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佰億
【關鍵詞】民生新聞記者;出鏡;采訪
作為一名民生新聞記者,每天接收的信息,需要掌握的知識不計其數,信息來源也是十分豐富,那么面對海量信息,怎樣做到心中有數,思維邏輯不混亂則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當需要民生新聞記者需要出鏡現場時該怎么辦
出鏡現場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突發(fā)類事件現場,如一般火災、車禍、發(fā)水、救援等。
要求:發(fā)生時間、地點、現場狀況、傷亡情況、事故原因、處理情況,各個要素要全,一般先采訪同期、了解情況,然后出現場。不要站樁式說,一邊走、一邊比劃一邊說,給觀眾感覺是你帶領著他到現場一樣。注意發(fā)現細節(jié),如結婚照片、全家福、正在吃的東西等。如果時間允許去醫(yī)院了解傷者情況和傷者家庭情況等背景。
特點:快,一定要快;全,越全越好;獨,要有獨家東西,哪怕只是一個同期;特:要有夜航自己的角度,就是百姓視角和人性化角度。做話語的主宰者。
舉例:木蘭車禍、ABc外國語學院、撩水現場。
注意:如果是災難性事件,最好不要穿鮮艷衣服,不要過去揭傷者家屬傷疤。
期待:要有直播連線感覺和準備。
第二類是體驗式現場:一般科學發(fā)明類、風光類、其他不出現場說不明白的。
要求:設計好情節(jié),通過情節(jié)凸顯要介紹的東西,設計的情節(jié)一定要是生活中常見的或必需的情節(jié)。
特點:互動性,給觀眾自己身臨其中的感覺;親和力,讓觀眾感覺離自己不遠,離生活很近,就在他們身邊;趣味性,讓觀眾覺得有趣,一定要能看進去;創(chuàng)意性,最好設計不落熟套的情節(jié),讓人意想不到又猛然醒悟;新奇感,讓觀眾感覺新奇,沒見過沒想到。
注意:不要為了體驗而體驗、不要違規(guī)、不要自毀形象。
期待:道具能夠齊全,多借用道具說明問題,更可以在演播室使用。
第三類屬于三總結性現場:頻發(fā)性事件、連續(xù)報道、說教類、號召類。
要求:用最精辟、最深入的語言總結自己的報道。一定要全面了解報道的問題,包括前后背景。深入了解、深入分析,讓人感覺有道理,有說服力。
特點:專家型,記者通過報道成為事件的專家,從各方面了解事件,有話語權;自信感,說話要底氣十足,樹立絕對權威;色彩強,冷靜或感性,憂國憂民。
期待:增加記者評論空間,打造專家型記者。
第四類是其他現場。這樣的現場不建議隨意出,沒什么事不要出現場,要做到需要出現場時再出,一般不出,出現場就精彩,讓人記住。打造明星記者并不是靠出現場?,F場總出沒特點,就像經?!按和怼背鰜韰s一直沒人記住的聯唱人員。要露臉沒錯,現在時眼球時代,做媒體,就是要出名,問題是出名靠的是你的風格和實力,是采訪本身,并不是形式。
二、當需要民生新聞記者突發(fā)類事件時該怎樣采訪
思想上,無論何時何地,時刻做好準備,記者一定要有這份責任感,有突發(fā)事件,每個記者都要第一時間,親自趕到現場,要有一種熱情、一種沖動、同時要有一份冷靜。無論如何,一定要在當天節(jié)目中播發(fā)。
采訪上,提前做好準備,提前聯系攝像、司機、聯系好當事人,通過各種方式查詢相關背景資料。準備好帶子、電池、話筒、錢、手機充電。路上一邊打聽最新消息(網絡、廣播),一邊構思采訪框架,或穩(wěn)定情緒。
到現場,攝像拍攝畫面,記者聯系當事人、目擊者或處理者。多家媒體采訪,不爭搶,從另外角度人手,以自我為節(jié)奏,知道要什么不要什么,不要跟風。
做一個記者,一定要第一時間采訪到幾次大事件。
對于活動類采訪要意識到采訪沒有小題,只有把題做小。接到題后,聯系當事人,問好活動形式、內容、細節(jié),從夜航角度要求他做好你需要的準備。到現場后,一定要發(fā)現細節(jié),不要別人安排什么就固定采訪什么,你的采訪只有你才明白知道要什么,因為節(jié)目是你做,怎么做只有你知道。把原始的采訪目的作為大背景,從小處或細節(jié)人手,展開報道。比較好采訪,重點在寫稿,一定要看畫面寫稿,幽默語言描寫細節(jié),自己首先得覺得有意思,別人才可能愿意看,寫稿一定要把自己逗笑。用重復動作、快動作或配樂突出趣味性,讓人看了或覺得有趣、或欣賞精彩表演,寓教于樂,爭取內涵豐富。
至于策劃類采訪比較體現功力,首先了解采訪內容的背景和相關資料,列出提綱,通過街訪、電腦畫面、視頻等多種方式展現報道。自己可以時刻注意生活中的熱點,主動提出策劃。語言也要輕松、風趣。
現象調查類采訪是通過個案發(fā)現群體性問題,關注生活中某一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
三、怎樣做好監(jiān)督類報道
(1)普通監(jiān)督類報道:之前做好與當事人溝通工作,了解好情況,所有的東西都需要證據,絕不可完全聽信當事人講述,有時候事情恰恰相反。想辦法讓當事人做好保密工作。視采訪情況,申請小機器或偷拍機。到現場后先采當事人同期,了解情況,查看證據,如果沒有偷拍機,先電話采訪對方,防止見面后說法不一。說明利害,要求對方接受采訪,不能采訪一定要見面偷拍或錄音,堅持雙方見面,與對方溝通時,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不要帶著主觀情緒或判斷采訪。事情了解清楚后,如果可以當時解決,協調雙方,最好和平解決,不要故意激起矛盾。如果對方身份特殊,想辦法不讓對方知道采訪,或證據確鑿下先行播出。速度要快,行動要保密,采訪要靈活。
寫稿時邏輯清楚,正面反面,擺出來,客觀敘述,絕不主觀判斷,觀眾對判斷,有必要時,留好不播出但需要的證據資料??梢圆皇鹈懲旮搴笠欢ㄒ嗫?,多讓別人看,不確定是東西堅決不能寫。
(2)監(jiān)督類調查:事情比較復雜,需要記者深入調查才能查明或解決。采訪時擺好先后順序,想盡一切能夠采訪的地方,步步緊逼,做到頭腦清楚,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