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李賀詩中的帝王相關詞匯

      2019-07-19 08:46但白瑾
      名作欣賞·學術(shù)版 2019年4期
      關鍵詞:求仙李賀帝王

      但白瑾

      摘要:就詩歌標題而言,李賀并非是對官位、權(quán)勢非常在意的詩人,但在《李長吉歌詩》的具體內(nèi)容中,與帝王相關的“帝”“王”“皇”“天子”等詞匯頻繁出現(xiàn)。就這些詞匯含義的而言,可分為神話傳說中帝王、人間之帝王、與帝王相關的物事三類。這些帶有帝王相關詞匯的詩篇,集中體現(xiàn)了在李賀詩中幻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懷才不遇與忠于朝廷的矛盾、擁護政權(quán)與同情百姓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有著共同的根源,折射出詩人同一身份認同之下的三個不同側(cè)面。

      關鍵詞:李賀 帝王 求仙 諷喻 屈原

      一、前言

      就詩作標題來看,李賀無疑屬極少數(shù)對官位、權(quán)勢不甚在意的詩人之一。陶淵明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①,李白揚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無疑是兩位標志性的“方外之人”,而取《陶淵明集》和《李太白全集》讀來,卻發(fā)現(xiàn),其詩題中凡提及人名,多代稱以官名。如《陶淵明集》中《贈長沙公》《和郭主簿二首》《贈羊長史》等等,《李太白全集》中《贈瑕丘王少府》《贈郭將軍》《贈崔侍御》,等等。至于王維、杜甫、蘇軾等或羈束于宦海、或牽絆于功名的大詩人,這一現(xiàn)象更為明顯。但在《李長吉歌詩》全部233首歌詩的詩題中,我們幾乎找不到在標題中以官名代稱人名的現(xiàn)象,甚至在具體詩歌內(nèi)容中也很少找到以官名代稱人名的現(xiàn)象。②

      可是,在同一本《李長吉歌詩》中,出現(xiàn)“帝”字的詩篇有19篇、出現(xiàn)“王”字的詩篇有24篇,③出現(xiàn)“皇”字的詩篇有8篇,④出現(xiàn)“天子”二字的詩篇有5篇,其他部分含義與帝王相關而因表意過于豐富而不易統(tǒng)計的如“君”“上”等字亦有多處,專詠與帝王相關物事的詩篇如《過華清官》《李夫人》《上云樂》等更是不在少數(shù)。這就與其在詩歌標題中看淡官位、藐視權(quán)貴形成一種對照。王權(quán),便是官位與權(quán)勢最集中的體現(xiàn)。何以在李賀的詩中這類象征王權(quán)的詞匯反復出現(xiàn),也成了進一步了解李賀生平與詩風時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二、李賀詩中帝王相關詞匯的分類

      《李長吉歌詩》中所出現(xiàn)的與帝王相關的詞匯,據(jù)其所指對象和所表含義,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神話與傳說中的帝、王。在《李長吉歌詩》中,“帝”字作為“赤帝”“青帝”“白帝”“黃帝”各在一篇中出現(xiàn)過,作為“天帝”在五篇中出現(xiàn)過。⑤“王”字作為“王母”在四篇中出現(xiàn)過。雖然從所指對象上來看是寫神話傳說中的帝王,而結(jié)合全詩來看,則或多或少存在著人間的元素?!洞悍徽謩ψ痈琛分小疤岢鑫鞣桨椎垠@,嗷嗷鬼母秋郊哭”便是用漢高祖斬白蛇起義之典;《浩歌》以天帝、王母、彭祖、巫咸始,以“看見秋眉換新綠,二十男兒那刺促”結(jié),實是抒發(fā)人世短暫之嘆;至于《漢唐姬飲酒歌》中“勉從天帝訴,天上寡沉厄”便更是“勞苦倦極,未嘗不乎天也”⑥了。第二類為人間之帝王。其中相關詞匯用于指稱漢武帝的最多,共有五處,同時在《仙人》《拂舞歌辭》兩篇中直接出現(xiàn)“漢武”一詞。其余出現(xiàn)在兩篇及以上歌詩帝的王主要有:漢高祖、唐太宗、秦始皇、周穆王,而與唐太宗相關的兩詩均存在較大爭議。⑦這些多次被提及的帝王中,除尚有爭議的唐太宗以外,其他帝王均與求仙和神話有著密切關聯(lián)。這正好與第一類形成互補。長吉歌詩,并非直如前人所詬病之“假鬼面,效鬼聲,相戲相恐”⑧,亦非如部分注家所穿鑿之“無一不為世道人心慮”⑨。其關于仙神鬼怪之想象,與關乎身世社會之思考,常是交集在一處的,不可武斷劃分。第三類不具體指代某位帝王,主要作為形容詞代表廣大、尊貴、莊重等方面含義,通常用以描述與帝王相關的物件。即《沙路曲》之“帝家玉龍開九關”;《竹》之“三梁曾入用,一節(jié)奉王孫”;《李夫人》之“紫皇宮殿重重開”等等。這些與帝王相關的形容詞,一方面反映了李賀在形容詞使用上對極致效果追求的語言風格,如“天”稱“皇天”(《秦宮詩》)、“道”稱“帝道”(《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青年才俊稱“王子”(《感諷六首·其一》)等,另一方面則隱隱流露出其對皇室尊嚴的重視。

      三、李賀詩中的帝王相關詞匯與求仙意識

      據(jù)前文可知,漢武帝是《李長吉歌詩》中直接提及次數(shù)最多的人間帝王,而涉及漢武帝的詩篇,多數(shù)與求仙有關。即《仙人》之“當時漢武帝,書報桃花春”;《閏月》之“王母移桃獻天子,羲氏和氏迂龍轡”;《拂舞歌辭》中“全勝漢武錦樓上,曉望晴寒飲花露”。

      《仙人》一篇,當句已含諷意。姚文燮注此旬日:“即好神仙如漢武帝,不過書報桃花,豈有自稱仙人而居內(nèi)庭耶。”⑩錢仲聯(lián)先生《讀昌谷集絕句六十首》其中之一亦云:“西母桃開不記年,幾回碧落葬神仙。寄聲吾友唐皇帝,絕倒王喬樂府篇?!保?)該詩本事詳見蘇鶚《杜陽雜編》,是書亦于該詩本事后評憲宗云:“上好神仙不死之術(shù)?!保?2)可見長吉于本詩中實有對憲宗進行規(guī)諷之意。

      《閏月》為《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中一篇,屬特殊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之下的作品,難免有頌圣之言。然細讀其“今歲何長來歲遲”,亦未隱藏其“感流年而欲駐急景”(13)的一貫創(chuàng)作心理。至于“王母移桃獻天子”,也讓讀者不禁發(fā)問:食桃天子今何在?故此詩雖不純是諷語,卻也流露“虛無求列仙”之情。

      《拂舞歌辭》當句,可與長吉歌詩中另一名篇《金銅仙人辭漢歌》對讀,“曉望晴寒飲花露”,既言漢武生前之榮華、尊貴,亦言漢武欲長駐盛世的過分渴望??v是如此,昔日不可一世之漢武大帝,終不免為秋風之過客,連當時所鑄之承露仙人,亦難逃“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的結(jié)局。延年益壽之法,安能信乎?

      非獨有關帝王的篇目,長吉歌詩,凡寫到仙界,雖實堪“云煙綿聯(lián),不足為其態(tài)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14)評價,盡可能將幻想之境刻繪得極幻、極美、極寧靜,卻常常在篇尾發(fā)出流光無情之喟嘆。即如《天上謠》,用前十句營構(gòu)了一副完美到無以復加的仙界圖景,結(jié)尾二句卻驀然一轉(zhuǎn):“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比绱讼山缃K也逃不離滄海桑田之變幻。那么人世呢?人世間自以為強大的帝王呢?“劉徹茂陵多滯骨,贏政梓棺費鮑魚?!保ā犊鄷兌獭罚?/p>

      綜上,便可看到此類出現(xiàn)帝王相關詞匯之仙境描寫篇章所折射出李賀的一大矛盾:因現(xiàn)實之無奈而對現(xiàn)實之外的仙境寄予一切可能之美好想象,但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切都只是子虛烏有。而對企圖以人力去阻擋時間流逝的人間帝王,若說《苦晝短》是無情的嘲諷,那么《金銅仙人辭漢歌》則是傷懷的同情。

      四、李賀詩中的帝王相關詞匯與個人志意

      在作于元和四年( 809)的《詠懷二首-其一》中,李賀詠司馬相如事,乃云:“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倍晁鞯摹蹲圆鹊铰搴箝T》,則又云:“襄王與武帝,各自留青春?!币蝗铡跋逋酢薄⒁蝗铡傲和酢?,均是與“武帝”并舉,且作于同一年??蔀楹我谎浴皸壷鐢喙!?,一言“各自留青春”呢?考長吉生平,可知:

      唐憲宗李純元和四年己丑,歸昌谷后,自春至秋,讀書、閑居于家,有《詠懷二首》《昌谷讀書示巴童》《巴童答》《莫種樹》《送韋仁實兄弟入關》《南山田中行》等詩。

      九、十月間,李賀辭妻遠行,作《休洗紅》《房中思》。從昌谷到洛陽,仍客居仁和里,作《自昌谷到洛后問》《官不來,題皇甫浞先輩廳》,韓愈、皇甫浞得消息后,連騎往訪,賀作《高軒過》詩答謝之。(15)

      可見長吉在作此二篇時,正經(jīng)歷著仕途抉擇上的激烈掙扎,故無論是對長卿棄梁王、武帝如斷梗般自在之態(tài)的欣賞,還是對襄王、武帝重視文才之仰慕,皆是帶著自身報國無門之傷感的。襄王、梁王,無疑代表著地方政權(quán);武帝,則固然代表著中央政府。作《詠懷》時,尚是意氣風發(fā)之時,仍有“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的自信,故“梁王與武帝”,重心在武帝,是懷才自負的瀟灑;作《自昌谷到洛后門》時,則是宦途失意后,只余“為探秦臺意,豈命余負薪”的落寞,故“襄王與武帝”,重心在襄王,是報國無門的躊躇。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這一千古文人詠嘆不盡的主題,在李長吉歌詩,尤在帝王相關詞匯出現(xiàn)的篇章中,得到更加集中而激烈的呈現(xiàn)。其《馬詩二十三首》,幾乎是以連章的形式在展現(xiàn)這一主題,尤當注意其最后兩篇:

      汗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馬詩二十三首》其二十二)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馬詩二十二首》其二十三)

      前篇承續(xù)前詩諸篇,言懷才不遇,尚屬個人之悲哀;后篇宕開一筆,謂國無真才,更是國家之不幸。(16)由個人之不平,思及國家之盛衰,即是其與尋常詩人不同處,又是其與一切偉大詩人相通處。故即便長吉在《自昌谷到洛后門》中對中央與藩鎮(zhèn)之間有過躑躅、有過彷徨,終究還是選擇了效忠中央政府,可惜結(jié)果也并不理想:

      冬到長安,干謁請托,終無結(jié)果。冬至日作《致酒行》,抒發(fā)遭讒言落第后重游長安時懷才不遇之郁悶、悲憤的心情。(17)

      因此,便可看到此類出現(xiàn)帝王相關詞匯之抒懷顯志篇章所折射出李賀的又一大矛盾:試圖極力淡看官位、權(quán)勢,卻又迫切希望獲得一定的職位以一展抱負,而即便在這樣迫切的追求中,又有超出一己之身的思考。

      五、李賀詩中的帝王相關詞匯與現(xiàn)實諷喻

      當然,李長吉歌詩中所提及的帝王乃至帝王所象征的中央政府,亦不全是以正面形象出現(xiàn)。對于他所聽聞的與帝王及中央政府相關的荒唐、不平現(xiàn)象,亦不惜以犀利的言語進行揭露、諷刺。

      在《榮華樂》中,詩人以“玉堂調(diào)笑金樓子,臺下戲?qū)W邯鄲倡??谝魃嘣挿Q女郎,錦祛繡面漢帝旁”,借漢更始帝故事,極盡諷刺之筆,形象地描寫了皇親、權(quán)臣工于諂媚、無視朝堂綱紀的小丑行徑。在《感諷六首·其四》中,詩人以“何年帝家物,玉裝鞍上搖”和“西山白蓋下,賢雋寒蕭蕭”形成鮮明對比,斥責貴胄的荒淫生活,揭示社會貧富懸殊,同時慨嘆整個社會不尊重人才的現(xiàn)實。在《呂將軍歌》中,詩人更是通過“西郊寒蓬葉如刺,皇天新栽養(yǎng)神驥。廄中高桁排蹇蹄,飽食青芻飲白水”以“神驥”“蹇蹄”為喻,痛心疾首地揭露了能征善戰(zhàn)之名將不得任用、掩袖工讒之宦官沐猴而冠的荒誕現(xiàn)實,并發(fā)出“九州人事皆如此”的絕望喟嘆。古時帝王,號日天子,除了是國家政權(quán)的中心,亦是普通百姓之于公平正義的最終期待。詩人將帝王尊號代入對具體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中,便是對整體社會規(guī)則的質(zhì)問。誠然,長吉之于憲宗,不可謂不忠。如前文所論,即便懷才不遇,他終究還是選擇了效忠朝廷。甚至在《長歌續(xù)短歌》中還有“秦王不可見,旦夕成內(nèi)熱”之類似于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之“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忠義之辭。(18)可詩人既然能從個人懷才不遇之不幸看到國家缺乏真才之更大不幸,就必然會將對朝廷之忠義推廣為對天下萬民之忠義,這種由己及親乃至天下的情懷是相通的,也是后人讀李賀詩往往忽略的其儒家精神方面的體現(xiàn)。因此,便可看到此類出現(xiàn)帝王相關詞匯之刺世疾邪篇章所折射出李賀的第三大矛盾:忠于李唐王朝,卻更關心普通百姓之疾苦,在二者發(fā)生沖突時,義無反顧地傾向于后者。

      六、結(jié)語

      不僅是在唐代,諷刺帝王求仙、感嘆懷才不遇、揭示社會黑暗這三大詩歌主題,可以說自詩歌產(chǎn)生以來便是歷代詩人們詠嘆不絕的題材,這并不是李賀的特別之處??稍凇独铋L吉歌詩》出現(xiàn)帝王相關詞匯的詩篇中,這三大詩歌主題雖各表一枝,卻有著同樣的根源:詩人對自己“唐諸王孫”身份的認同。

      杜牧在《李長吉歌詩敘》中,在以各種形象的意象形容長吉歌詩在某方面藝術(shù)追求上的極致后,還加上一句總結(jié)性話語:“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19)“騷之苗裔”一語,除了有《李長吉歌詩》在意象、手法上對《楚辭》的承襲,還有屈原與李賀在身份認同上的相似。屈原乃楚王同宗,楚國之命運,于他而言,既是國事,也是家事;以“唐諸王孫”自稱的李賀,之于唐王朝的命運,亦是如此。何況,二人都生活在眼見家國江河日下卻又憑一己之力無力扭轉(zhuǎn)的衰世!故長吉之對天界充滿無限美好幻想而終脫離不了塵世,似屈原;長吉之懷才不遇、四處碰壁而又忠誠于自家王朝,似屈原;長吉雖忠誠于自家王朝卻更關心百姓疾苦,亦似屈原。

      由此,便容易理解長吉為何會在詩歌中如此頻繁使用與帝王相關之詞匯了。以其“唐諸王孫”的身份認同,帝王家之事,離他并不如常人般遙遠。也因此,尋常之官位、權(quán)勢,也入不了其法眼,而其身份認同之下的責任感又趨使他去做出一番事業(yè)、關心百姓疾苦。當這一切都不具備現(xiàn)實的條件時,他只得轉(zhuǎn)向?qū)μ摕o縹緲之仙神鬼怪世界的幻想,可這種幻想終只是一時之憧憬,并未能讓他有絲毫的解脫。圈

      ①曹旭:《詩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60頁。

      ②《仁和里雜敘皇甫浞新尉陸渾》中“浞新尉陸渾”五字,據(jù)朱白清先生《李賀年譜》考證,為后人所加。今傳清乾隆王氏寶笏樓刻本《李長吉歌詩》中,唯一出現(xiàn)以官名代稱非神話、先賢人名的詩題只有《同沈駙馬賦得御溝水》。

      ③人名王溶、王粲、王子喬共計三處不計。

      ④人名皇浞共計四處不計。

      ⑤《帝子歌》之“帝”或言指堯帝,今從王琦注作“天帝”解。

      ⑥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3010頁。

      ⑦被認為詩中“王”指稱唐太宗的有兩篇,一為《長歌續(xù)短歌》,一為《秦王飲酒》。前者有憲宗說,錢仲聯(lián)先生《李賀年譜會箋》考證為指稱太宗,筆者亦認為長吉不便在詩中言本朝君王“不可見”。后者有始皇、德宗、憲宗、符生四說,今亦據(jù)錢仲聯(lián)先生《李賀年譜會箋》就詩中對歌舞之描繪考證視為指稱太宗。

      ⑧(14)(19)李維楨:《昌谷詩解序》,見王琦等《三家集注李長吉歌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頁,第191-192頁,第2頁,第12頁。

      ⑨姚文燮:《昌谷詩注白序》,見王琦等《三家集注李長吉歌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⑩姚文燮:《昌谷詩注白序》,見王琦等《三家集注李長吉歌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頁。

      (11)(15)吳啟明:《李長吉歌詩編年箋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47頁,第834- 836頁。

      (12)社編:《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383頁。

      (13)錢鍾書:《談藝錄》,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151頁。

      (16)此處參考方世舉《李長吉詩集批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615頁。

      (17)方世舉:《李長吉詩集批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838頁。

      (18)是句“秦王”一詞之指稱尚存爭議,前已標出。此句作太宗解、作憲宗解,皆顯其忠義,特注明。

      猜你喜歡
      求仙李賀帝王
      走,去抓帝王蟹
      鬼才李賀
      京派散文與“魏晉風度”※
      她與帝王為鄰
      帝王蝶的瘋狂遷徙
      李賀的詩不合邏輯?(上)
      詩鬼李賀
      龙陵县| 怀化市| 昌平区| 鹤岗市| 嘉义县| 深州市| 高唐县| 金阳县| 五峰| 根河市| 西平县| 聂荣县| 凤山市| 疏勒县| 无极县| 咸丰县| 张家界市| 肇庆市| 石泉县| 郓城县| 大埔县| 惠来县| 淮阳县| 禹州市| 梧州市| 新化县| 华容县| 句容市| 肇源县| 朝阳区| 台北县| 石屏县| 土默特左旗| 阿鲁科尔沁旗| 绥芬河市| 平阳县| 涡阳县| 柞水县| 鱼台县| 嘉定区|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