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富紅
文懷沙,齋名燕堂,號燕叟,筆名王耳、司空無忌。除有“國學大師”“新中國楚辭研究第一人”稱號之外,他也是著名紅學家、書畫家、金石家、中醫(yī)學家和吟詠大師。文老在致力于傳統(tǒng)文化研究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同時,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也有很多新穎獨特的奇思妙招。
多才又癡美,浪漫年輕態(tài)
說起文懷沙的才藝和癡美,想必大家再也熟悉不過了。作為著名的國學大師,無論楚辭、紅學,還是金石、書畫,乃至中醫(yī),他都有廣泛深入的研究,并且見解獨到、成果豐碩。在熱衷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文懷沙對美的追求和欣賞,也可謂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身為傳統(tǒng)文人的他,直言自己喜歡美女。 生活中,有美相伴、有愛相隨,又怎能不浪漫滋潤,永葆青春呢?
一日“兩粒藥”,常吃壽自高
晚年之際,當談及自己養(yǎng)生之道時,文老說,自己之所以健康長壽,得益于每天都吃“兩粒藥”:早上一粒叫“知足”,晚上一粒叫“感恩”。這樣一來,不管遇到什么事、什么人,都能想得開、過得去,從而達到無憂無慮、坦然自得的境界。由于每天都在開心愉悅之中輕松度過,天長日久,自然便滋生忘卻時光、忘卻年齡,甚至忘卻自我的感覺?,F(xiàn)實生活中,大家之所以會感到苦惱煩悶,歸根結(jié)底,都是欲望惹的禍。
煩惱少計較,病魔自不擾
文懷沙一生坎坷, 但對不順心之事,他從來不計較。按照他的觀點,“煩躁、憤怒、憂傷都是催人老的”,要“戒憂慮,毋怒躁”。因此,人們眼中的他,永遠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即使偶遭不快,他也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處理方法。一種是冷處理,將一切拋于腦后,不去想它,日子久了自然會慢慢淡忘;另一種是熱處理,找小孩玩,在童真童趣之中,返璞歸真,尋求解脫。
生命在運動,鍛煉不放松
生命在于運動,文懷沙對此有自己獨到的領悟:“人要天天活動,天天學習和做事。”從小,參加體育鍛煉,就是其最大的喜好之一。奔跑跳躍、打球練拳,無不在行。60歲之前,堅持長跑;到了70歲,改為走步;直至80歲,出外辦事,還是喜歡以步當車。百歲之時,由于體力原因,不得不改為在家做甩手運動,或圍繞餐桌行走。另外,他還每天堅持通過寫字實現(xiàn)鍛煉身心的目的。他認為:書法也同文體活動一樣,適度進行,有利于健康。
生活習慣好,幽默不服老
平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幽默詼諧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文懷沙健康長壽的基礎。每天的時間表,文老都安排得既緊湊又合理,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很少變動。早上六點準時起床,洗漱完畢吃早餐,接著練字、會客、散步。午飯后休息2小時,醒來之后看報、練字、寫作。晚上九點,準時就寢。年輕時的文懷沙,也曾一度喜歡吸煙。后來,逐漸意識到吸煙對健康有很大危害之后,他痛下決心,成功戒煙。飲食方面,習慣良好,搭配合理。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以清淡為主,確保頓頓不離湯。既不偏食,又有節(jié)制,即使碰到非常喜歡的食物,也能做到適可而止。在對待藥補的問題上,他并不輕信盲從,而是有自己的主張:“有病則用,用則細心;無病則去,勿信滋補?!闭劦侥挲g,文懷沙從不服老。為此,他還發(fā)明了一套風趣幽默的“改制論”。即人過七十,要以公歲來計,即兩歲折合一歲,如此一來,就算活一百,也只有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