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娟
(淶源縣中醫(yī)醫(yī)院彩超室,河北 保定 074300)
動脈硬化斑塊極易誘發(fā)缺血性腦梗死,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早期診斷、檢測動脈硬化斑塊對于腦梗死患者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探究了彩色超聲在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硬化斑塊檢測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55例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來我院的健康體檢者55例作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34~75歲;觀察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32~7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采用彩色超聲進行頸動脈檢查,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斑塊檢出率和斑塊構成情況。使用同一臺彩超儀進行檢測[2],患者取仰臥位,去除枕頭,肩部適當墊高,頭部偏向對側,首先充分暴露患者頸部,然后沿頸動脈探頭以從下向上的方向,以血管長軸和短軸為切面,逐漸檢測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并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包括斑塊大小、形態(tài)、數量、質地[3]。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檢出率為27.27%,而觀察組患者檢出率為89.09%,觀察組的檢出率明顯要優(yōu)于對照組的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斑塊檢出率比較(n,%)
觀察組頸動脈硬化斑塊以軟斑為多,占52.86%,扁平斑其次,占24.29%;而對照組則以扁平斑為多,占61.54%,扁平斑其次,占23.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頸動脈硬化斑塊數量比較[n(%)]
腦梗死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局部腦組織區(qū)域血液供應障礙,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從而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缺失[4]。而頸動脈硬化斑塊是一種誘發(fā)腦梗死的常見原因,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檢測出頸動脈硬化斑塊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彩色超聲可以較準確檢測出腦梗死患者的頸動脈硬化斑塊數量、性質、大小等,在推測患者顱內血管病變程度以及預防腦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價值[5]。由上述數據可以知道,對照組患者檢出率為27.27%,而觀察組患者檢出率為89.09%,觀察組的檢出率明顯要優(yōu)于對照組的檢出率;觀察組頸動脈硬化斑塊以軟斑為多,占52.86%,扁平斑其次,占24.29%;而對照組則以扁平斑為多,占61.54%,扁平斑其次,占23.08%,可以推測腦梗死患者的發(fā)病可能和軟斑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彩色超聲檢測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硬化斑塊的檢出率較高,能夠準確檢測出斑塊的數量、性質、形態(tài),并且可以重復檢測,方便快捷,在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