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任意一款菜譜類APP,你會發(fā)現豬肉的做法是最多樣化的,也是各種創(chuàng)意美食繞不過的必選項。攝入肉類不但可以給人提供一日身體所需的能量,還使人享受到無窮的美味。一些經典菜式,以及中西合璧的制作方法,無論是家常烹飪還是下館子單點,都是食客們一致的心頭好。
粉蒸肉是一道菜品,屬贛菜系,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郁。根據烹飪方法,可以偏辣,也可以偏甜,配料可以輔以香菇、老藕、南瓜、紅薯等配菜。因為蒸肉粉裹著肉,不管是肥肉還是瘦肉,吃在嘴里都是香而不膩,下飯超級棒。粉蒸肉有一股淡淡的米酒酒香。不管多肥的肉吃起來都不膩,而且香甜爽滑。
鍋包肉原名鍋爆肉,是一道東北菜,光緒年間始創(chuàng)自哈爾濱道臺府府尹杜學贏廚師鄭興文之手。成菜后,色澤金黃,口味酸甜。鍋包肉是為適應外賓口味,把咸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一道酸甜口味的菜肴。通常將豬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漿,下鍋炸至金黃色撈起,再下鍋拌炒勾芡即成。當時在東三省,道臺府里的菜是屬于禁菜的,民間是沒有的,所以當時的老百姓并不能吃到這道菜。后來,鍋包肉傳遍東三省,遼寧人又對鍋包肉進行了改良,在原有配方基礎上,又加了番茄醬,酸甜可口,使得鍋包肉獨具一格,口味獨特。
蒸臘肉是傳統(tǒng)的湘菜,臘肉是中國腌肉的一種,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但在南方其他地區(qū)也有制作,由于通常是在農歷的臘月進行腌制,所以稱作“臘肉”。上等的臘肉往往色澤金黃,濃香四溢,見而令人垂涎,司而令人胃動。熏好的臘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fā)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具有開胃等功效。
云南的香格里拉,不僅有美麗的景色還有好吃的食物,這里最著名的食物就是琵琶肉了,因為這種肉在制作過程中像極了琵琶,所以就把這種肉叫做琵琶肉。這種肉的腌制是采用一種傳統(tǒng)的方式,腌制完成之后,肉有一種濃濃的肉香味。每年在過完年之后人們就會開始大規(guī)模的殺豬備肉,然后將豬身體中骨頭和臟器全部取出來,將剩余的肉放在特定的壇子中,放上準備好的調味品,就可以進行腌制了。琵琶肉的制作歷史悠久,保存時間長,若不切開,三、四年不變味。琵琶肉肉色透明,色鮮昧香,風味獨特,是迪慶藏族、彝族等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肴。
東北農村每年接近年關殺年豬時會吃一種燉菜。過去,人們沒有條件講究什么配料、調料,只是把剛殺好的豬的血脖子斬成大塊煮熟后切成大片放進鍋里,然后邊煮邊往里面放已經處理好的干白菜,加水和調料,等到肉爛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腸倒進鍋內煮熟。上菜時,一盤肉、一盤酸菜、一盤血腸,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翠花,上酸菜……”隨著歌手雪村的這嗓子“吆喝”,東北“殺豬菜”的香味也飄滿了大江南北,那一鍋噴香熱平的燉菜,漸漸成了人們餐桌上的新寵。
不過對于真正的“殺豬菜”,多數人的理想還只停留在“酸菜燉白肉血腸”的層面上。其實,地道的“殺豬菜”是由多種菜品組合成的系列菜的總稱?,F在的“殺豬菜”在保持原風味的同時,制法已經有了很大改進,口味更鮮美內容更豐富,幾乎把豬身上所有部位都做成了菜,豬骨、頭肉、手撕肉、五花肉、豬血腸、酸菜白肉還有“燈籠掛(全套豬下水)”,無處不是美味佳肴;另外真正講究的殺豬菜館,都選取農村用糧食、豬草圈養(yǎng)而形成的“笨豬”,這種豬才有最純正的天然肉香。
烤豬肘是一大特色,幾乎每個西餐廳都會有烤豬肘這道菜,以偏低的價格就可以獲得一盤“龐然大物”。一盤烤豬肘完全夠兩個人飽餐一頓。豬肘烤得豬皮焦脆,下面的肥肉滑膩,最里面的豬肉酥嫩,肉質非常鮮美,有些餐廳會提供特色汁料蘸醬,絕對是不可不嘗的美食?!柏i肘經過腌制后,再由廚師用木火烤熟。表皮金黃中透出濃濃的橘紅,通體閃爍著晶瑩的油光。厚厚的豬皮層次分明,最外層大約半毫米,是直接與火接觸到的部分,但卻絲毫不糊不焦,酥脆有嚼頭?!庇腥嗽@樣描繪烤豬肘。
法國料理,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大廚有大廚的精致與繁瑣,家常有家常的簡單和便捷。一道充滿異國風情又簡單好吃的法國家常菜:白洋蔥燉豬肉,讓人回味無窮。
新鮮香草覆蓋的豬肉,經過黃油的精心煎制,再加入雞高湯中,用鑄鐵鍋細細燉煮。將燉鍋直接端上餐桌,打開鍋蓋一股法式料理的香味便撲鼻而來。整塊豬肉,經過一個半小時的燉煮后香氣四溢、肉汁飽滿。有了鑄鐵鍋的加持,食材和香料的香氣,保留得非常完美。要做這道菜很簡單,幾乎把處理好的食材,丟進鍋里煮就可以了。肉塊越嚼越香,再蘸上融合了肉汁、香草和香料的湯汁,那鮮美的感覺簡直是妙不可言。
豬肉大餐自然少不了五花肉,最家常的做法,就是紅燒。南方多用醬油(老抽)提色,北方喜歡炒糖色……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一樣的吃法,用紅糟,將這道普通的家常菜,做出特別的味道。福建特產紅糟,釀造時要加入5%的天然紅曲米。新鮮的香糟顏色偏白、香味不濃。陳放后,顏色變紅、香味濃郁。紅糟的美艷源自紅曲霉菌,這是一種對人類有益的真菌,能將大米發(fā)酵成紅曲米。初期無色,逐漸變成紅色,再到深紅色。隨著顏色加深,味道也更加濃厚。
上好的花脯,脂肪與瘦肉有著完美的比例。瘦肉缺了肥肉就柴,肥肉缺了瘦肉就膩,肥瘦相間、油而不膩才恰到好處。五花肉是很多人的心頭好,尤其是香糟花脯,比一般的紅燒肉好吃太多。加入了紅糟和黃酒的花脯,沒有半點腥氣,還有特殊的酒香和紅糟香氣。豐富的味道和香氣融合得很好,一點也不唐突。
很多人誤以為照燒肉就是抹上甜醬烤一烤,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真正的日式照燒醬烤肉,豬肉吸收了醬汁的香味,烤到外香內軟,簡直好吃到停不下來。美味的秘訣就是:照燒醬。
照燒醬烤肉,雖說是一道日本菜,實際卻算得上真正的無國界料理。首先,從口感上來說,加入了照燒醬的烤豬肉,自然是典型的東方風味。然后,就烹飪方法而言,這道菜是典型的東方式烹飪法,先切割,再料理。采用典型西式做法的烤箱和香料,如果想要去腥提味,東方式的做法,一般放蔥、姜,而這道菜的不同之處在于,用洋蔥和黑胡椒。
地道的日式照燒醬烤豬肉,外皮酥軟帶著烘烤后才有的香氣,醬香濃郁又不失豬肉的原汁香嫩。濃郁鮮香的醬汁,包裹著多汁滑嫩的豬肉,搭配一碗熱騰騰的米飯,簡直讓人欲罷不能……
在韓國,大年初一要吃象征多長一歲的年糕湯;生日時,要喝感謝母親大人養(yǎng)育之恩的海帶湯;有升職、喬遷之喜時,會和親朋好友分享象征喜悅的韓式煎豬肉丸……如果有人請吃韓式煎肉丸,就知道他們家一定有好事。
韓式煎肉丸,是在慶祝喜事時會吃的料理。這道菜有點講究,相對費工耗時,卻是待客的好菜。與一般的豬肉丸不同,想要把這道菜做得地道,不可或缺的是豆腐。加入豆腐的餡料,減輕了肉餡的油膩,又減弱了豆腐的豆腥味,還增加了豐富的蛋白質。豆腐和面粉的加入,使肉丸非常容易整形,出鍋也是相當美觀。
金黃色的肉丸,散發(fā)著芝麻油的香氣,挑逗著肚子里的饞蟲。洋蔥和胡蘿卜,讓豬肉餡多了蔬菜的清新;豆腐的加入,增添了好司的豆香;剁碎的蔬菜,吸收肉汁后變得更加油潤……沾上醬汁,咬上一口,濃郁的芝麻鮮香溢滿整個口腔。豬肉、豆腐和蔬菜混合的口感,有濃濃的堅果滋味。細細品嘗,肉丸外面酥香、內里軟嫩。因米醋、辣椒粉和黑椒粉的調味,鮮香中微微有點辣,還帶著利口的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