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集大成的水運儀象臺

      2019-07-30 05:36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9年8期
      關(guān)鍵詞:報時水運天文

      北宋慶歷二年(1042年),年僅22歲的蘇頌與后來的北宋名臣王安石同榜考中進士,從此踏上了仕途。蘇頌先后擔任過館閣???、集賢校理等官職,負責編定書籍,這份“編輯”工作他一干就是9年。這9年間,蘇頌博覽皇家藏書,積累了淵博的知識,為他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元祐元年(1086年),蘇頌奉命去檢驗太史局的各種渾儀 。他發(fā)現(xiàn)這些儀器只能單獨使用,無法相互配合,于是就想制造一種能將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結(jié)合在一起的綜合性儀器。蘇頌找到吏部官員韓公廉共同研制新儀器。韓公廉不僅精通數(shù)學,而且擅長制作“機巧之器”。他根據(jù)“總工程師”蘇頌的構(gòu)想,寫出了《九章勾股測驗渾天書》,從理論上證明了這種構(gòu)想是可行的,然后做出了一座水輪驅(qū)動裝置的木模型。蘇頌認為韓公廉的設(shè)計很有可取之處,又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改進意見。

      經(jīng)過反復論證和不斷改進,新儀器的設(shè)計方案終于敲定了。元祐二年(1087年)9月,宋哲宗批準了有關(guān)制造新天文儀器的奏請。蘇頌召集了一批能工巧匠,開始了將模型變成實物的研制歷程。從元祐三年到元祐七年(1088年-1092年),一座高約12米,寬約7米,集渾儀、渾象和報時器為一體的高臺式建筑終于完工了。因為該裝置可利用水力自動運行,所以蘇頌將其命名為“水運儀象臺”。觀測、演繹天象以及計時的功能,是現(xiàn)代天文臺的標準配置。水運儀象臺同樣具有以上三項功能,因此可算得上是現(xiàn)代天文臺的鼻祖了。

      后來,蘇頌又專門為水運儀象臺寫了設(shè)計說明書——《新儀象法要》。該書不僅講述了建造水運儀象臺的原因和經(jīng)過,還用圖解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它的總體構(gòu)造和各個部件。該書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水力運轉(zhuǎn)天文儀器專著,書中的結(jié)構(gòu)圖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機械圖紙,真實地反映出當時的天文學和機械制造技術(shù)水平。

      水運儀象臺解構(gòu)

      一、功能機構(gòu)

      上層為渾儀,用來觀測天體

      九塊活動的屋板,雨雪時閉合,防止對儀器的侵蝕,觀測時可以自由拆開,是現(xiàn)代天文臺可以開合的球形臺頂?shù)谋亲妗?/p>

      中層為渾象,用來演示天體運行

      天球在機輪的帶動下會旋轉(zhuǎn),一晝夜轉(zhuǎn)動一圈,真實再現(xiàn)了星辰的起落等天象的變化。

      下層為司辰,用來自動報時

      門里裝置有五層木閣,利用木人敲擊出不同的聲音來定時報時,利用舉牌木人來顯示時刻。

      【五層木閣解析】

      第一層木閣,負責全臺的標準報時。

      時初,左門紅衣木人搖鈴;時正,右門紫衣木人扣鐘;每過一刻,中門綠衣木人擊鼓。木人動作由晝時鐘鼓輪控制。

      注:古代一天分成12個時辰,1個時辰大約是我們現(xiàn)在的2個小時。每個時辰又分為時初和時正,時初、時正的報時就和我們現(xiàn)在鐘表的整點報時一樣。

      第二層木閣,負責報告時初、時正。

      紅衣、紫衣木人各12個,執(zhí)時辰牌依次寫著子初、子正、丑初、丑正等。時初,紅衣木人拿著時辰牌出現(xiàn);時正,紫衣木人拿著時辰牌出現(xiàn)。木人的動作由晝夜時初正輪控制。

      第三層木閣,負責報告時刻。

      綠衣木人96個,執(zhí)刻數(shù)牌依次寫著初刻、二刻、三刻、四刻等。每到一刻,綠衣木人持刻數(shù)牌出現(xiàn)。木人的動作由報刻司辰輪控制。

      第四層木閣,負責晚上報時。

      逢日落、黃昏、各更、破曉、日出時,擊鉦木人擊鉦報時。木人的動作由夜漏金鉦輪控制。

      第五層木閣,負責晚上報時。

      紅衣木人11個,綠衣木人30個。逢日落、黃昏、各更、破曉、日出時,紅衣木人持牌出現(xiàn)。各籌(點),綠衣木人持牌出現(xiàn)。木人的動作由夜漏司辰輪控制。

      二、動力機構(gòu)

      1.機械傳動系統(tǒng)就是水運儀象臺的心臟。它的運行依靠水力驅(qū)動,只要水不斷就生生不息。

      2.樞輪頂部和邊上附設(shè)一組杠桿裝置,相當于鐘表中的擒縱器。

      3.樞輪直徑達3米多,有72條木輻,連接著36個水斗和鉤狀鐵撥子。

      渾儀、簡儀和渾象

      中國是世界上很早就對周天恒星的位置進行精密測量的國家之一。這一切成就與以渾儀、簡儀和渾象為代表的天文儀器分不開。

      渾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其發(fā)明時間可追溯到漢武帝太初改歷期間,其發(fā)明者為來自巴郡的落下閎。渾儀的設(shè)計構(gòu)想是建立在渾天說的基礎(chǔ)之上,因而得名“渾儀”。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擔任太史令期間,曾制作過一架渾儀,并將其安置在大名鼎鼎的靈臺上。然而,不論是落下閎的渾儀,還是張衡的渾儀,后人都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具體結(jié)構(gòu)。第一架有明確結(jié)構(gòu)描寫的渾儀是孔挺渾儀。根據(jù)《隋書·天文志》記載,這是一架銅制儀器,由內(nèi)外兩重結(jié)構(gòu)組成。歷代天文學家在此基礎(chǔ)之上進行改進,從而發(fā)明出各不相同的渾儀。北宋是制作渾儀最多的一個朝代,從至道元年(995年)到宣和六年(1124年)共制造了7架大型渾儀,水運儀象臺就是其中之一。

      在北宋沈括之前,歷代天文學家對孔挺渾儀的改進主要是施行加法:結(jié)構(gòu)從之前的二重加到了三重;除了先前就有赤道環(huán),又陸續(xù)加了黃道、白道等環(huán)。這些“加”固然代表了古人對天文學的認識在不斷增加,但同時也導致了結(jié)構(gòu)更復雜、制作和操作更困難、環(huán)與環(huán)互相遮擋等弊病。在這種背景下,沈括對渾儀施行了減法:取消了白道環(huán),調(diào)整了黃道、赤道和地平環(huán)的位置,并將它們做成扁平環(huán),以減少對視線的遮擋。

      沈括之后,明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又對渾儀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和簡化。他不僅取消了白道環(huán)和黃道環(huán),還將渾儀拆成了赤道經(jīng)緯儀和地平經(jīng)緯儀兩部分,從而形成了簡儀,也就是簡化版的渾儀。至今我們?nèi)阅茉谧辖鹕程煳呐_看見郭守敬版的簡儀。當然,這并不是郭守敬的原作,而是明英宗正統(tǒng)二年(1437年)根據(jù)郭守敬所制簡儀仿制的。明清兩代的欽天監(jiān)都曾用它來觀測天象。

      渾象是一種表現(xiàn)天體運動的演示儀器,類似于現(xiàn)代的天球儀。從外觀來看,它就是一個可繞軸轉(zhuǎn)動的圓球,球面上標有星宿、赤道和黃道等天文信息。渾象的發(fā)明者是西漢天文學家耿壽昌,東漢時張衡又對其進行了改進。據(jù)《晉書·天文志》記載,張衡曾制作了一座用水力驅(qū)動的天球模型,也正是這座水運渾象,催生了蘇頌發(fā)明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和天文儀器技術(shù)的集大成者,成功地將渾儀、渾象、時鐘三合一。其頂部的九塊活動屋板、渾儀的四游儀窺管和擒縱控制樞輪的“天衡”系統(tǒng),都是世界首創(chuàng)。也正因此,水運儀象臺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fā)明。

      英國科學家李約瑟認為:水運儀象臺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祖先。瑞士鐘表界的權(quán)威刊物《百達翡麗》也表示:水運儀象臺里邊裝置了全世界第一個擒縱器,而歐洲運用這個原理制造鐘表則是在中國這個擒縱器問世3個世紀以后的事情了。

      猜你喜歡
      報時水運天文
      天文篇
      布谷鳥鐘
      報時豬
      感應式報時鬧鐘
      天文冒險
      天文與地理
      圖說水運
      圖說水運
      圖說水運
      圖說水運
      确山县| 历史| 平乡县| 阿城市| 海丰县| 大理市| 新田县| 康马县| 高安市| 沅江市| 二连浩特市| 汕头市| 黔西县| 屯留县| 乐东| 宁化县| 洛南县| 保定市| 卢湾区| 清镇市| 庆安县| 北京市| 辽宁省| 灵台县| 烟台市| 上犹县| 无棣县| 琼海市| 邵阳市| 祁东县| 广汉市| 大兴区| 昌平区| 黎川县| 紫阳县| 连平县| 六盘水市| 蒲城县| 北川| 藁城市|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