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潔
【摘要】充斥著“通病”和“標配”表述的工作總結,形如闌尾、存之無用;狀如雞肋,食之無味。部分基層干部工作總結中出現“標配”表述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在作祟,也源自其不正確的政績觀和權力觀。要從多方面入手杜絕“標配”表述,讓工作總結中的假話、空話、套話銷聲匿跡。
【關鍵詞】工作總結 基層干部 “標配”表述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年終歲末,各級領導干部都免不了要交一份工作總結報告,為的是對一整年的工作進行總結,肯定成績、找出不足、總結經驗、歸納教訓,為來年的工作明確方向、規(guī)劃重點、設定目標、制定措施。本著這份初心和宗旨總結工作,多數干部都能比較客觀地擺成績、道不足,不會片面夸大成績、回避問題。但不知從何時起,部分干部的工作總結逐漸演化為“成績單”“政績單”,對成績政績不惜筆墨、字斟句酌,對問題不足卻輕描淡寫、避重就輕,甚至形成一些“套路”和“標配”表述。
一些基層干部在進行工作總結時,能充分肯定成績,有成績不惜濃墨重彩大加贊揚,成績不足就“兌點水”,在文字上花點功夫也能夸得天花亂墜;但是在查擺問題、總結不足時卻常常一筆帶過、蜻蜓點水。長期下來,竟然形成了突出成績、回避問題的工作總結“套路”。一些套話、空話成為那些不想談缺點、不愿談不足、不敢談問題的人的“標配”語言。
在總結工作不足時,一些常見的“標配”表述包括:“由于急于辦成事、辦好事,所以工作中出現了急躁冒進情緒”,“工作經驗不足,導致思慮不周”,“專注于本部門工作,缺乏大局觀、全局觀”,“僅滿足于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任務,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待加強”,“工作作風不夠扎實,缺乏鉆研探索精神”,“服從領導安排,執(zhí)行能力強,但變通能力弱”,等等。這樣的問題在一些干部的工作總結中似乎成了“通病”和“標配”。
這些所謂的“不足”,或避實就虛、避重就輕,或輕描淡寫、浮光掠影,更“高明”的是,在列舉缺點和不足時,竟能順帶自我肯定和自我表揚一番,可謂形貶實褒。這些對于工作不足的表述,因為假、虛、空,不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實在是無關痛癢、無傷大雅。這些套話和空話年年出現在一些干部的工作總結中,問題和不足回回都以相似的面孔擺出,卻始終得不到徹底解決。這樣一份工作總結擺在上級面前、群眾面前,形如闌尾、存之無用;狀如雞肋,食之無味。
查擺不足、找出對策本應是干部工作總結中的重要內容,為什么在有些單位卻淪為形式化的“套路”?為什么談到問題和不足時,個別干部傾向于躲著走、繞著走,采取迂回戰(zhàn)術旁敲側擊、聲東擊西?為什么不愿、不敢、不能在工作總結中大大方方、坦坦蕩蕩指出自己的不足和問題?
干部總結工作不足出現“標配”表述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在作祟。一方面,上級機關和領導要的材料、匯報、總結、報告名目繁多,有的互相重復,讓基層干部“應接不暇”,一些繁冗復雜的材料工作有時只是一種“形式”。既然是形式,應付自然是最簡單的方法,而最好的應付就是找范文、問“度娘”、草草成文。另一方面,有些干部沉迷于當“官老爺”,不深入基層,不調查研究,不聯系群眾,即使調研,也是“坐著小車轉一轉,隔著玻璃看一看,看完以后吃頓飯”,作秀式的調查研究當然總結不出有價值的經驗,更不會針對工作不足進行實質性的總結和反思。更有個別干部的工作總結全由秘書“操刀”,自己既不出思路也不談觀點,有的秘書疲于應付,套用已有的框架模式,改改數字、改改事例,使得工作總結年年相似、回回雷同,空話、套話、假話連篇,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完全憑空杜撰,毫無價值可言。
干部總結工作不足出現“標配”表述根源在于不正確的政績觀和權力觀。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發(fā)表講話,一針見血地指出:“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官僚主義實質是封建殘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做官當老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痹囅耄粋€政績觀錯位,成天想著秀政績、曬成績的干部怎么會真誠地把問題和不足公之于眾?一個一心謀權、唯上唯權、公權私用的干部又怎么會權為民所謀,把人民的需要和核心關切掛在心上、寫進總結報告里?可見,不正確的政績觀和權力觀既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根源,也在文風上體現為干部總結工作不足時的一連串“標配”表述。
干部總結工作不足出現“標配”表述與文化觀念和考核評價機制有關。當眾被人指出不足是不體面的事,自曝短處更是需要勇氣。于是,委婉、含蓄、巧妙地談問題和不足便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觀念和做法。除去面子因素,干部的工作總結是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與部門和個人的獎懲和榮譽關聯密切。既然利益攸關,沒有人會和利益過不去,不說少說問題最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則。指出別人的問題會得罪人、受排擠;指出自己的問題不利于爭先爭優(yōu)。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的干部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并沒有設置對干部工作問題和不足的追蹤考核標準。既然評價和衡量干部工作優(yōu)劣的標準只是成績、政績,而不包括對問題的解決情況,人們當然更傾向于給自己“貼金”,而不是“自黑”。
消除干部工作總結中的“標配”表述,關鍵在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學風、文風、作風并非風馬牛不相及,文風上出現的“套路”和“標配”,實質上是作風出了問題。文風是作風的一面鏡子。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強調,“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的作風建設非朝夕之功,長期以來形成的作風問題,不時會重現、重犯。目前,享樂主義、奢靡主義之風有所收斂,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卻不時回潮、反彈,體現在文風上,便是干部總結工作不足的種種“標配”表述。要杜絕工作總結中的空話套話,還需從干部作風建設入手,持之以恒正風肅紀,要讓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并以轉作風推動改文風,讓那些不切實際、不著邊際、不接地氣的總結套話銷聲匿跡。
干部的工作總結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其自身秉持的政績觀和權力觀:是以政績論英雄,追求個人的政績和榮光,還是伏下身子,一心為民;是唯上唯權、濫用公權、為己謀私,還是堅持“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要讓總結工作不足的“標配”表述銷聲匿跡,讓干部實事求是擺問題、列不足、找對策,真正把人民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是否做足、做實、做細的標準,需要引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權力觀。正確政績觀和權力觀的樹立是個長效工程,需要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沒有休止符的韌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厚植黨的群眾基礎。
干部工作總結只是一個總結、一個匯報、一份材料,并不能完全體現干部的工作業(yè)績和工作欠缺。那些換換數字、圖表、事例,套用現成“模板”東拼西湊的劣質匯報毫無價值。那些只談成績、避談問題的“成績單式”總結違背實事求是原則。如果僅憑一份工作總結就評定工作成績,是有失偏頗、難以服眾的。要把干部查擺問題的真實性、解決問題的實效性納入干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中,以更全面、更科學、更公正的標準衡量干部的作為和業(yè)績。同時,考核評價機制的設置要有正確導向,引導干部搞些真的調查研究,緊抓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讓干部能夠正視現實,敢于講出真話,愿意既報喜又報憂,同時又激勵干部進一步為解決問題和不足發(fā)揮積極主動性,形成真調查研究、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huán),在全黨形成實事求是總結工作,不夸大成績、不回避問題的良好氛圍。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