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群
4至10月份正好是各種蛇出洞的季節(jié),在游山玩水、野外宿營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如何防被毒蛇咬傷及被其咬傷后急救的知識。
第一步:防
生長在我國的毒蛇大約有50種,其中毒性較強、對人危害較大的有10種,其大部分在長江以南的高山叢林地區(qū),但最近由于餐飲用蛇及各種藥物用蛇的需要,很多人開始大規(guī)模飼養(yǎng)毒蛇,北方被毒蛇咬傷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了。在北方地區(qū),最常見的是黑眉蝮蛇,它相對其他的蛇較為粗短,最明顯的特征是有一條黑色的花紋覆蓋眼睛,不難識別。在預防方面,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自備解毒藥和急救藥箱。
2.確保手機有足夠的電量。一旦發(fā)生危險可以向醫(yī)院尋求幫助,使醫(yī)院及時了解到自己的情況。
3.進入有蛇區(qū)應穿厚靴及使用厚帆布綁腿。
4.夜行應持手電筒照明,并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撥草將蛇趕走。
5.野外露營時應將附近的長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類躲藏。
第二步:自救
一旦不幸被蛇咬傷,千萬不要緊張亂跑奔走求救,也不可飲用酒、濃茶、咖啡等興奮性飲料,這樣會加速毒液散布。要進行以下緊急處理:
1.觀察傷口齒印情況,蛇咬傷的牙痕是比較可靠的判斷依據(jù)。無毒蛇牙痕多成排,且齒痕較淺;毒蛇牙痕呈兩點或數(shù)點,且齒痕較深。
2.被毒蛇咬傷后,可用隨身攜帶的鞋帶、手帕或撕下一條帶狀衣物,也可就近拾取合適的植物莖皮(如稻草、棕葉、藤莖等),在傷口上方2~10厘米或超過傷口一個關(guān)節(jié)處綁扎,其目的在于用藥前減少蛇毒隨淋巴液及靜脈血液回流,其松緊度以阻斷淋巴和靜脈回流為準,并每20分鐘左右放松1~2分鐘。一經(jīng)用藥即應解除。
3.立即用所帶礦泉水或者山泉水沖洗傷口,然后用利器把傷口切成“十”字形,用手擠出有毒的黑色血水。也可以用嘴吸,但要注意口腔沒有破損或者齲齒,以免造成再次中毒。吸出后,要及時漱口。也可以用火柴、煙頭灼燒傷口,以破壞蛇毒。
4.有條件的地方可用冰塊(食用冰棒、冰袋均可)敷在傷口周圍和近心端,使血管和淋巴管收縮,延緩蛇毒的吸收,為就醫(yī)爭取時間;或者將鹽?;蚋咤i酸鉀顆粒塞于傷口內(nèi),經(jīng)數(shù)分鐘后,再用清水將其沖去,也可達到破壞蛇毒的目的;或可用拔火罐的方法把毒素拔出來。
5.可就近摘些鮮草、蔬菜或嫩樹葉搗爛揉擠出汁,反復涂擦傷口。鮮草、嫩樹葉之所以有此妙用,是由于它們含有很多能破壞蛇毒的化學物質(zhì),比如所含的鉀,既不傷害人體,又可破壞蛇毒。
6.撥打當?shù)丶本?20,盡可能描述出蛇的特征及你現(xiàn)在的感覺、癥狀,以幫助醫(yī)生最大限度地確定是哪種蛇所為,從而更快地確認及調(diào)配所需的抗蛇毒血清,然后再及時趕往醫(yī)院。
事實上,在出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蛇會對人造成威脅,一些毒蟲、毒草,比如蜜蜂、蜈蚣、斷腸草等也可能造成傷害。因此,出游時盡量少抹香水、發(fā)膠和其他芳香的化妝品,攜帶的甜食和含糖飲料也要密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