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璐 侯佳倫
〔摘 要〕在雕塑創(chuàng)作中,有很多藝術家的靈感都是來自于潛意識里的情感,這時雕塑成為了自身情感的一種傳達媒介。藝術家的童年經歷、情感現(xiàn)狀、社會壓力等都有可能成為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雕塑創(chuàng)作成為了一種屬于藝術家的獨特傾訴方式,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傳遞著他們情感的同時,也通過作品讓觀者能夠去產生共鳴,從而面對和反思自己的“灰色情緒”。
〔關鍵詞〕灰色情緒;當代雕塑;潛意識
一、“灰色情緒”的釋義
“灰色情緒”在本文中是指人們從早期經歷直至步入社會期間,經歷所帶給我們的一些如不安、惶恐、消極等負面的情緒。從孩童到成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負面的、消極的、迷茫的情緒侵擾,有些是一輩子的,有些只是一個時期,人們與自己的“灰色情緒”相處的方式各有不同,有時我們會選擇將它壓抑在心中,慢慢地就被封印在了潛意識里。
在每個不同的時代,人們的潛意識往往也會有一定的共通性,這種共通性被稱為“集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會與一些重大社會事件有關,比如戰(zhàn)爭、經濟蕭條等。雕塑藝術家有著屬于所處時代的獨特感受,表達當代人內心里的不安、焦慮、緊張等?!盎疑榫w”的雕塑采取一種大眾能直接感受的方式,來傳達一種隱秘的情感。這些反映“灰色情緒” 的雕塑藝術家將當代人的內心活動和潛意識作為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他們在時刻關注著自己的內心世界,也關注著這個社會中大眾普遍的壓力和不安。在“灰色情緒”的驅使下,藝術家們以自我的情感為基礎來進行著屬于自己的藝術化詮釋,而藝術家們所表達的情感通常也是時代背景下集體心理的代表性體現(xiàn),往往能夠引起大眾的共鳴。
二、雕塑作品中“灰色情緒”的體現(xiàn)
如上文所講,灰色情緒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她來我們自生活和成長的點滴細節(jié),在雕塑藝術中,雕塑藝術家創(chuàng)作這類作品時往往是自發(fā)地表達內心最真實的“灰色情緒”。本文將從路易斯·布爾喬亞、讓·穆克、村上隆和向京這四位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分析入手,探尋雕塑藝術背后的“灰色情緒”運用。
《媽媽》是路易絲·布爾喬亞的代表作品,這件雕塑作品代表了路易絲·布爾喬亞的童年,布爾喬亞一直堅稱不堪的童年是她靈感的來源。布爾喬亞這件雕塑作品的形象——巨大的蜘蛛正是母親所給予她的印象,通過這一形象告訴我們在母愛背后,是一種愛的強迫,這像極了蜘蛛這種生物的特性——控制離它距離不遠的其他生物,是蜘蛛的天性,就像母愛本身也是一種天性。在布爾喬亞諸多蜘蛛的作品中,唯有體型巨大的,其名稱才是“媽媽”。她曾表述,當自己站在蜘蛛雕塑下時,能獲得一種莫名的安全感,感受到母親的存在。所以,只有體積大得可以視人如小生物一般的蜘蛛,才是母親的象征,這其中明顯透露出母愛對布爾喬亞內心留下的一種強迫。這件雕塑將這種極其復雜的愛和感受表達了出來,因此,當觀者站在巨型蜘蛛下方時能感受到一種“保護”,但也會感受到全方位的壓迫與不安。
其實童年所帶來的影響在布爾喬亞的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在她的日記里多是對自己的不滿和質疑,童年所帶來的自卑讓她無比痛苦。在她的諸多作品中有很多紅色的表現(xiàn),紅色是她積壓于心底的憤怒和恐懼,在她看來,紅色代表責備和某種痛苦。在布爾喬亞的作品中,還時常能夠看到軀體、鐵網、籠子、掛毯(家里以做掛毯的生意維持生計)、鏡子、衣服(家中的舊衣物)、甚至骨頭等,這些都是布爾喬亞的童年剪影,成為被隱藏在潛意識中的壓抑情緒。
讓·穆克(Ron Mueck)的雕塑作品《長眠的父親》中,雕塑是作者父親離世后的一個再現(xiàn),表達了讓·穆克在父親彌留之際無法陪伴在身旁的一種遺憾。他將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死亡作為表達的主題,不僅僅是為了表達人生的這一特定片段,而是要從獨特的角度去為自己的遺憾和愧疚尋找出口,在創(chuàng)作《長眠的父親》之后,他運用超寫實的創(chuàng)作手法通過夸張的比例來放大人們普遍存在的灰色情緒,在他的思想中,情感在雕塑的大小中得到了想要的強化,更容易讓大眾所直接感受到其想要表達的隱秘情感。
從讓·穆克的雕塑中,表現(xiàn)了人類對于人群的恐懼、在死亡之下,我們的渺小與壓抑以及社會壓力下的喘息。讓·穆克時刻地觀察著這個社會的種種“灰色情緒”,同時也在不斷地審視自我,從而獲得更敏銳的感知力。
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作品往往給人一種美好和可愛的印象,但是在他2018年的一件雕塑作品《無題》當中,奢華的金色的太陽花乍一看像他的繪畫作品一樣開心可愛,但是細看時大太陽花空洞的雙眼并無法讓人感受到快樂,手中攥著被折斷的小太陽花。在雕塑中,村上隆做了很多的細節(jié)處理:大太陽花滿身的尖刺,他美好的笑臉背面竟然還有另外一個面孔,而且在它的后背還有很多小的正在生長的臉頰,花擁有了一個人類的身體,大太陽花與小太陽花就是人性和童年的象征。這件雕塑作品同樣有著非常美好的外觀,但是在慢慢地欣賞中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雕塑本身包含著很多作者想要傳遞的人性話題。在傳達“灰色情緒”的雕塑中,這種看似美好的雕塑,其實是更強烈地表達“灰色情緒”的存在,它利用強烈的反差感在給予大眾美好的同時也警醒了當代人他們心中的恐懼、不安和焦慮。
在網易的藝術訪談中,中國女性雕塑家向京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些作品是我內心淤積的釋放,無法解釋的后面潛伏的是我對人性、對存在的思考?!痹隍v訊的一篇對向京的采訪中,我也摘取了這樣一段:“在向京的早期作品中,人們能夠直觀地從雕塑本身看到自己同樣經歷過的感受?!崩纭豆分蟆罚粋€體態(tài)臃腫的母親正在洗澡,一旁的女兒看見了這一幕,做出了厭惡的表情,這來源于向京最早有性別意識時萌生的恥辱感。在她的采訪中我多次看到了這幾個字眼:“釋放”“心理情境”“可被感受”等,她曾說過女性問題是她骨子里的東西,就是她這一輩子一直在追求的命題,她希望她的雕塑可以是一個被大眾感知到,并認識到女性情感的這樣一種雕塑,而這個也是她“排毒”的過程。向京在與澎湃新聞的藝術專欄里曾說過“抑郁和欲望如同一個事情的正反面,一個上升,一個就會下降。我們常常會在這兩者當中掙扎,而且多半我們都知道抑郁不好,會小心地去抑制它,隱藏它?!痹谒非笈悦}的過程中,身為女性的她,深知女性在社會關系中的壓抑,而這些壓抑她更多的是去通過自我的“排毒”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也讓觀者感受到了女性的那份壓抑與焦慮。
三、總結
我們經常會感受到“灰色情緒”,因為它來自我們自己的生活、他人的影響乃至社會的各個方面,這些情緒不一定只有負面的作用,通過合理的排解,它也轉化可能成為心理分析的入口、成長的寶貴經驗,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等。
在展覽上看見具有灰色情感色彩的雕塑時,很多人會駐足靜靜地觀看,他們或許并沒有完全理解雕塑家創(chuàng)作時本身的情感,但是他們一定感受到了自己。這些關注“灰色情緒”的藝術家,他們專注于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情緒,同時也在思考著如何將“灰色情緒”變成一個具有大眾欣賞價值意義的藝術品,通過藝術傳達給人們一些隱藏的情緒,向人們展示灰色情緒對于人類來說也是一種美好的藝術存在。對于這些藝術家而言,“灰色情緒”成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情感的媒介,他們與其對話并將它轉化成為一件有故事的雕塑作品,成為我們與自我、與大眾和與世界對話的雕塑藝術語言,將灰色情緒視作一種美,鼓勵大眾去面對。
(責任編輯:??牧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