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耀
近年來,有關并購重組涉及業(yè)績對賭出問題的事件并不是少數,其背后暴露出問題不僅僅是收購方在收購時的不謹慎,且也曝露出部分業(yè)績承諾方缺少誠信一面。并購初始,交易雙方目的均不單純,摻雜了各自違背經濟規(guī)律的利益訴求,這使得正常并購變得畸形。雖然,高溢價、高業(yè)績承諾換來一時輝煌,但曇花一現后卻給二級市場投資人留下了永久傷痛。
近年來,隨著政策鼓勵和放松,并購重組不僅成為一些成長性企業(yè)做大做強的重要法門,且也儼然是一些績差公司和ST公司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諸多并購案例中,為達到被收購目的,交易雙方往往在交易方案中簽署業(yè)績對賭協議,給出相較往年業(yè)績超高的業(yè)績承諾,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即便是存在業(yè)績對賭協議的約束,依然有很多業(yè)績承諾方不信守承諾,未完成或有賴賬不還的現象發(fā)生。
依據Wind數據統計,2015~2018年間,涉及業(yè)績對賭的上市公司數量合計多達1416家。考慮到其中部分公司并未在年報中披露其對賭完成情況,已披露對賭業(yè)績的上市公司中,業(yè)績承諾完成比例低于100%的公司就有132家,而業(yè)績承諾期,相關被收購標的凈利潤不達標甚至虧損的公司還有62家。
既然存在如此之多的被收購標的無法如期完成業(yè)績承諾情況,顯然這對相關收購方的業(yè)績影響是不容小覷的,輕的因被收購標的無力兌現業(yè)績承諾而拖累業(yè)績,重的甚至還會因此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若未來堅瑞沃能被確定2018年度凈資產為負,則公司將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堅瑞沃能是于2010年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的,其在上市之后連續(xù)3年歸母凈利潤出現下滑。2012年時,該公司業(yè)績出現了虧損情況,而2013年即便實現了盈利,也僅為微利?;驗楦淖冏陨斫洜I持續(xù)不利局面,堅瑞沃能先是在2014年以4.2億元的價格拿下易達明科技,后又于2015年12月向磷酸鐵鋰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汽車啟動電源、儲能系統的生產商沃特瑪伸出了收購之手。
在收購沃特瑪之前,堅瑞沃能的原主營業(yè)務為氣體滅火產品和消防火災報警系統的研發(fā)、生產、銷售和服務以及消防工程的施工,而在完成對沃特瑪收購后,公司的主營業(yè)務轉變?yōu)殇囯x子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租售及運營以及消防工程。在當年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中,堅瑞沃能表示,“本次交易可以幫助上市公司與沃特瑪實現優(yōu)勢互補,充分把握新能源行業(yè)高速增長帶來的發(fā)展契機,突破原有主營業(yè)務發(fā)展瓶頸,增強了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闭墙橛谶@個期望,堅瑞沃能2016年給賬面凈資產為9.2億元沃特瑪報出了52億元收購價格,增值率高達469.62%。
在當年的重組方案中,交易雙方簽署了對賭協議。根據協議要求,沃特瑪原大股東李瑤承諾沃特瑪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度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累計凈利潤分別不低于40350萬元、90900萬元、151800萬元。在交易實施完畢后,如果沃特瑪在業(yè)績承諾期實際實現的累計凈利潤未達到當期期末累計承諾凈利潤,則李瑤需要對堅瑞沃能進行業(yè)績補償,若本次交易取得的股份數量不足以補償,需以其自有或自籌資金補償。
依據上市公司財報,在并購的當年即2016年,沃特瑪不負眾望,完美地完成了第一年的業(yè)績承諾,可讓人失望的是,風向在2017年末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
在2017年中報和三季報中,堅瑞沃能還分別實現了5.7億元和7.55億元的凈利潤,如此數據表現可謂形勢一片大好,隨后陸續(xù)發(fā)布的2017年年度業(yè)績預告和年度業(yè)績快報也顯示出公司經營業(yè)績前景一片光明:一個預期當年能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億元~6.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52%~46.90%;另一個預期當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5.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71%。然而,就在投資者還沉浸在該公司年度業(yè)績鐵定大幅增長的樂觀預期中,2018年3月28日,堅瑞沃能突然發(fā)布了一份關于大股東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的公告,稱沃特瑪公司的原實際控制人李瑤持有的堅瑞沃能3.3億股份被司法凍結。一石激起千層浪,壞消息接踵而至,堅瑞沃能旗下的十多個銀行賬號、部分固定資產相繼被凍結。對此情況,堅瑞沃能解釋稱:因公司及子公司沃特瑪因債務到期無法償還借款而產生民事糾紛,債權方向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凍結被申請人李瑤、沃特瑪以及堅瑞沃能賬戶存款。
然而就在這一系列壞消息尚未被投資者完全消化,更壞的消息又傳來。堅瑞沃能于2018年4月20日發(fā)布了2017年業(yè)績快報修正公告,由前期預期盈利5億元到6.25億元轉身變成了“預計公司本報告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3.5億至37.5億元?!比绱司薹潛p的原因,在修正公告中,公司解釋稱:“受國家新能源產業(yè)政策補貼調整、子公司沃特瑪業(yè)務擴張增速過快、應收賬款回款較慢,資金鏈緊張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造成子公司沃特瑪凈利潤未達預期。經評估師初步測算,子公司沃特瑪2017年度實現的凈利潤未達到盈利預測值,后續(xù)未來盈利預估與預期也會存在較大差異,收購沃特瑪產生的商譽存在較大減值跡象,基于謹慎性原則,為更加真實、準確地反映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資產狀況和財務狀況,公司對收購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時所形成的商譽計提了全額減值?!?/p>
同期,堅瑞沃能還對沃特瑪的應收票據、長期應收款等補充計提了壞賬準備,調增了壞賬準備的計提金額,增加資產減值損失。對該年度沃特瑪的售后服務費的計提比例由1%提高至3%,并且增加計提了銷售費用。此外,堅瑞沃能還表示,對沃特瑪個別電池銷售合同,及其孫公司深圳市民富沃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個別車輛銷售合同,尚未達到收入確認條件,調減相應的營業(yè)收入和營業(yè)成本。
經過一系列的調減和計提,堅瑞沃能2017年度所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虧損36.84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達965.92%。
由修正公告給出的解釋理由看,堅瑞沃能將2017年業(yè)績大幅變臉的原因幾乎全部歸咎于沃特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沃特瑪2017年仍然實現了8.81億元凈利潤,相比其在重組方案中給出9.09億元的業(yè)績承諾,僅相差了2800多萬元,完成對賭協議的96.89%。然而從業(yè)績修正公告給出的原因看,當初百般好的公司因一年業(yè)績未達標就似乎變成了“垃圾”,要被全額計提體現其身價的商譽。要知道,當初完成收購沃特瑪時,確認的商譽金額可高達46.17億元,在沃特瑪一年業(yè)績承諾(完成96.89%)未達標下就被堅瑞沃能一提了之,如此做法真的合理嗎?令人懷疑上市公司不排除有借2018年商譽減值大潮行業(yè)績洗大澡之實。更何況,在此次計提中,堅瑞沃能還借機將上市公司的其他財務科目也做了大肆調減和計提。
值得注意的是,從堅瑞沃能給出的理由來看,其預喜的業(yè)績預告和業(yè)績快報是建立在提前確認收入的前提之下,而且還存在售后服務費的計提比例過低、銷售費用核算過少的情況,這意味著,公司在2017年中報和三季報披露的數億元的盈利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一定的業(yè)績虛增嫌疑的。
有意思的是,自堅瑞沃能2015年底發(fā)布并購沃特瑪消息后,其股價一路高歌猛進,一直上漲到2016年7月4日15.51元的最高位,其后股價也一直在高位震蕩。而就在2017年中報、三季報持續(xù)同比大幅增長期間,堅瑞沃能的實際控制人郭鴻寶于2017年9月27日和2017年11月8日至2017年11月24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交易主動減持了公司股票1500萬股,合計套現1.42億元左右。此后,又在年度業(yè)績預喜消息下,大股東郭鴻寶、李瑤等人又將其持有的堅瑞沃能股份大比例質押換取了更多現金。
2018年3月,李瑤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被司法凍結。經堅瑞沃能測算,李瑤2017年需以現金方式進行補償的總金額為9684萬元,但考慮到李瑤的股權被質押凍結,依據協議只能等業(yè)績承諾期滿后再予以賠償。
沃特瑪出事后,堅瑞沃能可謂是“兵敗如山倒”,2018年,子公司股權被拍賣、大量債務違約、大批銀行賬號被凍結、房地產及固定資產被司法拍賣、各種訴訟、公司高管紛紛辭職等不利消息一直圍繞著堅瑞沃能,而巨資收購的沃特瑪也在意料之中未能完成15.18億元的業(yè)績承諾,2018年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了49.93億元。對于堅瑞沃能披露的業(yè)績大幅虧損的年報,審計機構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非標意見。其后,監(jiān)管機構對堅瑞沃能也下發(fā)了問詢函。
針對業(yè)績對賭的賠償問題,堅瑞沃能在給監(jiān)管機構的答復中表示,根據補償義務人李瑤的申明和確認,無法完成對公司的業(yè)績承諾,根據沃特瑪的經營現狀,補償金額預計為補償的上限52億元。李瑤同意先期以人民幣9.62億元作為應向公司支付補償款的一部分,以上現金補償款以李瑤對沃特瑪的債權沖抵。對上市公司履行補償義務的5037萬元,以其對上市公司相同金額的債權進行沖抵。
2019年4月,堅瑞沃能與深圳沃特瑪簽署了協議,深圳沃特瑪以實物資產和債權作價12.43億元抵付對堅瑞沃能公司的債務,并指明優(yōu)先用于償還因李瑤先生向公司支付業(yè)績補償款所形成的債務。具體包括深圳沃特瑪自快充王抵賬來的522臺補電車,抵賬價值61142.06萬元,深圳沃特瑪自新沃運力抵賬來的607臺物流車,抵賬價值9044.30萬元,深圳沃特瑪對深圳市迪斯卡特科技有限公司的債權,抵賬價值65760.40萬元。然而對此,審計機構卻認為,“由于公司未對上述用于抵債的車輛和債權進行評估,也未提供其他證據以證明抵債交易價格的公允性,致使我們無法判斷上述與抵債資產和抵債債權相關的經濟利益是否能夠足額流入公司,因此我們對此事項發(fā)表了無法表示意見?!?/p>
其實,即使是深圳沃特瑪以實物資產和債權作價12.43億元抵付了部分對堅瑞沃能公司的債務,但余下的其他幾十億元債務又該如何補償呢?基于此,若未來堅瑞沃能被確定2018年度凈資產為負,則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上市規(guī)則》(2018年11月修訂)第13.1.6條規(guī)定,公司將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美都能源近年深受盲目并購之苦,不僅業(yè)績受到拖累,甚至還因此出現大幅虧損。
作為曾經的并購“達人”,美都能源近年深受盲目并購之苦,不僅業(yè)績受到拖累,甚至還因此出現大幅虧損。
2016年11月,美都能源以3.97億元的價格完成對上海德朗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朗能動力”)共計49.6%的股權收購,成為德朗能動力第一大股東;緊接著,同年12月,美都能源通過子公司美都金控與相關方簽署協議,以7.14億元增資及收購了鑫合匯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合匯”)34%股份,成為鑫合匯第二大股東;2017年10月24日,美都能源通過子公司美都墨烯以總價2.4億元入股浙江美都海創(chuàng)鋰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創(chuàng)鋰電”),取得海創(chuàng)鋰電60%股權;2018年3月23日,美都能源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對山東瑞福鋰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福鋰業(yè)”)的收購事項,以總價29.06億元現金收購瑞福鋰業(yè)98.51%的股權。
僅這四次收購,所涉及交易價格就高達42.57億元,這對美都能源來說,不可謂不“土豪”,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其一系列盲目并購之舉不僅未能讓上市公司穩(wěn)步發(fā)展,反而接連“踩雷”,直接導致公司2018年虧損12.7億元。
就2016年收購的德朗能動力來看,美都能源在收購時對其是極為看好的,其在當年的年報中表示,“收購德朗能動力使公司進軍新能源中的動力電池業(yè)務,公司后續(xù)將持續(xù)在鋰離子電池上下游產業(yè)鏈開展并購與探索,加強產業(yè)協同互補,為公司長期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打好基礎?!倍谑召忂^程中,美都能源與德朗能動力原大股東也簽下了對賭協議:德朗能動力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為不低于1億元、1.25億元、1.56億元,若德朗能動力2017年至2019年任一年度凈利潤低于當期承諾凈利潤數,則德朗能動力管理團隊應當對德朗能動力進行現金補償,補償金額采取每個年度分別計算、分別補償的原則確定。
可事實又是如何呢?根據美都能源年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在業(yè)績對賭第一年(2017年),德朗能動力并未完成業(yè)績承諾,當年實現的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了1940.91萬元,與承諾金額相比,相差11940.91萬元;2018年,德朗能動力經營業(yè)績情況進一步惡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進一步虧損至1.2億元,與應該實現1.25億元的業(yè)績承諾數相比,相差2.45億元。顯然,德朗能動力已經連續(xù)兩年未能完成業(yè)績承諾了。
雖然美都能源發(fā)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了德朗能動力2017年和2018年業(yè)績補償款1.19億元和1.22億元,但這對于美都能源來說,這并不算是什么好消息。一方面來說,2019年仍然為德朗能動力業(yè)績承諾年度,在2017年和2018年經營業(yè)績越來越差的情況下,2019年能否大幅盈利存在不確定性,一旦再次出現巨額虧損,則業(yè)績對賭方未來能否如約完成業(yè)績補償存在懸念;另一方面來說,既然不能實現業(yè)績增長,即意味著并購兩方“雙輸”的局面已經出現,畢竟德朗能動力在這兩年中,均有不小金額的虧損,其業(yè)績補償僅能彌補虧損,為其收購花費的巨額并購成本卻是無法收回的。
除了德朗能動力經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外,以7.14億元并購的鑫合匯情況又是如何呢?從美都能源年報披露的信息來看,鑫合匯于2014年成立,主營資金過橋、短期理財等業(yè)務。2016年到2017年,美都能源通過子公司增資入股成為鑫合匯第二大股東。在增資收購過程中,公司與鑫合匯原股東簽署對賭協議,約定浙江中新力合控股有限公司、浙江支集控股有限公司、陳杭生、七鑫科技承諾鑫合匯2017年、2018年、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19億元、1.96億元、3.15億元。
在收購全部完成的2017年,鑫合匯順利完成了業(yè)績承諾,然而隨著2018年以來P2P平臺相繼“爆雷”后,鑫合匯也未能幸免。2019年4月10日,美都能源發(fā)布《關于杭州鑫合匯互聯網金融有限公司的風險提示公告特別提示》,稱鑫合匯實際控制人主動于4月7日向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qū)分局投案。為保護投資人合法利益,公安機關依法對鑫合匯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依法對該平臺實際控制人及相關涉案人員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雖然從約定來看,鑫合匯的業(yè)績承諾方需補償2018 年度業(yè)績補償款14929萬元,但因鑫合匯及七鑫科技相關業(yè)績承諾人員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鑫合匯2018年度業(yè)績補償自然也就無法正常執(zhí)行。依照案件進展情況看,指望鑫合匯完成2019年業(yè)績承諾基本沒有希望。綜合來看,美都能源在收購鑫合匯一事上可謂損失慘重。
2017年9月,美都能源全資子公司美都墨烯與新時代、海創(chuàng)鋰電等簽訂了《增資協議書》,美都墨烯以總價2.4億元入股海創(chuàng)鋰電,增資完成后,美都墨烯持有海創(chuàng)鋰電60%的股權。在此次投資中,美都能源與海創(chuàng)鋰電原股東簽訂對賭協議,海創(chuàng)鋰電原股東承諾,海創(chuàng)鋰電的凈利潤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別不低于3000萬元、9500萬元、16500萬元。如果無法完成業(yè)績承諾,承諾方需要進行補償,補償方式為:業(yè)績承諾方對美都墨烯進行股權補償,補償股權數量采取每個年度分別計算、分別補償的原則確定。
可實際上,海創(chuàng)鋰電按照承諾利潤計算基礎計算的 2018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855.09萬元,與3000萬元的承諾數相比少了1144.91萬元,僅完成當年業(yè)績承諾的61.84%。而從美都能源今年7月10月發(fā)布的業(yè)績補償公告來看,公司尚未收到相應業(yè)績補償。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美都能源于2018年收購的瑞福鋰業(yè)業(yè)績表現也是不樂觀的。按照協議約定,美都能源以29.06億元的價格收購瑞福鋰業(yè)98.51%股權。截至2018年末,美都能源已合計支付12.15億元,取得了瑞福鋰業(yè)71.04%的股權。余下的27.47%股權因未支付剩余款項尚未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然而有意思的是,根據美都能源2018年財報介紹,公司在2018年半年報、三季度報中都確認了合計98.51%的股東權利和權益,這就意味著其半年報和三季報確認的權益是值得商榷的,所披露數據的合理性存在很大異議。
在收購中,美都能源與瑞福鋰業(yè)簽署了對賭協議,被收購方承諾2018~2020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4.2億元、4.2億元和4.2億元。雖然連續(xù)三年的業(yè)績承諾金額并未增加,但是遺憾的是,瑞福鋰業(yè)業(yè)績對賭的首年,即2018年不但沒有完成業(yè)績承諾,甚至還出現了大幅虧損。按照承諾利潤計算基礎計算的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2.82億元,與4.2億元承諾數相比少了7.02億元,完成本年承諾盈利的比例為-67.17%。根據協議約定計算,2018年瑞福鋰業(yè)業(yè)績承諾方應補償業(yè)績承諾款9.2億元。
并購首年就出現了大額虧損,這讓美都能源很受傷。2019年4月8日,美都能源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終止收購瑞福鋰業(yè)的相關協議。公告中,上市公司表示,“公司綜合考慮當下市場環(huán)境、金融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本著謹慎性原則,與瑞福鋰業(yè)原管理團隊協商后,雙方擬終止《關于美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現金收購山東瑞福鋰業(yè)有限公司股權的協議》,瑞福鋰業(yè)原管理團隊回購上述合計56.18%的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瑞福鋰業(yè)14.86%的股權?!?/p>
然而,正是通過此次退貨,美都能源本該得到的業(yè)績承諾補償卻被賬面沖抵了。根據公告內容,“因公司2019年度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美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瑞福鋰業(yè)原股東王明悅及管理團隊關于終止收購山東瑞福鋰業(yè)有限公司股權的協議》,上述2018年度業(yè)績補償款在本年度確認,按終止協議內容進行賬面沖抵,視同收到全部業(yè)績補償款?!?/p>
實際上,美都能源對瑞福鋰業(yè)從收購到退貨過程中是存在很多疑點的:一方面,2018年4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瑞福鋰業(yè)與關聯人王明悅、亓亮及王明悅控制的山東明瑞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存在關聯方資金拆借,但美都能源對于上述關聯交易均卻未履行相應的決策程序,也未履行信息披露,導致其2018年半年度報告中“關聯債權債務往來”的披露內容不準確,因此被證監(jiān)會下發(fā)了監(jiān)管函。而其未披露的這些資金拆借在瑞福鋰業(yè)的此次股權“退貨”中由債權方式相抵了,這難免讓人懷疑,其披露的資金拆借到底是否存在?此項拆借本在此次股權收購中是否是“抽屜協議”的產物?另一方面,既然是“退貨”,那本應該退的徹底,可美都能源持有瑞福鋰業(yè)71.04%的股權為什么只退了56.18%的股權,非要留下14.86%的股權不退呢?這背后到底又有何秘密呢?關于此,是需要上市公司進一步披露相關信息的。
一系列對賭協議的“爆雷”,讓美都能源焦頭爛額,疲于應付,以至于2018年業(yè)績首次出現巨額虧損,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10.96億元。對于其利潤減少的原因,美都能源也在年報中承認“主要因瑞福鋰業(yè)等收購項目未達到預期計劃,需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及存貨跌價準備等因素。”
鴻利智匯一點也不缺乏吸引眼球的“戲劇”天賦,因業(yè)績對賭未完成,與相關公司上演了“搶奪公章”的狗血劇情。
近年來,鴻利智匯投資、并購的行動也是相當多的,除了并購誼善車燈、速易網絡、金材五金的股權外,其還投資了開曼網利。相比美都能源并購的四家公司都未能完成業(yè)績承諾的情況,鴻利智匯則幸運的多,與該公司簽署過對賭協議的三家公司中有兩家按時完成了業(yè)績承諾。然而,相比美都能源,鴻利智匯一點也不缺乏吸引眼球的“戲劇”天賦,其不但存在業(yè)績對賭未完成與相關公司上演了“搶奪公章”的狗血劇情,甚至另外兩家完成業(yè)績對賭的公司在業(yè)績承諾期一結束,鴻利智匯就鉚足了勁兒要把這幾家公司的商譽盡快計提,以至于2019年中報凈利潤預計要大受“牽連”,出現巨額虧損。
2017年9月至10月,經過一系列的審議和磋商,鴻利智匯以2.2億元自籌資金,收購了丹陽誼善車燈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誼善車燈”)56%的股權。按照當時并購雙方簽署的對賭協議,業(yè)績承諾方丹陽市澤博汽車零部件廠和郭志強承諾,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誼善公司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300萬元、3300萬元、5300萬元和8350萬元。若在承諾期內,誼善公司截至當期期末累計實現凈利潤數低于截至當期期末累計承諾凈利潤數,則丹陽市澤博汽車零部件廠、郭志強應在誼善公司當年度審計報告出具日后60日內,向鴻利智匯支付現金補償、股權補償或是股權回購。
2017年,誼善車燈順利完成業(yè)績承諾,但在2018年卻沒有那么幸運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3389萬元,不僅沒有完成業(yè)績承諾,還觸發(fā)了對賭協議需向鴻利智匯業(yè)績補償。正可謂是“屋漏偏遭連陰雨”,誼善車燈在業(yè)績承諾不達標的情況下,又吃上了“官司”。
2019年7月9日,江蘇富新電子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以誼善車燈拖欠貨款8008萬元為由,向丹陽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誼善車燈支付拖欠貨款及相關利息;同時,其申請對誼善車燈進行財產保全。介于此,誼善車燈的部分生產設備被丹陽市人民法院查封,設備查封額度為8008萬元;查封期限兩年(自2019年7月12日起至2021年7月11日止)。
鴻利智匯發(fā)布公告稱,“本次訴訟所涉及事項及金額,預計對誼善車燈現金流有一定的影響,對誼善車燈的正常運營亦將產生較大影響,對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的影響暫無法準確預計。”因此,誼善車燈能否如約完成與鴻利智匯的對賭協議補償就成了很大的問題,而由此也引發(fā)了一場“公章搶奪戰(zhàn)”。
據鴻利智匯發(fā)布的《關于子公司誼善車燈資產被凍結,查封暨公章失控風險的公告》披露,在審計報告出具后,公司多次和澤博合伙、郭志強協商解決方案,并且在《股權轉讓協議》約定的期限內確認要求澤博合伙、郭志強履行《股權轉讓協議》中的股權回購義務。然而澤博合伙、郭志強最終拒絕履行股權回購義務。
2019年7月12日,誼善車燈股東之一及總經理郭志強以討論工作為由,將負責保管誼善車燈公章的工作人員叫到辦公室,要求其將公章交由其個人保管,工作人員向郭志強說明其保管公章的職責和公章使用權限后予以拒絕,郭志強隨即強行搶奪公章(包括合同章),期間將工作人員打傷。此后,誼善車燈啟用新公章,并且鴻利智匯也起訴澤博合伙和郭志強,要求其支付股權回購款人民幣3.11億元及其他費用,并申請了財產保全。
今年4月份,鴻利智匯發(fā)布的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9.43億元,同比增幅達7.8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3億元,同比增幅11.28%。然而到了2019年7月13日發(fā)布的半年度業(yè)績預告時,則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預計要虧損7.61億~7.66億元。對于虧損的原因,公司表示這主要為政府補助減少、參股公司實際控制人失聯和商譽大幅減值。
政府補助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上半年補助同比減少0.4億元這自不必說,而其參股的開曼網利因下屬公司的P2P平臺爆雷,實際控制人趙潤龍失聯,公司辦公場所關閉導致鴻利智匯預估該項投資損失0.69億元,其中不涉及對賭協議,其是否合理也暫且不論,但上市公司大幅計提商譽減值的合理性卻是令人不解的。
對于商譽計提,鴻利智匯在其發(fā)布的《2019年半年度業(yè)績預告》中表示,子公司誼善車燈受汽車行業(yè)市場萎縮,公司業(yè)務下降影響,2019年上半年持續(xù)虧損,公司預計計提商譽減值約0.25億元;子公司金材五金受消費電子行業(yè)波動,產品轉型等因素影響,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利潤下滑,公司預計計提商譽減值約1.04億元;子公司速易網絡2019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利潤下滑,預計計提商譽減值約7.18億元。
2016年,鴻利智匯以9億元的交易總對價拿下深圳市速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速易網絡”)100%的股權;同年10月與子公司良友公司聯合,以2.1億元的自有資金收購了東莞市金材五金有限公司70%股權。然而根據鴻利智匯披露的數據來看,速易網絡在2016年至2018年的業(yè)績承諾期完美地完成了業(yè)績承諾,而金材五金2018年只完成了業(yè)績承諾的91.06%,奇怪的是,鴻利智匯表示,“金材公司承諾期實際實現凈利潤總和高于承諾期承諾凈利潤總和。”為此,還給予公司原股東數百萬元的獎勵。就在2018年業(yè)績對賭剛一結束,鴻利智匯就“計劃”讓兩家公司的業(yè)績在即將披露的2019年中報中“變臉”了,借此機會,鴻利智匯還甚至計劃在中報中全額計提速易網絡的商譽,顯然,這種舉措有些太“猴急”了,畢竟從公司披露的數據來看,還沒到巨額虧損、入不敷出的地步。因此,在2019年半年末即一次性對速易網絡全額計提商譽減值,這種做法的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同樣,金材五金2018年雖然業(yè)績承諾未實現,但利潤仍然增長了8.84%,而年報中卻一次性計提了1.04億元的巨大金額,這種商譽計提的合理性同樣也是值得商榷的。
聯想到今年年初相關部門又將商譽由減值改為逐年攤銷的討論,一時間讓很多上市公司打起了“小算盤”,計劃趁著政策還未落地,一次性將商譽大幅度計提掉,以免到時政策落地,商譽采用逐年攤銷方式后,讓很多商譽巨大的企業(yè)業(yè)績“不夠看”了,而鴻利智匯急著大肆計提商譽或許就出于這方面考慮。對于其大額計提商譽的行為還是引起了監(jiān)管機構的關注,公司雖然給出很多解釋的理由,但能否獲得監(jiān)管機構的認可尚未可知。
因為一場官司成為了資本市場關注的對象,銀禧科技實際控制人將自己投資失敗的“爛資產”甩包袱給了上市公司。
近日,銀禧科技因為一場官司而成為了資本市場關注的對象,其起訴對象正是此前并購的子公司興科電子原股東陳智勇,而其訴訟的請求則主要是要求被告配合將所持原告的股份過戶給原告,并支付業(yè)績補償款、分紅等費用。
銀禧科技的主營業(yè)務本來是為生產和銷售改性塑料,但連續(xù)數年,其業(yè)績一直維持數千萬元。在沒有大的起色下,公司“相中”了主要經營CNC金屬精密結構件的興科電子。經過數輪談判,2016年銀禧科技以10.85億元的交易價格通過發(fā)行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了胡恩賜、陳智勇、許黎明和高炳義合計持有的興科電子66.20%股權。
在此次并購中,銀禧科技與興科電子的原股東胡恩賜、陳智勇、許黎明和高炳義等簽署了對賭協議。根據相關協議,興科電子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實現的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億元、2.4億元和2.9億元,合計不低于7.3億元。若興科電子實際凈利潤低于承諾業(yè)績的,則胡恩賜、陳智勇、許黎明和高炳義四人按照交易前各自對興科電子的持股相對比例向銀禧科技進行補償。四人現金補償與股份補償總額不超過本次交易的總對價,即10.85億元。
興科電子于2017年1月11日完成了工商登記變更手續(xù),成為銀禧科技全資子公司,在其變更工商登記之前的2016年,興科電子順利完成業(yè)績承諾,然而到了2017年,其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卻只有1.32億元,較原先的業(yè)績承諾數2.4億元少了1.08億元,業(yè)績承諾完成率僅為55.20%,顯然興科電子并未能完成業(yè)績承諾。
對于興科電子業(yè)績下滑以及未能完成業(yè)績承諾的原因,銀禧科技解釋稱,主要是興科電子存在大客戶依賴情況所致。
資料顯示,興科電子的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業(yè)績主要依賴大客戶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由于2017年樂視公司發(fā)生嚴重財務危機,對興科電子的訂單大幅減少,導致興科電子2017年業(yè)績大幅下滑,進而使得興科電子科技無法完成業(yè)績承諾。如此來看,經營上嚴重依賴樂視公司的興科電子要想在2018年出現明顯改觀是不容易的,畢竟樂視公司資金窘狀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果然,不出意料的是,興科電子2018年沒有意外的出現了虧損,4.7億元虧損金額相較業(yè)績承諾數的2.9億元少了7.6億元,當年業(yè)績承諾未能完成。合計計算,興科電子2016年度至2018年度累計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 -5609.00萬元,業(yè)績承諾未完成。至此,銀禧科技開始了“討債”之路。根據銀禧科技4月26日發(fā)布的《關于興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度業(yè)績承諾完成情況的專項審核報告(2018年度)》,經計算,業(yè)績承諾方需向銀禧科技補償金額超過10.46億元的并購總價,因此需要按照10.46億元的金額補償。
從銀禧科技后來發(fā)布的公告來看,并購標的業(yè)績承諾人中的三位胡恩賜、許黎明、高炳義已完成業(yè)績補償的股份補償,而興科電子原大股東陳智勇在已拋售其持有的銀禧科技的部分股票基礎上并未對銀禧科技進行業(yè)績補償。為此,銀禧科技將陳智勇告上法庭,要求其將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過戶給上市公司,并支付業(yè)績補償款、退還股票分紅、支付逾期利息等共計1.4億元。目前,訴訟雖然尚無結果,但即使銀禧科技贏了官司,其最終能否如愿討回“債務”也是在兩可之間。
此外,《紅周刊》記者在梳理銀禧科技業(yè)績對賭情況時還發(fā)現,銀禧科技實際控制人譚頌斌竟然于2018年7月30日以1500萬元的價格將其此前收購的瑞新投資30%的資產平價轉讓給了上市公司。這筆平價交易看似合理,但實際上卻存在實際控制人將自己投資失敗的“爛資產”甩包袱給上市公司的嫌疑。
瑞新投資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上下游投資的產業(yè)投資基金,其利潤來源主要為投資收益。據銀禧科技披露,該公司目前對外投資的公司是主營業(yè)務為電動汽車鋰電池管理系統(BMS)、汽車顯示儀表、控制模塊的研發(fā)和銷售蘇州妙益。其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瑞新投資的凈利潤分別為1.41萬元、-77.93萬元和-144.05萬元。正如我們前文所分析,堅瑞沃能收購的沃特瑪主營業(yè)務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汽車啟動電源等產品,結果收購沃特瑪后,該公司業(yè)績大幅下滑,致使堅瑞沃能走向了暫停上市的邊緣;美都能源收購的德朗能動力也是從事動力電池業(yè)務,結果也是業(yè)績大幅虧損,最終無法完成業(yè)績對賭,讓上市公司陷入尷尬境地。而銀禧科技實際控制人竟然將已經走在虧損路上,且未來發(fā)展前景堪憂的瑞新投資拋給了上市公司,讓上市公司來當“接盤俠”,如此的做法,不排除控股股東有借手中控股權實施變相利益輸送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