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人澤
二十七、虛步掄劈(右車掄劍)
(四)重心前移舉劍
重心前移,左腳踏實,左膝前弓,右腳跟提起。同時右手持劍上舉至頭的右側(cè),成平立劍,劍尖向后;左劍指向左、向上畫弧舉至與右手同高,手心斜向前。眼看前方。(圖①)
舉劍時,兩肘微屈,兩肩放松。保持上體中正,防止前傾。
隨重心前移繼續(xù)均勻吸氣。
(五)虛步劈劍
右腳上步,腳尖著地,成右虛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前、向下掄劈,劍尖與膝同高;左劍指落于右前臂內(nèi)側(cè)。眼看前下方。(圖②)
本式掄劍,從開始由前向下、向后、向上舉,再到劈劍,應(yīng)是沿身體右側(cè)掄繞一個完整立圓。由上舉到劈劍,是順勢向前下劈。整個動作完整連貫,不可分割、停頓。下劈劍時,劍身與右臂保持一條直線,不能做成“點劍”。
上右步時呼氣,定勢時呼氣止。
二十八、撤步反擊(大鵬展翅)
(一)提腳旋臂
上體微右轉(zhuǎn),右腳提起至左小腿內(nèi)側(cè)。同時右臂外旋,手心斜向上;左劍指附于右腕部。眼看劍尖。(圖③)
右手旋臂時,肘微屈下沉。上體中正,松胯斂臀。
隨右轉(zhuǎn)體均勻吸氣。
(二)右后撤步
右腳向右后方撤一步,自然蹬直,成左弓步。(圖④)
撤步時,穩(wěn)住身體重心,身體下沉撤步,防止上體前傾。
隨撤步繼續(xù)吸氣,落步吸氣止。
(三)轉(zhuǎn)體弓步擊劍
重心右移,上體右轉(zhuǎn),左腳跟外展,左腿自然蹬直,成右側(cè)弓步(橫襠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右后上方反擊,力在劍刃前端,劍尖斜向上,高與頭平;左劍指向左下方分開,高與腰平,手心向下。眼看劍尖。(圖⑤)
擊劍是用劍的前端向左(右)敲擊,力注劍端,向左為正擊,向右為反擊。做本式反擊劍時,要在向右轉(zhuǎn)體的帶動下,將劍向右上方擊打,右臂、肘、腕先屈后伸,使力達劍前端。轉(zhuǎn)體擊劍,要以腰帶臂,連同劍指下分,同時完成。
隨重心右移呼氣,定勢時呼氣止。
二十九、進步平刺(黃蜂入洞)
(一)提腳橫劍
上體先微向左轉(zhuǎn),再向右轉(zhuǎn),左腳提起收于右小腿內(nèi)側(cè)。同時右手持劍先向左擺,再翻掌向右領(lǐng)帶,將劍橫置于右胸前,劍尖向左;左劍指上繞經(jīng)面前落在右肩前,手心向下。眼看右前方。(圖⑥)
以腰帶臂,以臂領(lǐng)劍,劍走平弧。提腳、橫劍與劍指繞轉(zhuǎn),協(xié)調(diào)一致,同時完成。重心移動,在先微左轉(zhuǎn)體時重心隨之左移,再向右轉(zhuǎn)體時,重心隨之再右移。橫劍時,劍要持平,防止聳肩抬肘。隨動作轉(zhuǎn)換均勻吸氣。
(二)上步收劍
身體左轉(zhuǎn),左腳向前上步,腳跟落地,腳尖外撇。同時右手持劍向下收卷于腰側(cè);左劍指隨之翻轉(zhuǎn)下落于腹左側(cè),手心向下。眼看前方。(圖⑦)
劍卷下落時,右臂外旋,手心轉(zhuǎn)向上,劍尖向正前方。左腳上步不要掄步,右腿屈膝站穩(wěn),左腳跟落地時,重心仍在后腿。
隨左轉(zhuǎn)體繼續(xù)吸氣,上左步腳跟落地時,吸氣止。
(三)弓步平刺
重心前移,右腿隨之上步屈膝,成右弓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前刺出,高與胸平,手心向上;左劍指順左肋反插,向后再向上繞至頭側(cè)上方。眼看劍尖。(圖⑧)
刺劍時轉(zhuǎn)腰順肩,上體正直,劍與右臂成直線。刺劍、弓腿和劍指動作要協(xié)調(diào)一致,同時完成。刺劍前手平腰高,刺劍后手平肩高,刺劍過程防止用手心托向前,要用意識引導(dǎo),力注劍尖向前直刺。
隨重心前移呼氣,定勢時呼氣止。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