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友娟
摘 要:蘇教版語文五上第七單元第25課《黃鶴樓送別》,用“文包詩”的形式再現(xiàn)了古詩的創(chuàng)作意境。詩文互照,情景同現(xiàn),文為詩寫,詩為文心。學生借文學詩,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習得方法,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關(guān)鍵詞:離愁;黃鶴樓;送別;不舍之情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1-079-2
[案例背景]
清代詩人袁枚曾說:“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睂τ谝幻迥昙壍男W生來說,體會古詩的情感,實在不是那么容易,比如離別之情。如何讓學生體會詩文中所表達的依依惜別之情,感受“離愁”這一別樣的情感之美,是我本課教學設(shè)計的重點,也是難點。
[案例描述]
一、借詩學詩,初定基調(diào)
歌曲導入
1.播放歌曲《賦得古原草送別》,生欣賞,可輕輕學唱。
2.師生交流:同學們知道這首詩的題目吧?看題目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白居易送別遠方的一位友人。
(伴隨著悠揚動聽的旋律,耳熟能詳?shù)墓旁娋瓦@樣從每個孩子的口中輕輕流淌出來,淡淡的離愁別緒在課堂孕育著……)
二、借字學詩,繼續(xù)體悟
1.你有過送別的經(jīng)歷嗎?
你和誰?在什么地方?誰送誰?有什么樣的感受?
個別學生交流送別經(jīng)歷,全班同學共同體會。
2.師總結(jié) 親人、朋友間,這種舍不得分別的感覺,我們有個詞可以形容叫:依依惜別
3.學習“依依惜別”
“惜別”就是舍不得分別。
“依依”是什么意思呢?
一起學習“依”字的古漢字寫法。
一個人靠在另一個人的胸口,就叫“依”,“依依”就是,你靠著我,我靠著你,誰也不舍得和誰分開。
(漢字的美在于其有情,看字形,便可以體會。如此的漢字,怎能不叫人多增添幾分憐愛之情。二字,進一步讓本節(jié)課的離別愁緒深結(jié)……)
三、借史學詩,感悟不易
1.同學們現(xiàn)在送別親友時會依依不舍,是因為分別就會有很長時間可能會見不到。而在古代,你們可以想象一下,有時候一別可能就是永遠,為什么?(路途遠,不方便)
2.所以,在我國悠久而浩瀚的詩歌史上,出現(xiàn)了很多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課文,一首詩。題目分別叫《黃鶴樓送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詩中講的是誰送誰?介紹: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
(距離是古代人與人見面的最大障礙,交通和信息的不便捷使得一別往往就是永遠。這樣的離別如今已不再,可當年,卻是離人深深的痛,離別的愁緒,繼續(xù)在課堂中醞釀……)
四、借文學詩,情深意切
解詩意
1.請同學們一邊默讀課文,一邊讀詩。找找文中哪些句子給我們解釋了詩意,提醒要逐句找,找到了后畫一畫,寫一寫。
2.全班交流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佇立”:站立不動,一動不動。
(2)“凝視”:一直看著一個地方不移開。不舍得移開。
3.師生合作讀。
悟詩情
1.同學們,這篇文章除了這兩段給我們解釋了詩意以外,還有很多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又講了什么呢?
2.我們先來看看第二自然段吧。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1)讀一讀,有很有韻味的詞。
(2)“俯臨長江”:俯:從上往下看緊臨長江。(出示圖片理解)
(3)“飛檐凌空”:(看圖,理解飛檐,一種特殊的建筑構(gòu)造。凌空:升到空中)
(4)再讀這段文字。
(5)兩位詩人在看這些美景的時候,心里在想什么呢?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此時兩位詩人心里想的跟這美景沒有一點關(guān)系。所以兩位雖在看景,但心里只有彼此。特別是李白的心里只有即將要離開的孟浩然。這就叫:依依惜別啊!
(6)同學們,我們再來看看李白在詩中是怎樣表達此時此刻心中只有孟浩然的。請同學們在古詩中找一找,你覺得哪個地方也能表現(xiàn)這一點?
(7)理解“孤”: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時的李白眼中心中只有即將離別的人啊。這就叫:依依惜別
3.同學們,你們看“文為詩寫”,更是圍繞詩的情感“依依惜別”來寫。所以詩就是文章情感的來源,所以我要說,這詩就是文章的心?。ò鍟霸姙槲男摹保?/p>
(看景卻沒見景,因為心里全是情,故而只敢看景,不敢看人,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滔滔江水也帶走了離人滿心的離愁……)
五、借樂學詩,情在聲中
拓展延伸
1.師生交流:同學們,你們知道古人送別親友的時候除了喝喝酒吃點東西,還會做些什么嗎?
折柳(傷盡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
唱歌(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2.師:你們知道嗎?古代人念詩跟我們現(xiàn)代人可不一樣,他們所有的詩詞都是吟誦出來的。你們可以想象一下,李白喜歡喝酒,李白的很多詩都是酒后所作。這首也不例外。酒后的他實在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于是吟誦起來,你們想聽聽他是怎么吟誦的嗎?當然,我們現(xiàn)在可聽不到李白的聲音了,只是很多專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古人吟誦有一定的規(guī)律,非常簡單,古代文人都會的,咱們今天也來試試,好不好?
3.師范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生模仿。
(抑揚頓挫,平長仄短,深深的離別之情就在這回轉(zhuǎn)的吟誦調(diào)中,學生們逐字體會,詩情從口中慢慢流出,詩人的離愁也在課堂環(huán)繞……)
[案例反思]
本節(jié)課,圍繞課堂伊始感受到的“依依惜別”,從字、詞、句、韻各方面貫穿整堂課的教與學。學生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體會詩人李白對孟浩然的不舍之情,一句句地讀,一聲聲地吟,情感升華,體會也更深刻。
本節(jié)課學生們對離愁有了新的認識,也體會到感受離愁也是感受一種別樣的情感之美。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相信通過這樣的語言文字學習,孩子們一定會用一顆細膩而柔軟的心去看世界,看身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