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化婷
小學的語文教學有一個不斷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學習的方式和表達的方式也逐步提高,語文教學和作文寫作學習要從學生學習接受能力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從學好口語表達開始,學會利用文章向書面作文的轉化,教會學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學會寫好書面表達。
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是一個長時間的進步過程,在教學中要經歷一個從口語作文,向書面作文的轉變過程,要讓學生從會說,到會寫的艱難過程的轉變。就是書面作文也是螺旋式上升的長期學習過程,要從寫小短文到大作文的轉變,從記敘文到議論文的學習過程,尤其是每個單元安排的習作例文非常適合學生的作文學習,對學生的習作有很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在有些地方的習作練習就可以明顯地看出,口語作文與書面作文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一、把口語交際作為書面交流的起點
低年級小學的共同特點是會說不會寫,因為低年級的小學缺乏豐富的詞匯和寫作的經驗。要幫助學生寫好作文,讓學生學會寫作,首先就要讓學生有一個作文學習的興趣。要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安排好學習過程和練習內容,每讓學生一步一步地學會作文寫作。
1.架構教材的口語交際與指向
2011版新課程標準強調了“說寫結合”的重要性,它不僅要求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結合閱讀教學進行讀寫結合、說寫結合的訓練;同時也提醒我們,在單元的口語交際教學中,也要善于挖掘口語交際中的習作訓練點,擇機進行說寫訓練。找尋適合習作的口語交際、挖掘口語交際中的語言訓練點。比如,第一單元安排了兩篇習作分別是抄寫第二課課文1-5自然段和課本第27頁口語交際“小小讀書交流會”,之所以這樣安排主要是考慮三年級第一學期的孩子們剛剛真正步入作文的殿堂,讓學生抄寫課文的主要目的旨在訓練學生的作文格式,讓學生懂得作文的分段、換段以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方法,熟悉習作的基本套路。而“小小讀書交流會”則是通過暢快的口語交際來向學生落實“讀了一本什么書,作者是誰,講了什么故事,最感興趣的精彩句子是什么”。這樣把學生扶上馬、走一程,不但有效降低了習作難度,同時也教給學生寫讀書筆記的方法,為學生今后寫好讀書筆記做下很好的鋪墊。
2.架構教材的語言訓練與體系
“基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這個體系構建的主要憑仗,其根旨還是“用好教材”。教學時,不妨根據(jù)其敘事單元的特點安排練筆:如第二單元是寫景單元,教材為我們安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和《拉薩的天空》,其中《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向我們呈現(xiàn)了“總分”的構段方式,這種構段方式也是本單元習作教學的重點。因此,小作文我主要安排了圍繞“秋天是個彩色的季節(jié)!”讓學生寫一段話,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找一找秋天有哪些色彩,巧妙地引導學生模仿教材上的句子,也可以適當運用教材上的“比喻”“擬人”等手法。比如在寫遠處的山時,可以寫到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寫到小河時可以寫到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還有一個同學寫出秋天是一個紅色的季節(jié),他寫道:秋天到了,遠處的紅楓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讓學生先互相說一說,再寫下來。
二、引導學生學會由口語向書面作文的提升
小學語言交流和習作中的很多例文,是學生習作的樣板。但也有部分例文過于直白、簡單,學生往往是“取法乎中,得之乎下”。可以拓展,可以仿編,可以提升,可以改制。
1.適度提升教材
寫一種常見的水果則是從小練筆中提煉出來的。其實,我們學校的習作教材優(yōu)化與重構為每篇課文都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就拿本單元來說:第14課《東方之珠》是仿照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熱鬧起來”寫一段話,習作時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幾個方面寫出“熱鬧”的場面,突出“熱鬧”一詞;第15課《小露珠》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情景拓展:向日葵向她點頭,好像在說:“——”白楊樹向他招手,好像在說:“——”喇叭花動情地向它吹奏著樂曲,好像在說:“——”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點頭”“招手”和吹奏的內容;第16課《石榴》要求學生品嘗一種水果,并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感受其外觀、味道,盡情地描寫這些水果的真實、生動與精美。
2.架構教材的合理改編與創(chuàng)編
合理的改編不是替換,而是在現(xiàn)有教材的基礎之上,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根據(jù)教學的需求進行適度調整、增刪,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合教學。如教材第七單元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描寫、刻畫人物的單元,因此根據(jù)教材安排情況把作文2“我的自畫像”調到了這里,讓學生在讀懂例文的基礎上習得描寫人物肖像的一般方法,并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愛好。學生對自己再熟不過了,所以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的外貌,再說一說自己的性格與愛好,最后再把畫的和說的情況寫下來,學生的習作興趣自然很濃。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寫好我的好朋友或者我最熟悉的一個人也就會水到渠成了。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建國路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