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廣
暮春有落花,深秋有落葉。選兩句古詩詞來渲染一下:宋人歐陽修詞云,“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宋人柳永詞云,“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
每到暮春,常常想起的是歐詞中的那位閨中少婦。深深庭院,靜鎖一人。任憑人上高樓,那堆煙似的楊柳依舊是,遮住了熱切的望眼。唯有院中秋千與花朵,可以暫且慰藉一顆空寂的心靈。
陽春三月的風(fēng)雨突至,狂風(fēng)把美艷的春花吹落吹殘,橫雨又把花身打濕打上了泥巴。曾經(jīng)年少輕狂的我,一度把面對此景的詞中女主人公“淚眼問花”的行為視作矯情之舉,直至深度閱世之后,才意識到,人之命未必比得上花。林黛玉的《葬花吟》里有言:“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說到底,古人惜花和惜春,都是在惜人。韶華虛擲,歲月空添,是世人不能承受之暗傷。即使英豪如辛棄疾者,也吟出了“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的慨嘆。
相較于暮春花落之感傷,深秋葉落顯出的則是一種性情成熟的靜美。一夜秋風(fēng),吹落了不少的樹葉,平鋪秋葉的院落總是別有一番情韻。
棗樹、榆樹和槐樹的葉片狹小,雙腳踩下去,踩出的是軟綿綿的觸感和簌簌輕響的聲音。揮動掃帚打掃時亦然。柿子樹、核桃樹特別是泡桐樹的葉片寬大,水分消散殆盡的葉子堆砌地面,兩足踏上去,踏出的是干而脆的觸感和嘩嘩作響的聲音。揮動掃帚清掃時亦然。
學(xué)生時代,衛(wèi)生委員問我是打掃教室還是打掃清潔區(qū),我的選擇一直是后者。喜歡打掃清潔區(qū)的理由可以有許多種,我唯一的理由是我喜歡落花,也喜歡落葉。記得中學(xué)時代,輪到值日的那一天,我會早起去學(xué)校,與同學(xué)們一起手持掃帚,把校園里一棵棵泡桐樹下寬大的落葉掃成一堆復(fù)一堆,再把它們砌成一個更大的落葉之堆。接著燃起一堆篝火,我們就圍著噼啪作響的火堆狂歡。
落葉不掃則更見一種詩意。羨慕宋人曹勛山居的那個庭院——“寂歷秋風(fēng)晚,閑庭落葉深”。羨慕宋人陸游穿行的那條街巷——“曉行城南路,落葉滿阡陌”。也羨慕唐人賈島經(jīng)行的那座美麗京城——“秋風(fēng)生渭水,落葉滿長安”。被落葉覆蓋的庭院、巷陌和城池都無一例外地染上了秋之靜美。
不過,要想游賞最為靜美的落葉,還需移步去一座空山。唐人皎然去了:“秋風(fēng)落葉滿空山,古寺殘燈石壁間?!彼稳藚菨撊チ耍骸盀橹O世上空花景,最喜山中落葉秋?!彼稳酸屝泻Hチ耍骸耙购蛔鳀|歸夢,坐聽空山落葉聲。”
原來,靜美的境界里不止有詩意,更有禪意。擁此禪意入眠,再無塵世驚擾。宋人饒節(jié)就曾有詩云:“挽石枕頭眠落葉,更無魂夢到人間?!闭媸且晃粸t灑出塵之人!宋人李洪也享用到了這份禪意,其詩有云:“階前落葉無人掃,滿院芭蕉聽雨眠。”人生若能長久閑樂如此,夫復(fù)何求呢?
落葉從來不必全是感傷的意象,也從來不必全是傷感的詩句。西風(fēng)落葉里,別有一種情味蔓延彌散。何況,秋天即將隨西風(fēng)落葉走到盡頭,百花爭艷的春天還會那么遙遠(yuǎn)嗎?
其實(shí),那位據(jù)說享年一百余歲的唐代高僧寒山早就告訴了我們對待深秋的最佳方式和心態(tài)——“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