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玲 謝澤漫 湯素吟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 隨著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日趨加重,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2], 由于小兒的表達能力較差 , 無法準確的表述自身的感受, 因此加強對患兒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中,著重對比探討優(yōu)化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入院接受治療的180例兒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雙色球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90例。對照組患兒中,男52例, 女38例;年齡1~13歲, 平均年齡(7.13±2.85)歲。觀察組患兒中, 男45例, 女45例;年齡1~12歲, 平均年齡(7.14±2.74)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獲得醫(yī)學倫理會支持。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均明確診斷為急性呼吸道感染;②患兒家長自愿提供研究所需材料;③患兒家長對于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④患兒的身體狀況符合研究要求;⑤患兒家長的依從性、理解能力較好;⑥患兒的精神狀況可。
1.2.2 排除標準 ①肝、腎、心臟等重大器官衰竭;②需要臨床治療的嚴重胸積水、心臟疾病、傳染疾病、慢性疾病等;③同時伴有癌癥;④患兒與家長知曉本次研究后不愿參與;⑤患兒的身體狀況、意識狀態(tài)均較差。
1.3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兒采用優(yōu)化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在患兒入院后, 護理人員首先應對家長以及患兒進行心理安撫, 由于家長過于擔心患兒的病情,導致出現(xiàn)焦慮、擔憂、煩躁等不良情緒, 在實施心理安撫后,護理人員應立即測量患兒的生命體征, 對于體溫>38.5℃的患兒, 應給予物理降溫措施, 嚴密監(jiān)測患兒體溫變化, 同時應觀察患兒是否出現(xiàn)驚厥, 應盡早給予患兒氧氣吸入, 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芍笇Щ純杭议L為患兒進行拍背, 幫助患兒將痰液排出;在患兒進行補液的過程中, 應嚴格控制滴液速度, 嚴密監(jiān)測是否出現(xiàn)輸液不良反應, 護理人員應給予患兒飲食指導, 讓患兒多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物的食物, 補充體內(nèi)能量。在整個對癥治療過程中, 觀察患兒是否出現(xiàn)煩躁、休克以及昏睡等癥狀, 若出現(xiàn)應立即通知醫(yī)生,給予患兒搶救措施;在患兒疾病好轉后, 應多鼓勵家長陪伴患兒進行戶外活動[3-5]。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及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評分即由研究人員按照實驗要求, 讓患兒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態(tài)度進行打分, 評估內(nèi)容包括醫(yī)患關系、患兒信任度、護理人員的理論以及實踐熟練度、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等, 總分0~100分,0~70分表示不滿意, 71~90分為滿意, 91~100分為十分滿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發(fā)熱消失時間(2.94±0.41)d、咽痛消失時間(2.44±0.83)d、咽部充血消失時間(2.14±1.12)d、流鼻涕消失時間(2.34±0.85)d均短于對照組的 (4.01±0.83)、(4.92±1.45)、(5.24±1.55)、(4.52±1.42)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 d)
表1 兩組患兒各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 d)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發(fā)熱消失時間 咽痛消失時間 咽部充血消失時間 流鼻涕消失時間對照組 90 4.01±0.83 4.92±1.45 5.24±1.55 4.52±1.42觀察組 90 2.94±0.41a 2.44±0.83a 2.14±1.12a 2.34±0.85a t 10.9652 14.0819 15.3789 12.4965 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評分(95.27±1.44)分高于對照組的(84.17±2.91)分, 住院時間(3.85±0.14)d短于對照組的(6.21±1.44)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評分及住院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滿意度評分(分) 住院時間(d)對照組 90 84.17±2.91 6.21±1.44觀察組 90 95.27±1.44a 3.85±0.14a t 32.4331 15.4749 P<0.05 <0.05
小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 極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 從而罹患急性呼吸道感染, 若不及時的接受治療, 易發(fā)展為肺炎[6-8], 而肺炎是導致兒童死亡的重要原因, 在患兒接受對癥治療的同時, 給予患兒優(yōu)化護理措施, 可有效的鞏固治療效果, 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兒采用優(yōu)化護理,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發(fā)熱消失時間(2.94±0.41)d、咽痛消失時間(2.44±0.83)d、咽部充血消失時間(2.14±1.12)d、流鼻涕消失時間(2.34±0.85)d均短于對照組的 (4.01±0.83)、(4.92±1.45)、(5.24±1.55)、(4.52±1.42)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評分(95.27±1.44)分高于對照組的(84.17±2.91)分, 住院時間(3.85±0.14)d短于對照組的(6.21±1.44)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上述結果可證實在兒科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應用優(yōu)化護理, 其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 兒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接受優(yōu)化護理, 在鞏固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 能夠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 提升護理滿意度, 縮短住院時間, 促進疾病的好轉, 將該護理模式推廣至臨床中, 可有效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