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進 唐玉華
小龍蝦屬甲殼類動物,生長主要靠蛻殼來實現(xiàn),因此蛻殼是小龍蝦生長發(fā)育和增重的重要標志。小龍蝦的蛻殼是夜晚或清晨在洞穴和池塘底部水草叢中進行,蛻殼時間為15~30分鐘,新體殼硬化時間為12~24小時,硬化后小龍蝦即可正常活動。需要注意的是,硬殼前小龍蝦處于危險期,極易受到外來毒素、病菌和其他生物的侵襲,易發(fā)生生命危險。因此,養(yǎng)殖者不可麻痹大意,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提高小龍蝦蛻殼成功率,確保小龍蝦安全生長。
一、小龍蝦蛻殼的三個階段
小龍蝦從幼體到成體共蛻殼11次,且分為三個階段:
1. 幼體階段
小龍蝦幼體階段需蛻殼3次,前兩次蛻殼需附著在母體上進行,一般4~6天蛻殼1次。第三次蛻殼為剛脫離母體的幼體蝦(平均體長1厘米左右,平均體重0.04克左右),幼體蝦剛脫離母體就會很快進入第三次蛻殼,蛻殼后換上柔軟多皺的新殼,并迅速吸水生長轉(zhuǎn)入幼蝦階段。
2. 幼蝦至成蝦階段
幼蝦至成蝦階段需蛻殼8次,一般5~8天蛻殼1次;隨著個體的長大轉(zhuǎn)入成蝦階段,蛻殼間隔時間越來越長,一般8~15天蛻殼1次。
3. 性成熟階段
性成熟的雌、雄蝦一般1年蛻殼1次。另外,雌蝦性成熟后便開始生殖蛻殼,以后每次交配產(chǎn)卵前都要進行生殖蛻殼。
二、提高小龍蝦蛻殼成功率的主要措施
小龍蝦蛻殼的好壞直接影響其規(guī)格大小、產(chǎn)量高低和效益好壞。因此,如何在復雜的水環(huán)境中保證小龍蝦順利蛻殼,提高蛻殼成功率,是取得養(yǎng)殖成功的關鍵。影響小龍蝦蛻殼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水質(zhì)、營養(yǎng)、溶氧、鈣質(zhì)、水草和病害等,分別采取的應對措施是:
1. 改良水質(zhì)
小龍蝦大批蛻殼前換水 1次,換掉30%的老水,保持池水活爽。使用1次凈水解毒先鋒(主要成分:凈水劑、解毒劑、絡合劑等)和解毒增氧底改(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劑、氧化劑、鈣鎂磷等微量元素),用量分別為300~500克/畝·米和500克/畝·米,保持良好的水體環(huán)境。切記不得使用刺激性大、藥物殘留量大的藥物進行消毒,以免造成小龍蝦受到刺激和中毒。
2. 加強投喂
幼體蝦蛻殼前主要攝食池中培育的天然基礎生物餌料。該餌料可通過全池潑灑濾餌多肽(主要成分:活性生物蛋白、氨基酸、酵母、多種益生菌、生物小肽、高活性碳源、天然藻類營養(yǎng)素、多糖、維生素及誘食劑等)培育獲得,用量為0.5~1.0千克/畝·米。
幼蝦蛻殼前以投喂蛋白質(zhì)含量為35%~40%的破碎配合飼料為主,輔喂部分絞碎的雜魚、螺螄肉等動物性餌料。配合飼料的日投喂量為池蝦總體重的2%~3%、動物性餌料為5%左右。
成蝦蛻殼前隔天投喂蛋白質(zhì)含量為30%~32%的配合飼料和動物性餌料。配合飼料的日投喂量為池蝦總體重的4%左右,動物性餌料為8%~10%。
小龍蝦大批蛻殼前,投喂區(qū)與蛻殼區(qū)應嚴格分離,嚴禁在蛻殼區(qū)內(nèi)投食,以免軟殼蝦遭受殘食。小龍蝦蛻殼后食欲有所增強,飼料投喂應及時跟上,以增加營養(yǎng),促進小龍蝦體質(zhì)恢復和健康生長。
3. 增加溶氧
蛻殼期間小龍蝦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因此對溶氧的要求較高,應保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以促進蛻殼和體質(zhì)恢復。通常選在凌晨添加新鮮水或開啟增氧機增氧。在增氧機因故不能使用時,可采用開啟水泵換水或全池拋灑安進巨能氧(主要成分:納米級離子增氧劑、過硫酸氫鉀復合鹽類、凈水劑、緩釋助溶劑、穩(wěn)定劑、絡合劑等)等措施增氧。
4. 補充鈣質(zhì)
小龍蝦蛻殼期人為“補鈣”至關重要。一般是在每次蛻殼前2~3天傍晚投食后潑灑新硬殼寶(主要成分:可溶性鈣鹽、磷鹽、多種微量元素)、泡騰VC鈣(主要成分:維生素C鈣、L-抗壞血酸鈉、高能活性鈣、復合氨基酸)和葡萄糖酸鈣(β-葡萄糖、高分子活性鈣、鎂、磷、多維氨基酸、免疫因子等)等產(chǎn)品,以補充大量的鈣質(zhì)、礦物質(zhì)、微量元素和蛻殼所需的能量,促進小龍蝦蛻殼,縮短蛻殼時間,加速殼面硬化,提高蛻殼的同步性和成功率。
5. 養(yǎng)護好水草
平時要強化餌料投喂,防止小龍蝦大量吃草、夾草。每20~30天使用1次長根壯草寶(主要成分:微量元素螯合劑、黃腐酸、磷元素、鉀元素、碳源等),用量為200克/畝·米,促進水草根系發(fā)達和生長茂盛,保持水草覆蓋率達50%左右。水草生長過快時,打草頭;水草生長過密時,開“草溝”;發(fā)現(xiàn)水草不足時,則及時補充水花生等。
6. 加強病害防控
蛻殼期的小龍蝦抵抗力下降,極易受到細菌的干擾和侵襲,因此病害防控工作十分重要。一般采取內(nèi)服強力整腸生(主要成分:芽孢桿菌、乳酸菌、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促長因子、氨基酸、多種生物酶;技術指標:有效活菌數(shù)≥20億/克)、低聚糖863(主要成分:低聚木糖、低聚異麥芽糖、甘露寡糖、β-葡聚糖等免疫糖類,低聚糖總量≥51.8%)和免疫多糖(主要成分:低聚木糖、低聚異麥芽糖、甘露寡糖、β-葡聚糖等免疫糖類、各種維生素、植物多肽等)等進行防控,以補充營養(yǎng),增強體質(zhì),防止蝦病的發(fā)生和蔓延。病害防控過程中,藥品用量參照產(chǎn)品說明書,嚴禁使用菊酯類(溴氰菊酯)、有機磷類(敵百蟲)藥物。
7. 其他應對措施
盡量減少水中作業(yè),為小龍蝦提供安靜的蛻殼環(huán)境。蛻殼期間小龍蝦的抵抗力較弱,嚴禁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如殺蟲藥、殺青苔藥等,以免引發(fā)較大應激或中毒。
此外,養(yǎng)殖者還應堅持早、中、晚巡塘檢查:一是檢測水體的pH值、透明度和溶解氧的變化情況;二是觀察小龍蝦的活動、攝食和生長情況;三是查看防逃、增氧、水泵等設施情況,若有損壞,應根據(jù)情況及時修補、修理和更換。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江蘇省金湖縣健康路7號3幢201室 金湖縣水產(chǎn)技術推廣站? ?郵編:2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