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倜生
十五、夫子請禮勢
【練法】
1.左抱拳
由立正左足前進(jìn)半步,兩臂舉起,平屈于胸前,兩手左拳,拳心向內(nèi);同時,上體向左轉(zhuǎn)。
2.右抱拳
右足再前進(jìn)一步;同時,上體向右轉(zhuǎn),兩臂仍平屈于胸前。
3.進(jìn)步?jīng)_拳
左足前進(jìn)一步,屈膝作左弓箭步;同時,上體復(fù)正,兩臂向前伸直與肩平,兩拳相并,手心相對。
4.轉(zhuǎn)身開弓
兩腿不動,兩臂向左后方舉起與肩平,兩拳分開,右拳與左臂彎處接近;同時,上體向左轉(zhuǎn),再向前傾,作轉(zhuǎn)身開弓勢。目視左拳。
5.還原立正
上體直立,兩臂放下,右足前進(jìn)與左足靠攏,還原立正勢。
接著做右側(cè),動作相同,唯先向右左右抱拳勢。
【注意】
1.第1動,上體轉(zhuǎn)時下肢勿動。
2.第2動,上體不可前傾,肩宜松。
3.第3動,上體轉(zhuǎn)身前屈,下肢宜用力站穩(wěn),以免傾跌。
【功用】
1.第1動,為軀體兼腰部運(yùn)動。
2.第2動,為平均運(yùn)動。
3.第3動,為腰部運(yùn)動。
十六、鯉魚挺脊勢
【練法】
1.豎臂伏臥
由立正勢,兩腿盡力屈膝,上體微前傾,兩臂下伸伸直,兩手掌著地,距離與肩寬相等,兩手指相對。
2.兩腿后伸
兩腿向后伸直,足尖著地,身體正直,臂與身體成直角。
3.身體翻轉(zhuǎn)
身體向右后方翻轉(zhuǎn),右手隨之翻轉(zhuǎn),仍伏于地上,胸向上挺,足尖著地。
4.身體還原
身體轉(zhuǎn)回,還原兩腿伸直姿勢。
5.兩腿收回
兩腿收回,復(fù)原第1動姿勢。
6.身體直立
上體直立,兩腿伸直,還原成立正姿勢。
7.提肘體后屈
兩臂向前平舉,兩小臂屈于肩上,肘向上提;同時,上體向后屈。
8.還原立正
上體復(fù)正,兩臂放下,還原立正勢。
【注意】
1.第1動,頭勿垂,胸勿縮,臂宜伸直。
2.第2動,腰部宜用力挺直,兩臂、兩腿宜伸直。
3.第3動,頭勿向后過垂,胸、腹部宜盡力向上挺,足尖著地勿蹺起,兩臂伸直。
4.第4動,與第2動同。
5.第5動,與第1動同。
6.第6、第7動,體向后屈,下肢勿動搖,以免傾跌。
【功用】
1.第1動,作為平均運(yùn)動。
2.第2動,為下肢運(yùn)動。
3.第3動,為胸腹部運(yùn)動。
4.第4動,為全身運(yùn)動。
5.第5動,與第1動同。
6.第6、第7動,為胸部運(yùn)動。
十七、張遼獻(xiàn)袍勢
【練法】
1.提肘舉腿
兩肘由側(cè)方向上提起,肘尖與肩平,兩小臂直向下,兩手心向后;同時,右腿屈膝后舉。
2.屈膝后坐
右腿向后落地,右膝深屈,身向下坐,左腿伸直;同時,兩肘下落,靠近肋旁,兩掌立于兩肩旁,手心向前。
3.兩掌前推
左腿屈膝,右腿伸直,作左弓箭步;同時,兩掌向前平推,立掌手心向前。
4.屈臂平托
左腿收回與右足靠攏;同時,兩臂平屈于胸前,兩肘尖與肩平,兩手掌翻轉(zhuǎn)向上。
5.兩臂放下
兩臂放下還原立正勢。
接著做右側(cè),動作相同,唯左右互換。
【注意】
1.第1動,右腿舉起,上體不可前傾,左腿宜伸直勿屈。
2.第2動,上體宜直立不可前俯后仰,腰部宜多用力。
3.第3動,上體宜直立不可前傾,力由腋下達(dá)于手掌,臂宜微屈,兩腕距離與肩寬相等。
4.第4動,肩勿上聳,腕宜平直。
【功用】
1.第1動,為肩背兼下肢運(yùn)動。
2.第2動,為平均運(yùn)動。
3.第3動,同第2動。
4.第4動,為肩臂運(yùn)動,練習(xí)腕力。
十八、金鉤掛瓶勢
【練法】
1.豎臂伏臥
由立正勢,兩腿盡力屈膝,上體微前傾,兩臂下伸伸直,兩手掌著地,距離與肩寬相等,兩手指相對。
2.兩臂前伸
臀部坐于地上,兩腿并齊向前伸直,兩臂垂直肋旁,上體直立。
3.舉臂屈胸
兩臂向上高舉伸直,兩掌相對;同時,胸向后屈。
4.上體前屈
上體前屈,兩臂落下,兩手伏于腳上。
5.上體復(fù)正
上體直立,兩臂高舉,還原舉臂屈胸勢。
6.兩腿收回
兩腿屈回,兩臂落下手掌伏地,還原豎臂伏臥姿勢。
7.立身舉臂
兩腿伸直,身體直立;同時,兩臂向上高舉,兩手十指相合作鉤形,左足向左側(cè)一步,距離與肩同寬。
8.還原立正
兩臂落下,手指伸開,左足靠攏,還原立正勢。
【注意】
1.第1、第2、第3動,胸向后仰,下肢勿動搖。
2.第4動,上體前屈,頭勿下垂,腰宜挺直。
3.第5、第6、第7動,兩臂高舉宜伸直,胸宜挺出。
【功用】
1.第1、第2、第3動,為胸部運(yùn)動。
2.第4動,為腰部運(yùn)動,練習(xí)四肢及腳腕之力。
(完)
(編輯/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