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馬爾?吾哈甫 史開奇 沙吉旦?尕依提
摘要:采用直角雙曲線修正模型對白楊派、黑楊派、青楊派楊樹品種(系)的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進行了擬合。結(jié)果表明,84-I-101、銀×新4#、銀×新6#、銀× 新192、03-04-156、014、171、174、178-2-19、中至1#、I-262的最大光合能力強,最大凈光合速率(Pnmax)均超過了 35.00 μmol/(m2·s);參試楊樹品種(系)表現(xiàn)量子效率(AQE)在 0.053~0.066 μmol/(m2·s),處于中上水平;3個派系中,黑楊派品種(系)的光補償點(LCP)低于其他2個派系;白楊派樹種的暗呼吸速率(Rd)整體上大于黑楊派和青楊派;LCP越高,Rd越大;白楊派楊樹品種光能轉(zhuǎn)化效率及生理活性優(yōu)于黑楊派、青楊派楊樹品種(系),黑楊派楊樹品種(系)在弱光條件下的光能利用能力強。
關(guān)鍵詞:引種楊樹;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直角雙曲線修正模型
中圖分類號: S722.7;S792.110.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1-0198-06
楊樹是楊柳科(Salicaceae)楊屬(Populus)植物,分為白楊派(Leuce)、黑楊派(Aigeiros)、青楊派(Tacamahaca)、胡楊派(Turanga)、大葉楊派(Leucoides)5個派系[1]。對植物進行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的測定,根據(jù)擬合模型可計算出植物的光飽和點(LSP)、光補償點(LCP)、最大凈光合速率(Pnmax)、表觀量子效率(AQE)、暗呼吸速率(Rd)等參數(shù),能夠有效地了解植物對光反應(yīng)過程的利用效率[2]。常用的光響應(yīng)模型有非直角雙曲線模型、直角雙曲線模型、直角雙曲線修正模型、指數(shù)模型[3-5]。目前,非直角雙曲線模型和直角雙曲線模型的使用最為廣泛[6-9],但是它們不存在極點,無法直接得出植物的光飽和點和最大凈光合速率,且擬合出的最大凈光合速率大于實測值,光飽和點小于實測值[10-11],而指數(shù)模型假設(shè)0.99或0.90 Pnmax所對應(yīng)的光強為飽和光強,也無法得到光飽和點的解析解。直角雙曲線修正模型恰好克服了這些不足,并有學(xué)者進行了論證[12-14]。因此,本研究使用直角雙曲線修正模型對白楊派、黑楊派、青楊派引種楊樹品種(系)的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進行了擬合,以闡明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篩選出高光效的優(yōu)良楊樹品種(系)。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研究區(qū)位于新疆察布查爾縣境內(nèi)的伊犁州林木良種繁育試驗中心,地處天山西北部伊犁河南麓,地理位置43.86°N、81.23°E,地勢平坦,海拔592 m,屬于北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6.7~9.9 ℃,年日照時數(shù)2 800 h,日照率59%,年蒸發(fā)量1 425 mm,年均相對濕度60%,年平均風(fēng)速 2.5 m/s。試驗地土壤類型為沙壤土和鹽化潮土,pH值 8.35,肥力中上等,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為14.95 g/kg,全氮含量為1.25 g/kg,水解性氮含量為78.86 g/kg,有效磷含量為 42.62 g/kg,全鉀含量為12.58 g/kg,速效鉀含量為150 g/kg,多年平均降水量368.5 mm。由于伊犁河支流橫貫其中,使得平原林場水源充沛,地下水位較高,氣候濕潤,有利于多種樹木的生長。
1.2 試驗材料
研究對象為2016年從遼寧省楊樹研究所引進的黑楊派、青楊派和瑪納斯平原林場引進的白楊派且能安全越冬、生長良好的30個楊樹品種(系),具體見表1。2016年10月底采集種條,2017年4月,按照完全隨機試驗設(shè)計,每個品種(系)扦插100株,重復(fù)3次,成活率均在85%以上,待苗木生長至1.5 m以上時進行光合-光響應(yīng)試驗。
1.3 試驗測定
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的測定使用配備的6400-02B Led光源的Li-6400XT便攜式光合測定系統(tǒng),選用Light-Curve Auto程序測定,流量設(shè)定500 μmol/s,使用小鋼瓶-CO2注入系統(tǒng)設(shè)定CO2濃度為400 μmol/mol,光合有效輻射值(PAR)依次設(shè)定為2 500、2 300、2 100、1 900、1 700、1 500、1 400、1 200、1 100、800、500、400、200、100、50、0 μmol/(m2·s)共16個梯度,每次記錄等待時間為120~150 s,每個樣株重復(fù)測定3次。測定時間為2017年8月10—25日,北京時間 10:00—12:00。
1.4 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光合計算4.1”軟件(葉子飄,井岡山大學(xué))[15]進行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擬合,Excel 2016繪制圖表。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白楊派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
結(jié)合圖1和表2可知,白楊派楊樹品種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變化趨勢一致。光合有效輻射在200 μmol/(m2·s)以下時,Pn隨PAR的升高迅速增大,當PAR達到 1 100 μmol/(m2·s) 時,增長速率逐漸緩慢。不同楊樹品種(系)Pnmax以銀×新4#最大,為37.65 μmol/(m2·s),光合潛力大,銀×新6#次之,為36.45 μmol/(m2·s),銀×新10#最小,僅為26.73 μmol/(m2·s)。
11個白楊派楊樹品種的表觀量子效率(AQE)在0.055~0.066 μmol/(m2·s),由大到小依次為銀×新8#>銀×新12#>銀×新6#>林場銀×新>銀×新天雜>銀×新192>36-514>銀×新4#>84-I-101>銀×新10#>銀×新中東楊,極差為0.011 μmol/(m2·s),說明白楊派樹種的表觀量子效率相差不大。
光補償點(LCP)是植物Pn為0時所對應(yīng)的光照強度,由表2可知,銀×新10# LCP為101.28 μmol/(m2·s),明顯高于其他品種(系),在弱光條件下光合能力較低,其余品種(系)LCP在34.76~79.14 μmol/(m2·s),以銀×新6# LCP最低,銀×新天雜次之。暗呼吸速率(Rd)又稱為呼吸速率,銀×新10# Rd為5.74 μmol/(m2·s),位居首列,銀×新6#最小,有機物的代謝效率最高。
2.2 黑楊派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
黑楊派楊樹品種(系)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如圖2所示,變化趨勢與白楊派楊樹品種一致。在PAR 0~200 μmol/(m2·s)條件下,14個參試品種(系)Pn均在11.00 μmol/(m2·s)以下,但上升速率較快,至PAR達到1 100 μmol/(m2·s)時,Pn上升速率逐漸減慢。不同楊樹品種(系)Pnmax以178-2-19最大,Pnmax高達42.65 μmol/(m2·s),而177最小,Pnmax僅為28.92 μmol/(m2·s)。
根據(jù)對弱光條件下的光響應(yīng)曲線進行直線回歸,計算出黑楊派楊樹品種(系)表觀量子效率(AQE)在0.054~0.064 μmol/(m2·s),不同楊樹品種(系)AQE以014最大,177最小。其中,3016、178-2-19、178-2-145 3個品種(系)AQE值相當;03-04-156、171、178-2-122、197、渤豐#、沙蘭楊(遼寧)6個品種(系)AQE值相當;111、174、中至1# 3個品種(系)AQE值相當。
LCP是表征植物對弱光的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標,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可知,黑楊派楊樹品種(系)LCP大小為178-2-19>111>197>3016>178-2-122>沙蘭楊(遼寧)>174>中至1#>渤豐1#>171>014>178-2-145>177>03-04-156>,其中178-2-19的LCP為 78.94 μmol/(m2·s),而暗呼吸速率(Rd)為 4.90 μmol/(m2·s),明顯高于其他品種(系),177的LCP為16.38 μmol/(m2·s),Rd僅為0.94 μmol/(m2·s)。
2.3 青楊派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
在光合有效輻射0~800 μmol/(m2·s)內(nèi),5個青楊派楊樹品種(系)Pn上升幅度較大,隨著光合有效輻射的逐漸增大,Pn上升速率逐漸減慢,整體看來,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變化趨勢與白楊派、黑楊派一致(圖3)。由表2可知,Pnmax在 25.80~38.37 μmol/(m2·s),以I-262最大,小青2#最小。
青楊派楊樹品種(系)的AQE維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I-262、擬小青均為0.061 μmol/(m2·s),C23、阜蒙小青、小青2#在0.053~0.055 μmol/(m2·s)。I-262的LCP高達78.01 μmol/(m2·s),明顯高于其他品種(系),C23的LCP最小,為26.48 μmol/(m2·s)。暗呼吸速率(Rd)仍以 I-262 最大,C23最小,二者相差3.34 μmol/(m2·s),阜蒙小青、擬小青、小青2#的Rd水平相當。
3 討論與結(jié)論
在自然條件下,Pnmax反映了植物葉片具有的最大光合潛力[16]。由直角雙曲線修正模型擬合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得到的白楊派Pnmax在26.73~37.65 μmol/(m2·s),黑楊派Pnmax在28.92~42.65 μmol/(m2·s),青楊派Pnmax在25.80~38.37 mol/(m2·s),均接近于實測值。白楊派的 銀× 新4#、銀× 新6#、銀×新192的Pnmax較大;黑楊派的 03-04-156、178-2-19、174的Pnmax較大;青楊派的I-262的Pnmax最大,綜合來看,Pnmax大于35 μmol/(m2·s)的品種(系)有白楊派為84-I-101、銀×新4#、銀×新6#、銀×新192,黑楊派為
03-04-156、014、171、174、178-2-19、中至1#,青楊派為 I-262,說明這些品種(系)的光合潛力較大,利用光能的能力強;白楊派的銀×新10#,黑楊派的178-2-122,青楊派的阜蒙小青、小青2#的Pnmax均低于 30.00 μmol/(m2·s),較其他樹種而言,它們的最大光合能力較弱,而引種地伊犁地區(qū)屬于高光強地帶[17],這些品種(系)能否適應(yīng)該地區(qū)的光熱資源有待進一步研究。
表觀量子效率(AQE)指植物每吸收1個光量子所同化的CO2或釋放的O2的分子數(shù)目,反映了植物光合機構(gòu)功能變化[18],以及利用弱光的能力[13],AQE值越大,表明植物在弱光條件下,轉(zhuǎn)化光能的效率越高[19]。在自然條件下,一般植物的AQE在0.03~0.07[20]。試驗結(jié)果表明,參試楊樹品種(系)AQE在0.053~0.066 μmol/(m2·s),處于中上水平,說明參試品種(系)在弱光條件下,仍具有較高的光能轉(zhuǎn)化效率。從各派系來看,AQE≥0.060 μmol/(m2·s)的品種(系)共計14個,其中白楊派8個,黑楊派4個,青楊派2個,以銀×新4#最大,其次為銀×新6#、014、銀×新192、84-I-101。綜合看來,白楊派楊樹品種的AQE平均值略高于其他2個派系,說明白楊派楊樹品種光能轉(zhuǎn)化效率稍優(yōu)于黑楊派、青楊派楊樹品種(系)。
根據(jù)實測數(shù)據(jù)可知,在設(shè)定的PAR范圍內(nèi),參試品種(系)飽和光強過高,與段愛國等的研究結(jié)果[21]一致,因此,本研究對光飽和點不做具體分析。植物葉片的光補償點(LCP)反映了植物利用弱光的能力,光補償點越低,利用弱光的能力越強[22]。根據(jù)擬合模型計算的LCP可知,白楊派的銀×新6#、銀×新天雜、銀×新中東楊的LCP較低,對弱光的利用能力強于其他樹種;黑楊派樹種的LCP在16.38~78.94 μmol/(m2·s),差別較大。青楊派的C23的LCP較低,其余均在54.59 μmol/(m2·s)及以上。綜合來看,3個派系中,黑楊派品種(系)的LCP低于其他2個派系,說明黑楊派楊樹品種(系)在弱光條件下的光能利用能力強。在自然條件下,一般植物的LCP在30~70 μmol/(m2·s)[23]。本研究中,部分品種(系)LCP低于30 μmol/(m2·s),例如171、014、178-2-145、177、03-04-156,銀×新4#、銀×新10#、178-2-19、I-262 的LCP則高于70 μmol/(m2·s),是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還是試驗過程中產(chǎn)生了誤差,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
暗呼吸速率(Rd)又稱呼吸強度,指植物在無光條件下的呼吸速率,是反映植物消耗光合產(chǎn)物速率的參數(shù),與生理活性有關(guān)[24]。白楊派楊樹品種Rd由大到小依次為銀×新10#>銀×新4#>36-514>銀×新192>銀×新12#>銀×新8#>林場銀×新>84-I-101>銀×新中東楊>銀×新天雜>銀×新6#;黑楊派楊樹品種(系)Rd由大到小依次為178-2-19>3016>197>111>沙蘭楊(遼寧)>178-2-122>174>中至1#>渤豐1#>014>171>178-2-145>03-04-156>177;青楊派楊樹品種(系)Rd由大到小依次為I-262>阜蒙小青>擬小青>小青2#>C23,說明白楊派的銀×新10#、黑楊派的178-2-19,青楊派的I-262在無光條件下的呼吸速率高,生理活性活躍。綜合看來,所有參試樹種Rd以銀×新10#最大,178-2-19次之,且白楊派樹種的Rd整體上大于黑楊派和青楊派,說明白楊派樹種的生理活性優(yōu)于其他2個派系。研究還發(fā)現(xiàn)LCP越高,Rd越大。
綜上所述,84-I-101、銀×新4#、銀×新6#、銀×新192、03-04-156、014、171、174、178-2-19、中至1#、I-262的最大光合能力強,Pnmax均超過了35.00 μmol/(m2·s),白楊派楊樹品種光能轉(zhuǎn)化效率及生理活性優(yōu)于黑楊派、青楊派楊樹品種(系),黑楊派楊樹品種(系)在弱光條件下的光能利用能力強。在實際的生產(chǎn)中,應(yīng)注意有些品種(系)雖然光合潛力大,但是LCP較高,對弱光的轉(zhuǎn)化能力較差,同時生理活性又較為活躍。因此,可結(jié)合其他生理參數(shù)、生長特性等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樹春,夏 輝,嚴 冬,等. 不同派別楊樹無性系SSR遺傳距離及聚類分析[J]. 植物研究,2015,35(1):68-76.
[2]Robert E S,Mark A,John S B. Kok effect and th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nthesis[J]. Plant Physiology,1984,75(1):95-101.
[3]Thornley J M. Mathematical models in plant physiology[M]. London:Academic Press,1976:86-110.
[4]Bassman J,Zwier J C. Gas ex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us trichocarpa,Populus deltoids and Populus trichocarpa×P. deltoids clone[J]. Tree Physiology,1991,8(2):145-159.
[5]Ye Z P,Yu Q. A coupled model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sis for winter wheat[J]. Photosynthetica,2008,46(4):637-640.
[6]張 彌,吳家兵,關(guān)德新,等. 長白山闊葉紅松林主要樹種光合作用的光響應(yīng)曲線[J]. 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2006,17(9):1575-1578.
[7]卜令鐸,張仁和,常 宇,等. 苗期玉米葉片光合特性對水分脅迫的響應(yīng)[J]. 生態(tài)學(xué)報,2010,30(5):1184-1191.
[8]韓 剛,趙 忠. 不同土壤水分下4種沙生灌木的光合光響應(yīng)特性[J]. 生態(tài)學(xué)報,2010,30(15):4019-4026.
[9]張玲玲. 5種植物光響應(yīng)曲線最適擬合模型篩選[J]. 西南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7,37(1):20-25.
[10]閆小紅,尹建華,段世華,等. 4種水稻品種的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及其模型擬合[J]. 生態(tài)學(xué)雜志,2013,32(3):604-610.
[11]廖小鋒,劉濟明,張東凱,等. 野生小蓬竹的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及其模型擬合[J].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2012,32(3):124-128.
[12]譚曉紅,彭祚登,賈忠奎,等. 不同刺槐品種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的溫度效應(yīng)研究[J]. 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0,32(2):64-68.
[13]李雅善,李 華,王 華,等. 赤霞珠葡萄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擬合模型的比較分析[J]. 西北林學(xué)院學(xué)報,2013,28(2):20-25.
[14]蔣冬月,錢永強,費英杰,等. 柳屬植物光合-光響應(yīng)曲線模型擬合[J]. 核農(nóng)學(xué)報,2015,29(1):169-177.
[15]胡楚琦,劉金珂,王天弘,等. 3種鹽脅迫對互花米草和蘆葦光合作用的影響[J]. 植物生態(tài)學(xué)報,2015,39(1):92-103.
[16]何應(yīng)會,馬錦林,梁文匯,等. 6個油茶優(yōu)良無性系光響應(yīng)曲線分析[J].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3,52(7):1577-1580.
[17]尤 鑫,龔吉蕊,張新時,等. 伊犁地區(qū)5個歐美楊引進品系的苗期適應(yīng)性研究[J]. 西部林業(yè)科學(xué),2009,38(2):17-23.
[18]Guill E P,Maria V L,Pablo L P. Photosynthetic plasticity of Nothofagus pumilio seedlings to light intensity and soil moisture[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7,243(2/3):274-282.
[19]董志新,韓清芳,賈志寬,等. 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種光合速率對光和CO2濃度的響應(yīng)特征[J]. 生態(tài)學(xué)報,2007,27(6):2272-2278.
[20]許大全. 葉片表觀量子效率的測定[M]. 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9:88-94.
[21]段愛國,張建國. 光合作用光響應(yīng)曲線模型選擇及低光強屬性界定[J]. 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2009,22(6):765-771.
[22]王 遙. 不同油茶無性系苗期光合特性研究[D]. 福州:福建農(nóng)林大學(xué),2014.
[23]潘瑞熾. 植物生理學(xué)[M]. 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8.
[24]Jones M D,Hutchinson T C. Nickel toxicity in mycorrhizal birch seedling infected with lactarius rufus or scleroderma flavidum. Ⅰ. effects on growth,photosynthesis,respiration and transpiration[J]. New Phytologist,1988,108(4):45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