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等方法,對2016年亞錦賽男子單打決賽和第31屆里約奧運會男子單打決賽諶龍和李宗偉前場技術的使用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兩場比賽中,諶龍(P<0.05)的搓放、挑球使用率存在顯著性差異,李宗偉(P>0.05)的前場各項技術使用率無明顯變化;諶龍在奧運會中戰(zhàn)術打法存在變化:積極、主動與李宗偉進行網前對抗;諶龍前場技術的穩(wěn)定性和細膩性弱于李宗偉;賽事級別越高,運動員心理緊張程度越大,導致比賽的失分率相對較高。
關鍵詞:諶龍? 羽毛球? 前場技戰(zhàn)術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a)-0240-02
1? 研究對象
2016年亞洲羽毛球錦標賽諶龍以17∶21、21∶15、13∶21,總比分51∶57輸掉比賽,諶龍職業(yè)生涯中對陣李宗偉的戰(zhàn)績是12勝13負,最近4場比賽都失敗。里約奧運會諶龍以21∶18、21∶18,總比分42∶36贏得比賽,把職業(yè)生涯戰(zhàn)績扳為13勝13負。本文選取諶龍2016年5月亞洲羽毛球錦標賽決賽(本文簡稱亞錦賽決賽)和2016年8月里約奧運會決賽(本文簡稱奧運會決賽)中,諶龍對陣李宗偉前場技術使用進行對比分析,期望找出諶龍前場技戰(zhàn)術的變化和不足,為今后的比賽提供有效的建議。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等針對性地查閱了羽毛球技術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進行認真整理、歸納,為本研究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和參考材料。
2.2 專家訪談法
針對羽毛球男子單打比賽的數據統(tǒng)計和分析中遇到的相關技術問題,訪談了多名羽毛球專家和訓練的教練員。
2.3 錄像觀察法
本研究利用暴風影音慢放、暫停、回放等功能,記錄選手比賽中使用的每一項技術。筆者統(tǒng)計所有場次的比賽,同時請一位羽毛球專業(yè)老師(一級運動員)統(tǒng)計所有場次的比賽,在統(tǒng)計過程中,相互獨立,在統(tǒng)計結束后進行數據對比,對統(tǒng)計有異同的記錄進行錄像回放,重新觀察,同時請教羽毛球專項專家,并與其討論,直至意見一致,確定新的記錄。
2.4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 2010軟件錄入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計算統(tǒng)計,運用卡方檢驗的方法來對比分析諶龍在亞錦賽和里約奧運會中對陣李宗偉的前場技術使用情況,顯著性水平定為P<0.05。
3? 結果與分析
前場區(qū)域是指前發(fā)球線附近至球網的區(qū)域,同時前場技術包括搓放、推球、撲球、勾球和挑球[3]。本文技術使用率是指前場單個技術擊球拍數占前場技術擊球總拍數的比值;技術失分率是指在單個技術失分占其擊球拍數的比值。
3.1 亞錦賽決賽諶龍和李宗偉的前場技戰(zhàn)術分析
在前場技術方面,諶龍以控制底線為主,控制網前為輔[1]。從表1中可以看出,諶龍的挑球每局平均拍數和使用率均高于李宗偉,戰(zhàn)術上控制李宗偉后場,而李宗偉的勾球每局平均拍數和使用率都高于諶龍,在回球的線路上調動諶龍跑動。除此之外,李宗偉的搓放、推球、撲球技術的使用率均稍高于諶龍,這充分說明,李宗偉在比賽中對于網前的控制略占優(yōu)勢,尋求與諶龍進行網前對抗,逼迫諶龍起高球,尋找突擊的機會。搓放、推球和撲球每局平局拍數和使用率上,兩位運動員相差不大。諶龍前場技術總失分要比李宗偉高,但是前場技術總失分率要比李宗偉低。
3.2 奧運會決賽諶龍和李宗偉的前場技戰(zhàn)術分析
從表2的數據看出,諶龍的挑球技術每局平均拍數和使用率為49拍和35.38%,明顯低于李宗偉的64拍和44.44%;諶龍搓放技術平均每局拍數和使用率為150拍和54.15%,明顯高于李宗偉的126拍和43.75%,呈現出諶龍在比賽中,積極主動的尋求與李宗偉在前場對抗,有意識的減少挑球的次數,把李宗偉牽制在前場區(qū)域,限制李宗偉后場進攻優(yōu)勢的發(fā)揮;兩位運動員在推、撲、勾球技術的每局平均拍數和使用率方面相差不大。諶龍在前場技術總失分為10分,分別為搓放3分,推球1分,勾球2分,挑球4分,總失分率為37.04%;李宗偉在前場技術總失分為12分,分別為搓放6分,撲球3分,勾球1分,挑球2分,總失分率為55.06%。在總失分率上明顯高于諶龍。
3.3 亞錦賽決賽、奧運會決賽諶龍前場技戰(zhàn)術的比較分析
3.3.1 諶龍和李宗偉兩場比賽前場各項技術擊球拍數的卡方檢驗結果
從表3中可以看出,諶龍在兩場比賽中,搓放(P<0.05)和挑球(P<0.05)的使用率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余三種技術的使用率均不存在差異性。同樣從表3中可以看出,李宗偉兩場比賽中,前場各項技術使用率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性,在此前提下,本文研究諶龍前場技戰(zhàn)術的變化是具有可行性的。
3.3.2 諶龍前場技戰(zhàn)術比較分析
在比賽中各項技術的使用率和擊球拍數反應運動員的戰(zhàn)術意識和比賽的激烈程度。一般來說,在羽毛球前場技術中,挑高球屬于防守性或過渡性技術,撲球和平推球屬于進攻性技術,搓放球,勾對角則屬于對抗性技術[2-3]。
結合表1、表2,兩場比賽中,諶龍前場明顯采用了不同的技戰(zhàn)術打法。相比亞錦賽決賽46.57%的挑球使用率,反映出諶龍在奧運會中控制李宗偉后場的戰(zhàn)術打法發(fā)生了變化。相比亞錦賽決賽,諶龍在奧運會中搓放使用率高出很多,挑球使用率卻明顯減少。這與諶龍控制底線為主,控制網前為輔的打法風格完全不同。在推、撲、勾球技術使用率方面基本沒有變化。亞錦賽決賽中,諶龍?zhí)羟蚴褂寐蕿?6.57%,要比奧運會決賽中的挑球使用率35.38%高出很多,顯然在前場主要是運用挑高球壓李宗偉后場,但是輸了比賽,說明前場技戰(zhàn)術施行的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諶龍在奧運會決賽中的挑球使用率為35.38%,相比亞錦賽決賽的46.57%,要少了很多,在減少防守性技術使用的同時增加了前場其他技術的使用。其中搓放球的使用率為54.15%,比亞錦賽決賽的40.43%高出不少,說明諶龍在比賽中積極、主動尋求與李宗偉進行網前對抗,把李宗偉牽制在前場,逼迫起高球,從而給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的后場進攻機會,這也是獲取奧運決賽勝利的關鍵所在。
亞錦賽和奧運會諶龍的前場技術總失分率分別為25.43%和37.04%,李宗偉的前場技術總失分率分別為38.53%和55.06%,兩位選手在奧運會上的前場技術總失分率明顯高于亞錦賽上的前場技術總失分率,一定程度上表明賽事級別越高,對運動員的心理造成的壓力越大,導致選手更加緊張從而導致失分率上升。在亞錦賽決賽和奧運會決賽中,諶龍的前場防守性技術失分率均高于李宗偉,說明諶龍前場技術的穩(wěn)定性和細膩性要弱于李宗偉。前場進攻性技術的失分率上,李宗偉都高于諶龍。諶龍在這兩場決賽中,前場對抗性技術的穩(wěn)定性較高,但是失分率都明顯高于李宗偉,顯然諶龍的前場技術的細膩性要弱于李宗偉。亞錦賽決賽上,諶龍的前場技術失分貢獻率(運動員失分/對手總得分)為29.82%,要高于李宗偉的21.57%;奧運會決賽上,諶龍的前場技術失分貢獻率為23.81%,低于李宗偉的33.33%。
4? 建議
(1)運動員在比賽中應該根據對手的打法類型選擇正確的戰(zhàn)術策略,根據比賽中的實時情況及時做出正確的戰(zhàn)術變化。
(2)加強前場技術的對抗訓練,提高前場進攻技術和對抗技術的犀利性和穩(wěn)定性,盡可能降低失分率。
參考文獻
[1] 肖杰.羽毛球運動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2] 張陳文.林丹前場技戰(zhàn)術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5(11):87-90.
[3] 賀淼.世界優(yōu)秀羽毛球男單選手諶龍的技戰(zhàn)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