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婷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這不,夏天一來整個人都是昏昏沉沉的,咋辦?
網(wǎng)上流傳著一篇關(guān)于“達芬奇睡眠法”的文章,據(jù)說著名畫家達芬奇,不需要整晚睡覺,只要每4小時睡15~20分鐘,一天下來,只睡2小時左右,剩下的大把時間從事創(chuàng)作,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文中還提到,弗勒、愛迪生、拿破侖等聰明的“大腦”都是用這種方法。弗勒活到87歲,達芬奇活到67歲,似乎,這種睡眠法并沒有影響他們的壽命。那么,這真的靠譜嗎?
所謂“達芬奇睡眠法”,其實是多相睡眠的一種。多相睡眠的概念最早由奧地利心理學家斯塞曼斯奇提出,指在24小時內(nèi)進行多次睡眠,與通常晚上一覺睡到天亮的“單相”睡眠,以及晚上睡一覺、午間小睡的雙相睡眠相對。通俗地說,“多相睡眠”就是睡睡醒醒。不少迷信這種睡眠法的人都希望通過它來縮短睡眠的總體時間,同時人的精神狀態(tài)卻可以和連續(xù)睡七八個小時的單相睡眠差不多,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工作學習。
然而,通過檢索你會發(fā)現(xiàn),除了描述“達芬奇睡眠法”的文章,并沒有其他可靠的證據(jù)表明達芬奇在長期、規(guī)律地使用這樣的睡眠方法。不過,頂著大師光環(huán)不是毫無作用,確實有后來人愿意一試這種方法,但想要長時間保持多相睡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史上唯一有所記載的長時間實施了“達芬奇睡眠法”的人叫巴克米斯特·富勒,是一名工程師和設(shè)計師。他在1943年的《時代》雜志上發(fā)表了自己長達2年的睡眠計劃。在這段時間里,他每隔6小時打盹30分鐘,也就是說每天只睡2小時。最后他的計劃不得不因為他商業(yè)伙伴的極力阻攔而終止,因為他的作息時間和其他人實在太不合拍了。富勒是否嚴格遵守了他所說的睡眠計劃我們不得而知,不過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真正被報道的成功執(zhí)行多相睡眠的人。
著名博客作者史蒂夫·帕沃利亞堅持多相睡眠2個多月,每天累計只睡3小時,并且在博客上發(fā)表自己的睡眠日志。他自曝說開始時很難適應,但到了實驗的后半段身體逐漸適應了這種睡眠周期,在夜晚也能保持清醒的工作狀態(tài)。不過到實驗快結(jié)束的時候,他試圖減少打盹的次數(shù)讓睡眠時間變得更短,卻常常聽不見鬧鐘而直接就睡了6個小時。
人如果長期處在緊張狀態(tài),大腦的鈉鉀比就會失去平衡,這就是造成所謂的“精神疲勞”的主要原因。短暫打盹(5~15分鐘)雖然能夠恢復正常的鈉鉀比,也就是說“恢復元氣”。但是長期缺乏深度睡眠,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疲勞以及視覺、觸覺錯亂的癥狀!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每晚通常有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持續(xù)90~110分鐘。如果每4個小時睡15~20分鐘進行休息,在每次睡眠中都不可能完成一個睡眠周期,更不會進入深度的睡眠狀態(tài)。
許多人聲稱多相睡眠被一些知名人士廣泛使用,但很少有可靠的消息來源支持這一觀點。相反的,不少研究表明缺乏睡眠會導致身心疲倦、焦慮緊張、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應,長期睡眠不良嚴重的還會導致老年癡呆。
要想保持活力得有一個規(guī)律的睡眠生物鐘:每晚在同一時間入睡,清早在同一時間起床;下午2點左右,可以嘗試睡一會兒,午睡時間20~30分鐘,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除此之外,要想在夏天獲得良好的睡眠,還可以試試下面幾招:
選擇一顆溫潤順手的石頭,最好有一面比較平整,放在熱水中,讓石頭有溫暖的熱度,將石頭順著肩頸線慢慢滑動,讓熱度能傳達到肩頸的部位,溫暖舒暢,一掃疲憊。
盛夏讓人熱昏頭,不少人拿薄荷油或薄荷棒涂抹,除了獲得短暫的清涼感,也能讓人醒腦,而且薄荷香氣有著爽朗的感覺,能消暑熱。
精油的好處是抒壓,并刺激大腦。頭腦昏沉,思緒不清時,不妨選擇樹葉類的精油如檸檬香茅嗅聞或具有冷冽氣味的樟腦、迷迭香精油,讓周邊的空氣清新。
拳頭握緊,放在耳朵斜后方,靠近頸部中央的頭骨位置,閉上眼睛,頭往后仰,感覺拳頭支撐著頭部的力量,會有一種放松的感覺,能釋放疲憊感。
頭昏眼花時,用手指頭尖端輕輕拍(敲)打頭部,是不錯的提神法。先敲頭頂部位,再將后腦勺分為左右兩區(qū),仔細地輕輕拍打。
這沒有特定的技法,但力道要輕柔,否則會愈敲愈暈。另外,從頸部下方到乳頭可劃出黃金三角胸腺,用手指頭輕敲這個區(qū)塊,可舒緩胸悶郁結(jié)之氣,胸闊氣順,充滿精神。
對于上班族來說,疲憊感不僅是在上班時刻,有時下班途中也會感覺精神萎靡,渾身乏力。
回到家以后,泡腳的時候不妨往水里加點“料”:可以在碗里添加2~3湯匙海鹽或巖鹽和3~4滴你喜歡的精油調(diào)勻,然后再加至已盛入溫水的臉盆中溶解(水溫要高過體溫),將雙腳浸泡其中,熱熱的水溫不僅紓解腳的疲累,也讓你全身放松,舒服愜意。若不知選擇什么精油,建議夏季不妨用檸檬或檸檬香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