘎山 2019年4期
      關鍵詞:鍋莊康定原野

      賀先棗

      初秋,牧場上的夜晚已有些寒意。

      那夜,沒有月光,很久沒有在牧場的夜空下待過了,又有很長時間,久違了這種讓人暫時物我兩忘境地的寂靜。

      除了牧人,沒有人會在秋的夜里去仰望牧場的夜空,牧民看夜空是為了知道明天的天氣。不是牧人也來望夜空,僅是想看看白天有云飛來飛去的空中,到了夜里還有什么。

      只有眼前的黑夜,還是閉上眼就可以想起來的黑夜。

      不清楚,帳篷頂上的霜是不是真是在天要快亮時才積起,而腳下的草葉正在發(fā)出“喳喳”的折斷聲。白天,在十分灼人的陽光下,看見那些草葉是已經發(fā)黃,已經沒有精神,但沒有枯,用手撫摸,感到還有些韌性。

      而現在,是入夜的冷凍把草葉變脆,一踏就斷了。不忍心再走,這些草不容易,才過去不久的五月、六月、七月,它們才出土、長高,才茂密起來,而剛進入八月,它們就開始發(fā)黃,開始走向枯萎。慢慢地坐了下來,心里還惦記著這些草短暫的一生。

      卻還是仰著頭,去看天空。

      月朗時節(jié)才會星稀,無月的夜里,星星總是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也許是怕孤獨。但卻沒有了光亮,天空中不過是一團又一團迷茫的霧的光團。光的霧團就是星星們的光芒了,可那光團依然是孤獨的,因為夜空實在是深不可測。也許是那些星星們擠得太近,你的光亮干擾了我的光亮,因為不服氣又都拼命地發(fā)出自己的光芒來,于是,每顆星都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在天空中布下了一個個的霧團、霧帶。

      光年,沒有“年”這個表示時間的內涵,只是對距離的表述。有多少光年、有多少光年,是說的那些星星離我們很遠。望文生義,還是讓人想到時間。那些夜空中的星星當然存在了很多年頭,千年當然不及萬年久遠,而當把“千”和“萬”連在了一起,就讓人一時想不明白這時間究竟是多長。卻還是知道,那就是不可思議的遙遠。也許這就是“光年”和“年”這兩個概念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有些荒唐,有些牽強附會,是因為老是仰頭遙望夜空,讓人的想法出現了差錯?或許是出現了某種跳躍?

      離大團大團的光霧有一定距離的地方,望得久了,也可以看到一顆或兩顆孤獨的星,因為太遠,他們并不那么明亮?;蛟S,那些孤獨的星星,就是歷史上那種還能讓后人回憶起姓氏來的人了。那些看上去是光團,其實也都是星星,那些星星就是擠在一起的人群了,那是些讓后來的人無法知道他們的姓名的人群,天哪,這樣的人真多!

      在這片海拔達到四千公尺的“扎溪卡”牧場上,傳說,這里曾經有18個部落,部落也是由人組成的。今人只知道“部落”是個越發(fā)模糊遙遠的概念,就連“部落”的具體名稱也正在被人遺忘。

      就像是夜空中那些霧狀的光團,知道是星星,但看不到星星,于是才有了“銀河”之類的說法。對于那些作了古的人,不僅無法知道他們的模樣,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他們是誰。這些人,哪怕是當年他們也有過他們的輝煌,有過他們的喜怒哀樂,都無人知道了,留下的只是抽象而模糊的印象,猶如夜空里那橫貫黑暗的光的霧團。

      也許,那些光的霧團也可以喻為“部落”?擠在一起的星星都在霧的背后,誰還知道他們?讓人知道的,是很少幾顆被命名的星星、星座,可天上被命名的星星實在還是不太多。

      深遠廣大的牧場夜空,讓一派清冷、寂靜充滿。

      清冷和寂靜絕不是空無一物,更不會是毫無動靜。那些會仰望星空的人們一直有許多為什么在心里貯存著,時不時他們就會對著夜空高聲問道:我是誰?我從哪里來的?我會到哪里去?夜空當然沒有回應,于是,就有音樂和文學出來,以滿足心靈宣泄,于是,就有了哲學出來,自行解釋和說明;于是,就有了奇巧的發(fā)明,其中就包括制造出去探索屬于星星夜空的飛船等器具;于是,也有了具有博大氣象的宗教,讓喜歡仰望夜空的人們安靜片刻。

      屬于夜空的清冷和寂靜就是一切想象和靈感的進發(fā)處。

      不經意間,卻有一顆流星,從一團光霧里穿出,發(fā)出了讓人為之一驚的、耀眼的光亮,以一種神話里的速度飛速劃過天際,又隱進了濃得沒有邊沿的漆黑之中。仿佛有一個老牧民在耳邊呢喃:在這世上又有一個人走了。可那夜空里星星的光團依舊,星星們可知道,他們身邊有一顆星星不見了?

      夜空是屬于星星的??墒侨藗冋f,本來不會有什么夜空,之所以有白天,那是太陽帶來的。也是人們說,太陽其實也是一顆星星??商栠@顆星星實在太特別,同這眼前的夜空和夜空里的星星怎么也聯(lián)系不到一塊兒。

      只清楚,有太陽,夜空就不在了,其他的星星也就不見了。

      牧場夜真靜,牧場的夜空真寬,在這寬大無邊的寂靜里,讓人不知怎么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著、無序地想著,是不是太陽原來就是現實?而夜空則是歷史?曾經的現實是現在的歷史,眼下的現實就是后來的歷史,就在歷史和現實轉換之間,空間的距離,時間的移動其實是有某種聯(lián)系的。

      神游自此開始。

      而牧場的夜越發(fā)深沉。

      原野蒼茫

      是這個星球的第三極,也有人說是世界的屋脊。在青藏高原的東南緣,從石渠、色達這些地方向北,有雅礱江等大河就是從北邊朝南方流過來的,海拔是不斷增高,但那地勢卻是平坦居多,不進入江河峽谷,少見陡峭懸崖。平坦處就是高原草甸,喜愛舞文弄墨的詩人就說,啊,啊,我們的大草原!

      卻是莽莽蒼蒼的原野,在目光所能到達的地方,有白云從地平線上升起,如果能走出這原野,就能抵達天邊,騎馬行走在原野上,我就這么想過。坐在飛馳的小汽車上朝遠處奔跑時,我也這么想過。

      只是,天邊一直在遠方,要抵達,還得不斷朝前。

      天邊,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的地。

      遼闊而蒼茫的原野其實是可以放飛心靈的最佳場所。

      自古以來,感知細膩而且十分敏捷的詩人們對此總是比我們先知,他們以“詩”說原野,以“詩”頌原野,闡述的卻是他們的心境。遠在盛唐時代,那時的詩派中就有“邊塞詩”格外引人注目?!斑吶姟迸c遼闊蒼茫的原野總是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詩創(chuàng)造出了無比豪邁悲壯的意境,展現的是盛唐才有的恢宏雄闊氣象。

      我一直認為,“邊塞詩”是唐詩中寫得最好的作品。沒有能耐研究唐詩,之所以產生點感想也只是因為“邊塞詩”里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在我們康藏高原蒼茫的原野上至今也能看到的景物、景象。而他們表達得如此精彩準確、如此生動傳神,實在讓人感佩。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今天對這些景象的表達還不能突破前人們的描述和表達,我們不能不汗顏,至今我們都還在咀嚼祖先們已經嚼過了的饅頭,或者說干饃饃。比如:“黃沙磧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比如:“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比如,“看君走馬去,直上天山云”;比如:“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等等,太多太多。那時詩人們去的西北大漠所見到的景象,與康藏高原上如今的好多景象竟有如此多的相似、相同的地方。

      我原以為有了唐詩對原野的描繪,對康藏高原上蒼茫的原野也就有了概貌,就有了原野的境界。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當從馬背上跳下來,腳板下是實實在在的草葉時,眼里看到的是另外一種景象時,鼻孔里鉆進野花的氣息時,耳朵里聽到來自草叢里、地底下的那些聲響時,蒼茫的原野在那一瞬間有了另一個模樣,相比遼遠和空曠它更豐富多彩,相比傳說和古詩它更新鮮活潑。

      一片原野經過漫長的歲月,把平凡積淀成為古典的經典,而這片原野又正在現代的浪潮拍打下,將激情淬煉成為來日可以見證的輝煌。這原野把時空統(tǒng)一于自身的蒼茫和雄渾之中,卻以十分醒目的色彩,不動聲色的,并不強迫誰聽、誰看,于細微處靜靜地敘述“當下”,因為,連接過去和未來的“當下”也是原野本來的模樣。

      有一天,我看到一幅可以用奇異兩個字來描繪,也可以用純屬偶然來說明的畫面:溪流邊,綠草如茵的草壩里,一個巨大、早已變得雪白的馬頭骨似乎在怒目蒼天,除了馬頭骨,再也沒有另外的骨頭。在完全可以分辨出原來是馬的眼睛的地方,左邊已是一個空洞;右邊本來也成為了空洞,從地下,一朵黃色的小花,從眼洞里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冒出來,弱弱的莖干上附有絨絨的細毛。

      這其實是草地上隨處可見的花朵,就在溪流的對面,這樣的黃顏色的花開了一大片,一朵挨一朵,形成一個由嫩黃色花朵獨占的世界。那片黃色花朵的世界是美不勝收的,而從馬的頭骨里長出的這朵黃色的小花,雖然也美,不知為什么,總有點讓人感到驚心,總以為那是一種讓人弄不明白的暗示。

      那景象,就如在課堂上老師布置的讓小學生排列出的一組又一組反義詞作業(yè):弱小與強悍,死亡和生命,腐朽和生機;瞬間與永恒,等等,可以排列出許多。然而,在那場合,撫摸著那骨質感極強的雪白馬頭骨,用手指尖輕輕觸觸小花的花瓣,就知道,這不是什么學生在完成寫出反義詞的作業(yè),原野上的這景象分明是在形象解釋世間事物的輪回,蒼茫的原野在四季時光交替中輪回,原野上的生命也隨著原野的輪回而不由自主邁著艱難的腳步。

      每每想到這片遼遠無際的原野,很少首先想到夏日里組成了綠色海洋的那些小草,而是它的面積,它的浩瀚,它的壯闊。由此會想到它所承載的歷史過往,還有它的苦難及榮光。由此又想到了它的寬容與付出,它背負了多少動植物,一任它們的啃食和生長繁衍;它背負了多少人類的活動,而人類始終不過只把它看作是自己腳下的無意識、無需重視的一片泥土組成的原野。

      因驚訝原野廣大而贊嘆,卻忽略了原野更需要的是呵護。

      記下幾個聽來的專業(yè)術語:牧草退化、過度重牧、草場板結、牧場沙化;講幾句看到驚心場景:成千上萬只“地老鼠”從地下鉆出來,它們都在跑,身上的毛色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晃得人眼暈;突然起風,風卷起了黑色的泥土,搖晃著去了云端,風經過的地方,拳頭大小的石塊露出來了,因為石塊旁邊的泥土飛走了。

      原來,這看上去如此遼闊廣大的蒼茫原野竟是如此脆弱。

      “邊塞詩”里描寫道:“終朝風不休,馬走亂石中”;“有時無人行,沙石亂飄揚”;“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眼見風來沙旋移,終年不省草生時”;唐朝的那些邊塞詩人千多年前在西北看到的那些場景,今天在康藏高原的這片大原野上再現,這可絕不是可以為旅游業(yè)增色的風光。

      真不愿意看到蒼茫的原野已經成為沙丘后再來植樹、種草,蒼茫的原野如果真要經過那么一輪的輪回,代價實在太高。終于,受過這片原野無限恩惠的現在的人們可能也意識到了,蒼茫原野也需要人們的呵護。雖然這種認識還是遲了一點,但是,只要能有展開保護這片蒼茫原野的行動,也許還不算太晚。

      “邊塞詩”里的風沙、亂石,寫的是實景,沒有唐朝詩人們固有的浪漫和瀟灑;而如今的好多詩人,看到的都是一年中最好季節(jié)里的綠草紅花,如今的詩人們也是寫實,比唐代寫“邊塞詩”的詩人們有了更多的浪漫和瀟灑。

      其實,詩人們應該寫幾筆這原野的脆弱。

      有誰見過那朵云

      有誰見過跑馬山上那一朵云?那一朵溜溜的云。

      在如今的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會唱那首歌,那首著名的《康定情歌》??墒?,不論是會唱和不會唱這支歌的人,有幾位見到過那朵云?那是朵什么樣的云?

      就在那支歌里,說那朵云是一朵“溜溜”的云。云為什么是“溜溜”的一朵?離開了那支歌,真還說不清楚。有的專家說,這支歌,是從“溜溜”調轉化過來的,這支歌里所有的“溜溜”兩字只是襯詞,并沒有實際意義。

      可有老康定人卻說,有的,就是有“溜溜”的云。

      為什么?在哪里?

      源于康定人的口語。因為康定人把“狹窄”就叫做“溜溜”。比如,說康定城狹窄,就說是“康定溜溜的城”;凡是條狀,且小,也稱為“溜溜”,買回一塊肉,就說“買了一溜溜兒肉”。人家就反駁說,真是開玩笑,那么“李家溜溜的大姐”難道是說李家大姐瘦么?康定地方口頭語此說不能服人!

      于是就去翻書,就說,這“溜溜”本是“綹綹”。翻過書的人根據《辭?!方忉屨f,這個“綹”字含義之一是:“須、發(fā)、線、麻的一股”。歌里唱到的“溜溜的云喲”,是指云的形狀,出現在跑馬山上的那朵云,如絲、如線,纏繞不去,引入了人們的思維,就有了情意綿綿的意思。

      那么,如此說來,這個“溜溜”原來是“綹綹”叫走了音,是“一朵綹綹的云喲”!

      雖說引經據典,卻也不能服人。

      因為歌里唱的是“端端溜溜地罩在康定溜溜的城”,不是纏繞,而是“罩在”。

      “罩”是指從上向下蓋住,而且還有包裹得嚴實的意味。那么,那朵云應該是在高高的藍天上,不是在山腰里了??刀ǖ奶旌芩{,康定的天也高,跑馬山再高也在藍天下,那朵云是在藍天上,還是在山腰里,要見那朵云總得先有方向。

      朝著藍空的那個方向,云就不會是“一綹綹”的,而應當是成堆成片,擠成一團,即使隨風飄浮,也是如波濤涌動;只有在山腰那個方位,風中的云才可能成為一絲或一綹的形狀,也才可能纏綿,才可能依著、傍著山腰、山頭不去。

      于是,是不是有那樣一朵云也就成了問題。

      離開那首歌說不清楚,既然歌里有那么一朵云,自然界里就不會沒有那朵云,就如有句話說:世上有,戲里才有。如果沒有那朵云,歌里就不會有那句詞了。只是歌里為何只說云,而不說霧,不說雨,不說高原上常有的雪?

      分析起來,大概說起霧會讓人覺得朦朧得不明不白;提及雨,又讓人覺得要去屋檐下躲避,少了自在,添了些拘束;冰雪又常和寒冷在一起,在肅殺的冷意里,熱戀也會顫抖。只有云,而且是麗日藍天上的云,才顯得那么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比大地還寬的是藍天,而那藍天正是云自在起舞的場所。換了別的地方,云,覺得狹窄,要盡興,也只有在藍色的空中。

      發(fā)自內心的、不要束縛的愛情要的就是自由。

      歌里唱道:“世間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求”“世間溜溜的男子任我溜溜的愛”。遙想當年,在奉信儒家禮教的當時人來看,這膽也大得出了格。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顧,竟然“任我”,這不是有幾分像藍天上任性的云么?

      是這方水土的特性,想去哪里就去了哪里,而且坦坦蕩蕩,而且歌詠出聲??追蜃诱f過“詩言志”一類的語言,怎么可能僅僅說的是文化人?在民間,順口就吼出的歌聲,何嘗又不是在言“志”?

      敞開的心扉,坦蕩的表白,其實就是關于愛隋的宣言。

      那是一朵神秘的云,生于康藏高原的深山大峽,舞于康藏高原的麗日藍天,不去康藏高原就別想見到;那又是一朵純潔的云,猶如歌詠者的心地,懷有私念的人即使去了,也是看不到的。

      那朵云就在跑馬山,歌里明明白白地唱道:“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別的地方不可能有那朵云。可是,那朵云,可遇而不可求,有緣者舉頭就見。好像是朝峨眉山,就算是上了金頂,不見得個個都會遇到“佛光”。沒有緣分的人沒見到“佛光”,可心里還是知道“佛光”是存在的。

      跑馬山上那朵“溜溜”的云就是峨眉山上的“佛光”,在“佛光”中見到了自己的身影,沒有多少人會認為自己就是“佛”。而當跑馬上那朵“溜溜的云”纏繞在自己的身邊時,卻有無數的人會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愛情在執(zhí)著追求中熾熱的心在碰撞,在自由自在中產生的浪漫一點也不做假。

      高天曠野中一聲:“任我愛”“任我求”,遠比流行于當世的、摻了水分的、幾乎已是蒼白了的“我愛你”有力得多、高明得遠!

      而這一切,都在那朵“溜溜”的云中?!傲锪铩钡脑?,不再只是含著愛情的溫馨,它還承載著一方水土靈動,它飄逸,是顯示永不枯竭的、而且時時勃勃向上的生命力。

      愿你見到那朵云!

      又說康定鍋莊

      康定鍋莊是什么,康定鍋莊在哪里,現在是越來越說不清楚了。好些人是從口碑上知道了康定鍋莊,以為康定鍋莊不過是一座座類似“四合院”的房屋,或者是當年人們燒茶、煮飯的地方,自然也還有人記得,鍋莊還有貨物倉庫、旅館客棧的功能。

      外地的一些人覺得康定鍋莊只是一個歷史概念,一個同康定這個地方歷史有著某種聯(lián)系的特殊概念。

      在康定,那些現今已是七八十歲的、或更老的老人們還依稀記得康定鍋莊,然而,即使在他們的記憶里,康定鍋莊也越來越像一個遙遠、殘破的夢。在夢境里,他們年青,他們曾經進出那些鍋莊;現實里,康定鍋莊找不到了,也有扛著鍋莊名聲、也是從事商貿活動的新式鍋莊在康定城中出現時,有些老康定人并不認可。

      不認可也沒有辦法。畢竟,當年因為茶馬互市而出現、紅火的鍋莊,由于茶馬互市的消失,連那條茶馬古道也隱入了歷史深處,鍋莊只不過是一張皮上的毛,皮子沒有了,毛能附在哪里呢?

      四十八家鍋莊,就像是“江南四百八十寺”一樣,不應當是一個確定的說法。充其量是在說,當年在康定這塊這彈丸之地上鍋莊林立,在大山的溝谷里,一座座鍋莊里人聲鼎沸,騾鳴馬嘶,“四十八家”是盛極一時的一個形象說法。

      鍋莊集貨棧旅舍于一體,吞金吐銀,商賈云集,又少不了吃喝拉撒方方面面的服務,熱鬧的場所卻又是三教九流都要光顧去處。用現在的流行語言來說,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對集中的地方。

      于是,方方面面都要對鍋莊產生一定的影響就成為了必然。每一家鍋莊,就要迎合或者說就要適應來自各方面的要求,否則,它就要被別的鍋莊所取代,它的日子就會過不下去。競爭就成為了必然,如果不是這樣,鍋莊也就沒有了大小的區(qū)分。

      康定當年的每一家鍋莊,都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就成為了一個以賺錢為出發(fā)點,經濟交往為基礎,同時又能容納、吸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載體。鍋莊規(guī)模越大,它的包容性就越強,它越寬容大度,開放的程度就越高,因而它的生意就越好,生存能力就越強,這是從老人們的回憶中很容易就能得出的結論。

      這一點,對于今天的生意人或許也有一點借鑒,把眼光都放在利上,或許不是最好的生意經。

      但是今天康定已經沒有了鍋莊。

      倒是漸漸顯得有了些氣派的飯店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但那畢竟不是康定的鍋莊。這些飯店也沒法依托“鍋莊”名聲而顯示出來的康定特有的地域文化的氛圍,不過是飯店而已。這也不能怪誰,當年“鍋莊”出現、生存、發(fā)展的條件,到如今已完全不見。模仿過去,表演一下可以,想要重新真實再現,那就絕無可能。

      于是很多人都在說,最好用一種新的理念來“修筑”或“創(chuàng)造”出一些人心目中的康定鍋莊來。不過迄今為止,還是只是聽說有人想辦這件事。究竟會不會出現、何時出現一座它既是現代的,又在質上是對特殊地域文化有所傳承、同時還是發(fā)展著的康定鍋莊,眼下還不得而知。

      為了讓康定這地方有著自己的特色,讓城中的建筑不同于別的地方,城里一直風行為街頭建筑“穿衣戴帽”,這是無可非議的事。只是有的人以為墻壁上有了些與藏族文化的相關符號,康定這座小城就有了“民族特色”。改一度忽略地域民族特色而重視起來,“亡羊補牢”不算太晚,卻還是有一種跟在別處屁股后面跑的味道。

      可是如果真有人要出來搞一個康定鍋莊,恐怕就不能用“穿衣戴帽”的方式,外觀固然是一個因素,但更為緊要的是要把“康定鍋莊”內在的一些東西反映出來,讓這樣的建筑成為“這一個”,成為唯一?,F在有人就提出了“鍋莊文化”概念,嘴里說說,鬧熱一下倒沒什么,真讓這個概念充實、豐富、有說服力,想起來一定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不然,本來很神圣的“文化”二字就變得輕飄飄的了。

      說是搞一個康定鍋莊出來,讓逝去的鍋莊在新時期“復活”,就是對“鍋莊文化”的繼承、發(fā)揚和“復興”。但是“復興”與“復活”到底不是一回事,想再造歷史上原來模樣的康定鍋莊,形似可能,神似困難,從骨子里講應當是辦不到的事。原因顯而易見,適合于當年康定鍋莊生存發(fā)展的外部條件早已不復存在。

      其次,“康定鍋莊”與其說是一個載體,到如今的社會還不如說康定鍋莊早淪落成為了一個符號,一個象征。因為說它是載體,它必須要有承載的能耐??墒沁@個載體要承載的東西實在太多,只強調或只是突出某一方面,很可能就要丟失一些暫時未能讓人們認識卻很可能是重要的東西。比如,新造出來的鍋莊是強調它的實際作用、經商一類的作用更重要呢?還是要表現隱藏在一些表象后面的所謂文化信息更寶貴?

      實在是一言難盡。

      但是有一點,康定這地方,除去“情歌”這個品牌之外,“康定鍋莊”這個品牌應是最響亮的,再去“打造”別的什么,還不如把這現成的東西用好。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康定鍋莊”的名聲和影響就傳到了重慶、南京、上海、香港,傳到了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因為在這“鍋莊”背后,實際上還聯(lián)系著“茶馬互市”和一條漫長的“茶馬古道”,更聯(lián)系著康巴人特有的經商傳統(tǒng),聯(lián)系著這方水土的對外來文化的那種胸懷,聯(lián)系著這方水土所呈現出來的、廣義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等極有意思的東西。

      話又說回來,即使康定這地方重新有了費盡心機建起來的“康定鍋莊”,也不一定會讓所有人都覺得是自己心目中的那個地方,那種味道。不過,這又有什么關系?世界原本是這樣的大,而這個世界再大,卻沒有一個人的心大。

      人呢,卻又是那樣的多。能容下這一切的,也還只有人心了。

      猜你喜歡
      鍋莊康定原野
      調皮搗蛋的詩
      《康定情歌》用文藝鐫刻山下的不朽戀歌
      鍋莊舞在小學體育活動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原野上的呼喊
      跳起鍋莊舞 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
      康定:酒,或散文詩(隨筆)
      康定行吟
      龐華(二首)
      岑巩县| 铁岭县| 徐闻县| 漯河市| 江永县| 嵊州市| 阳谷县| 化隆| 曲麻莱县| 甘肃省| 神池县| 灵寿县| 从化市| 梅河口市| 唐海县| 荆门市| 霍林郭勒市| 岢岚县| 陇南市| 固安县| 延长县| 乃东县| 东莞市| 策勒县| 白玉县| 若羌县| 黄浦区| 肥城市| 犍为县| 藁城市| 济南市| 缙云县| 广水市| 阜南县| 伊春市| 固阳县| 开原市| 紫阳县| 临洮县| 乾安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