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才英 譚美玲 何安平
宮外孕是臨床常見的產(chǎn)科疾病, 又稱異位妊娠?;颊叱霈F(xiàn)宮外孕后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停經(jīng)、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腹痛等臨床癥狀, 致死率高[1]。針對宮外孕患者臨床主要治療措施是通過手術治療, 傳統(tǒng)手術方式是實施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 手術過程中對于患者造成的傷害較大, 而實施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治療手術過程中創(chuàng)傷小。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觀察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和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治療宮外孕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宮外孕患者90例, 將所選患者按照治療措施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5例。觀察組年齡22~42歲, 平均年齡(31.02±3.29)歲;停經(jīng)時間32~46 d, 平均停經(jīng)時間(39.64±4.57)d;妊娠部位:間質部6例, 峽部6例, 壺腹部33例。對照組年齡24~41歲, 平均年齡(31.28±3.74)歲;停經(jīng)時間33~49 d, 平均停經(jīng)時間(40.34±3.67)d;妊娠部位:間質部4例, 峽部7例, 壺腹部34例。兩組患者年齡、停經(jīng)時間、妊娠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由臨床確診。在實施本次研究前均已經(jīng)將研究詳情告知患者、患者家屬與醫(yī)院倫理委員會, 且均已經(jīng)獲取同意。納入標準:均為首次出現(xiàn)宮外孕情況;患者未出現(xiàn)嚴重盆腔粘連的情況;基本生命體征正常, 未發(fā)生活動性出血現(xiàn)象;妊娠包塊直徑≤5 cm, 且未破裂[2]。排除標準:出現(xiàn)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存在手術禁忌證的患者;既往存在精神異常病史, 無法對本次研究進行配合的患者;因患有惡性疾病, 導致預期壽命未超過1年的患者[3]。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腹腔鏡輸卵管切除術治療, 具體措施:對患者實施麻醉后使用腹腔鏡進行觀察, 將患者腹腔中存在的積血使用吸引管吸出, 之后再次詳細觀察腹腔中的情況,觀察其他臟器是否有出血情況, 充分暴露手術部位, 使用雙機電凝將系膜、輸卵管、輸卵管傘端至宮角部離斷, 探查腹腔,觀察是否存在妊娠物, 取出妊娠物后將妊娠物以及輸卵管置入標本袋中保存, 避免出現(xiàn)清除不徹底的情況。
1.2.2 觀察組 實施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進行治療,具體措施:對患者實施麻醉后使用腹腔鏡進行觀察, 在輸卵管最突出的部位做約1~1.5 cm的手術切口, 之后使用無損鉗提起患者一側的輸卵管, 在患者輸卵管最膨大的部位做約1~2 cm的手術切口, 充分暴露手術部位, 使用分離鉗將妊娠物進行分離, 使用吸引管將其進行吸除, 將吸除管在分離面上進行吸附, 避免妊娠物清除不徹底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之后進行止血, 縫合手術切口后將患者標本進行送檢。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血β-HCG)水平;術后1年隨訪,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宮內孕占比及宮外孕復發(fā)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水平比較 手術后,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48.62±4.12)min、(5.01±0.58)d,均短于對照組的 (54.68±4.95)min、(9.68±2.58)d, 術中出血量為 (40.32±3.59)ml, 少于對照組的 (49.38±4.05)ml, 術后血β-HCG水平為(963.21±37.64)U/L, 低于對照組的(982.31±41.37)U/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住院時間(d) 術后血β-HCG(U/L)觀察組 45 48.62±4.12a 40.32±3.59a 5.01±0.58a 963.21±37.64a對照組 45 54.68±4.95 49.38±4.05 9.68±2.58 982.31±41.37 t 6.3627 11.4347 11.8467 2.2908 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宮內孕占比及宮外孕復發(fā)率比較 術后1年隨訪, 觀察組患者宮內孕占比、宮外孕復發(fā)率分別為66.67%(30/45)、6.67%(3/45), 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 44.44%(20/45)、26.67%(12/45),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宮外孕是臨床常見的異位妊娠, 致死率高, 主要治療措施是通過手術治療, 但傳統(tǒng)手術對于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 降低了患者宮內孕幾率, 逐漸不被患者接受。使用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治療, 術中創(chuàng)傷小, 尤其適用于想繼續(xù)生育的年輕女性患者[4-9]。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48.62±4.12)min、(5.01±0.58)d,均短于對照組的 (54.68±4.95)min、(9.68±2.58)d, 術中出血量為 (40.32±3.59)ml, 少于對照組的 (49.38±4.05)ml, 術后血β-HCG水平為(963.21±37.64)U/L, 低于對照組的(982.31±41.37)U/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年隨訪,觀察組患者宮內孕占比、宮外孕復發(fā)率分別為66.67%(30/45)、6.67%(3/45), 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 44.44%(20/45)、26.67%(12/45),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對于宮外孕患者使用腹腔鏡輸卵管開窗取胚術治療, 在保證手術質量的前提下增加患者宮內孕占比。
綜上所述, 對于宮外孕患者實施腹腔鏡輸卵管取胚術治療, 保證了手術質量, 手術用時更短, 術中出血量少, 減輕了手術對于患者造成的損傷, 提升了患者宮內孕占比, 可以在臨床上加強對其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