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蓉 項敏丹 黃 劍
浙江省臺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臺州 318000
筆者采用耳穴壓豆聯(lián)合中藥佐治小兒支原體肺炎40例,取效較好。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符合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1]的患兒160例分為4組,每組40例。其中觀察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5.1±1.6歲;病程2.8±1.7周;體溫>39℃8例,37~39℃26例,<37℃6例。耳穴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6.6±1.5歲;病程3.1±1.5周;體溫>39℃7例,37~39℃25例,<37℃8例。貼敷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5.3±1.7歲;病程3.3±1.4周;體溫>39℃8例,37~39℃24例,<37℃8例。西藥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8±2.1歲;病程2.9±1.6周;體溫>39℃9例,37~39℃25例,<37℃6例。4組基線資料相仿(P>0.05)。
2.1 西藥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阿奇霉素注射液用量10mg/kg/d靜滴5天,停藥3天,改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10mg/kg/d,服藥3天為1療程。
2.2 觀察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加耳穴壓豆和中藥貼敷治療。耳穴壓豆:取單側(cè)耳穴,交感、神門、氣管、肺、腎上腺。每天揉按3次,每次2分鐘,次日換另一側(cè)耳廓,交替進行。中藥貼敷:取大黃、黃連、黃芩、黃柏各15g,生梔子10g,混合后共研為粉稱四黃粉,取其6g,加蜂蜜2g,適量溫開水3ml,調(diào)為膏狀放入模型成2cm×2mm的圓餅,置空穴位貼上,貼于兩肺俞穴、豐隆穴及涌泉穴,每日1次,保留3小時。7天為1個療程。
2.3 耳穴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加耳穴壓豆治療。
2.4 貼敷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加中藥貼敷治療。
3.1 療效標準: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臨床療效標準擬定[2]。
3.2 各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各組臨床療效比較
3.3 各組住院天數(shù)、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各組住院天數(shù)、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s,天,n=40)
表2 各組住院天數(shù)、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s,天,n=40)
注:與西藥組比較,*P<0.05;與耳穴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耳穴組貼敷組西藥組住院天數(shù)6.88±1.95*#7.65±1.98 6.85±1.84*#7.83±2.31退熱時間1.35±1.47*#1.65±1.50 1.35±1.53*#1.78±1.35咳嗽癥狀3.98±1.21*#5.01±1.17 4.02±1.36*#5.38±1.28肺部啰音3.13±1.35*#4.02±1.39 3.06±1.42*#3.96±1.26
小兒支原體肺炎屬中醫(yī)學“肺炎喘嗽”范疇。小兒肺常不足,時邪侵襲,易犯肺,肺失宣降。病機關(guān)鍵在于肺氣郁閉,痰熱是其主要病理產(chǎn)物。臨床治療常以清熱宣肺化痰、降氣平喘為常法。中藥貼敷療法與耳穴壓豆法歷史悠久,免于口服藥物之苦,且操作方便,療效獨特,易為患兒及家長接受。本次臨床觀察結(jié)果表明,耳穴壓豆聯(lián)合中藥貼敷佐治小兒支原體肺炎與耳穴壓豆、中藥貼敷任意一種方法單獨佐治相比較,無明顯協(xié)同效果。但中藥穴位貼敷、耳穴壓豆在本病中積極發(fā)揮佐治作用,肺部啰音明顯的患兒宜配合穴位貼敷;啰音不明顯、且對四黃散或穴位貼過敏者可選擇耳穴壓豆。根據(jù)臨床實際選擇恰當方法佐治,能在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的同時,更好地促進患兒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