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
將生活化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是對于學生道德教育的理性回歸,這也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我國現在生活化教學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們對于考試的關注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思想品德學生活化的教學,重點都是依據考試的要求來進行的,不能夠真正的實現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們也迫于中考的壓力,將知識點更多的是死記硬背而不是進行融會貫通,將其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在者由于教師對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沒有完全明確,使教學過于形式化。在教學改革中只注重形式化,不能把新課程中的教學要點貫徹到教學中,沒能深刻的領會新課程的意義,盲目的進行教學改革,徹底的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自由學習,教師成了空架子。這極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散漫,沒有目標性,必將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同時也使教師的教學質量下降。
一、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所學知識感興趣,學生才能完全投入到學習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單向灌輸模式,教師自問自答或者照本宣科,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課堂中缺乏互動,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課程失去興趣。這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同時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有直接的影響。
(2)多年的填鴨式教育模式體系已經根深蒂固,學生在接觸新的教學方式時會出現對課程改革不適應。而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思維的懶惰性,要想激活學生的思維還需要時間的磨練。
(3)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和學校追求的是高分數和升學率,這與新課程標準有所出入,但是為了提高升學率,部分教師仍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記憶課程的內容。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解決對策
(1)明確教學目標,深化改革方案
教師在授課前需仔細研讀新課程對課改的要求,完全領會新課程中的教學目標,在授課時牢記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水平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有針對性的進行課程改革,不能千篇一律的走形式主義道路。教師在備課時要找出課程的重點,針對重點為學生設置問題,學生通過討論或查閱資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點。比如,維護公平正義(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八課)這一課內容,首先教師給學生設置問題“什么是正義?”“我們?yōu)槭裁匆S護正義?”、“社會上哪些職業(yè)是為了維護正義而設置的?”、“舉一個你能維護正義的例子?”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學生首先明確了正義的定義,接著理解維護正義的意義,然后可以延伸到課外通過學生討論了解維護正義的職業(yè),如警察,法官等。最后讓學生明白維護正義的具體做法。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更牢固,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2)積極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傳統(tǒng)課堂的沉悶氣氛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隨時調整教學方案。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角色轉化來實現教學目的,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國家領導人候選人,選舉的要求就是能夠清晰的講解我國的基本國策,這樣學生就會積極準備演講資料。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學生對課堂感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各項能力。
(3)充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無所不及,聲色俱佳,資源豐富,包羅萬象。充分地利用現代技術,把文本資源實物資源等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充分整合,讓教學材料變得豐滿,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大量的素材,讓他們感覺到思想品德課的絢麗多彩。
(4)以事說理
理論是枯燥的,典型事例栩栩如生,把二者結合起來,讓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生硬的學習內容趣味化,將深奧的內容通俗化,把死板的內容變得形象化,讓教學其樂融融豐富多彩。例如講解“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給同學們講“瘦肉精”事件,讓同學們認識到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性。我們學習就是為了豐富知識,就是把知識當作武器,就是為了生活得更好,這樣的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簡單好學,從而讓大家對思想品德課產生極大的興趣。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作為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課程應該受到學生和教師的重視,所以教師要積極的投身到課程改革中,選擇合適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方式。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教學工作要考慮縝密、充分,在課堂上不能照本宣科,簡單地讓學生成為一個聽眾,要把生活和知識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參與到生活中去,讓他們動手動腦,反復感受到知識、親自體驗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