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曾說:“表達是指使內(nèi)含語言成為外顯語言的過程。思維是在心中畫出一幅圖像,而表達則是展示這幅圖像。”習作是兒童對生活的一種思考與總結(jié)。在日常生活中,當兒童對某事某物產(chǎn)生興趣的時候,寫作就已經(jīng)開始了。當然,這還是一種內(nèi)隱的,沒有通過語言物化出來的東西。每當這種興趣引發(fā)了兒童的傾吐表達欲望的時候,他們的思維就會聚焦于這個對象,并會在自己的腦海中畫出一幅清晰的圖像,然后,提起筆來遣詞造句,用恰當?shù)奈淖职炎约侯^腦中的這幅圖像展示出來。這便成了習作。黃老師的這堂習作課,把握住了習作教學的真諦,創(chuàng)設(shè)了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讓兒童能夠快意表達自己的生活,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一、基于學情,精準施教
泰戈爾說得好:“一切教育都是我們從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的?!币寣W生快意地表達,教師必須要研究學生,把握住最真實的學情,發(fā)力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給以學生最精準的教學。黃老師深諳此道,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解學情,研究學情,兩次“學情診斷”成了教學中的最大亮點:一次是教學前讓學生自由習作,以診斷出學生的生活儲備和習作難點;一次是教學中讓學生觀看視頻,用自己的語言把你看到的情景說出來,以診斷出學生表達中的短板——難以用準確的語言具體、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如此問診教學,把握起點,聚焦重點,精準施教,事半功倍,體現(xiàn)出黃老師心中有兒童、手中有方法的課堂教學智慧。
二、搭建支架,準確表達
在問診把脈學情的過程中,黃老師尤為關(guān)注突破難點、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給學生搭建學習支架,讓學生能表達、會表達。為了讓學生易于作文,樂于表達,黃老師給學生搭建了“小能人征集令”的支架,喚醒學生的表達欲望;為了讓學生能夠把事情寫具體、寫生動,黃老師撰寫下水文給學生搭建了“例文引路”的支架,領(lǐng)悟例文的表達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qū)W會遷移,學以致用,黃老師給學生搭建了“激勵點評”的支架,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分享他人的表達智慧。在這一個個學習支架的引領(lǐng)下,學生的習作動機強烈了,習作質(zhì)量提升了。如此,教學順應兒童的天性,能夠使學生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享受習作的快樂。
三、尊重規(guī)律,立人為本
對于寫作,葉圣陶指出:“要寫出誠實的話,非由衷之言不發(fā),非真情實感不寫?!秉S老師的這一堂作文課,在這一方面體現(xiàn)得尤為充分,值得稱道。在黃老師心目中,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情感,有著自己的眼光。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黃老師能夠立足兒童的實際,理解兒童,尊重兒童,激活兒童,就像“產(chǎn)婆”一樣循序漸進地喚醒兒童,啟迪思維,授之以漁,遣詞造句,快意表達,促進言語智慧的生成,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習作。如此教學,既注重“文”的品質(zhì),更關(guān)注“人”的成長,體現(xiàn)出立人為本的教育追求。
(潘文彬,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中華中學附屬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