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孝峰
【摘 要】目的:分析小建中湯加減治療胃痛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胃痛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各30例。采取常規(guī)西藥治療對照組,基于此采用小建中湯加減治療觀察組。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jié)果:在臨床有效率上,觀察組為93.33%較對照組76.67%明顯較高,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不良反應上,觀察組發(fā)生率3.33%較對照組13.33%明顯較低,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小建中湯加減治療胃痛的療效確切,即可改善患者各種癥狀,且不良反應少,因此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guān)鍵詞】胃痛;小建中湯加減;臨床療效;治療分析
【中圖分類號】R5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1
在中醫(yī)學理論中,胃痛又稱之為“胃脘痛”,其主要因飲食所傷、脾胃素虛、情志不暢、外感寒邪等所致,而較為常見的即為脾胃虛寒型胃痛。該病癥以脈沉細、食后脘悶、大便稀溏、手足不溫、泛吐清水、神倦乏力、得食則緩、喜熱喜按、胃痛綿綿、空腹為甚為主要癥狀表現(xiàn),且發(fā)病率較高,若不及時治療,則其病情因反復發(fā)作,且病程長,難以徹底根治[1]。因此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胃痛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各30例,即對小建中湯加減治療胃痛患者的臨床療效做了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胃痛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齡為34-64歲,平均為(43.5±2.8)歲。其中胃潰瘍8例、十二指腸潰瘍10例、慢性胃炎12例。觀察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齡為35-65歲,平均為(44.6±3.2)歲。其中胃潰瘍9例、十二指腸潰瘍11例、慢性胃炎10例。兩組基礎數(shù)據(jù)信息對比無明顯差異,且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診斷標準[2]:按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中醫(yī)診斷,即存在脈沉細、食后脘悶、大便稀溏、手足不溫、泛吐清水、神倦乏力、得食則緩、喜熱喜按、胃痛綿綿、空腹為甚。參照《實用內(nèi)科學》進行西醫(yī)診斷:經(jīng)X線檢查將其他臟器疾病排除,慢性胃炎體征少,無特異性癥狀,經(jīng)胃黏膜或組織及胃鏡檢查等確診;存在典型周期性上腹疼痛,且典型的胃潰瘍餐后疼痛;內(nèi)鏡檢查、X線鋇餐檢查等確診;存在典型的夜間和餐前疼痛,以內(nèi)鏡檢查和周期性上腹痛檢查等確診。
1.2 方法 采取常規(guī)西藥治療對照組,即采用奧美拉唑腸溶片(國藥準字H2006558,產(chǎn)自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治療,20mg/次,3次/d,持續(xù)治療1個月。基于此采用小建中湯加減治療觀察組,具體組方為:飴糖30g、芍藥18g、生姜9g、桂枝9g、大棗6枚、甘草6g,將上述藥材用水熬煎,取汁后加入飴糖,分早晚2次服用,1劑/d,持續(xù)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評估標準[3]:治愈:內(nèi)鏡檢查病變消失,各癥狀完全消失;好轉(zhuǎn):內(nèi)鏡檢查病變部位縮小50%以上,且各癥狀有所減輕;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及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處理數(shù)據(jù)。在處理期間,計量資料采取t值檢驗,卡方用以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治療后療效對比 在臨床有效率上,觀察組為93.33%較對照組76.67%明顯較高,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在不良反應上,觀察組發(fā)生率3.33%較對照組13.33%明顯較低,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胃脘痛于《內(nèi)經(jīng)》最早記載,且多因食傷、寒邪致病。中醫(yī)學中胃痛癥狀,在西醫(yī)學中涉及的病癥為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急慢性而言等引起。而胃脘痛的中醫(yī)分型涉及5種,即肝氣郁結(jié)型、淤血停滯型、脾胃虛弱型、食滯傷胃型、寒邪客胃型等,其中最常見的即為脾胃虛弱型。在治療胃痛患者的過程中,以往臨床西藥治療盡管可改善患者病情,但無法徹底根治,且存在較多不良反應[4]。而采用小建中湯加減治療該病癥,其可起到和里緩急、溫中補虛的功效。該組方中,甘草配芍藥,可止腹痛、緩肝急,酸甘化陰;桂枝配飴糖,可補脾虛,溫中焦,辛甘化陽;白芍可止腹痛、緩肝急,養(yǎng)營陰;甘草可調(diào)和諸藥,大棗補益脾氣;生姜溫胃散寒。上述藥物合用,=即可起到強健中氣,益陰和陽,柔肝理脾,補虛緩急等功效[5]。本文的研究中,在臨床有效率上,觀察組為93.33%較對照組76.67%明顯較高,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不良反應上,觀察組發(fā)生率3.33%較對照組13.33%明顯較低,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可見,小建中湯加減治療胃痛具有積極作用和價值。
綜上所述,小建中湯加減治療胃痛的療效確切,即可改善患者各種癥狀,且不良反應少,因此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張濤.小建中湯與食療配合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效果[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7,36(10):5.
丁憲春,夏秋敏,許明霞.小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弱型胃脘痛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6,48(05):88-90.
賈紅梅,李三山.小建中湯配合食療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30):125-126.
韋瑞.小建中湯配合穴位注射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臨床療效觀察[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33(09):15-16.
李秀英.小建中湯配合食療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0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