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1927年3月,36歲的陶行知在南京北郊曉莊創(chuàng)辦了鄉(xiāng)村師范學?!皶郧f學?!?。對曾經(jīng)在國外接受過先進教育的陶行知來說,如何讓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辦的學校學到先進知識,能夠?qū)W有所成,是他的頭等大事。
經(jīng)過幾天的認真思忖,陶行知最終制定了五條學生培養(yǎng)目標:一是擁有健康的體魄,二是農(nóng)人的身手,三是科學的大腦,四是藝術的興趣,五是改造社會的精神。之所以將健康的體魄放在第一位,是因為陶行知覺得,沒有合格的身體素質(zhì),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非常困難。
幾天后,當陶行知將這五條目標上報給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時,對方聽完后微鎖眉頭,頗為不滿地問陶行知:“你制定的這五條目標會不會出毛???學生們能做到嗎?”
因為,這位部長掌控著當時所有學校的辦學資格,只要他認為教育方針不合適,便可輕而易舉地否定對方的辦學資格。陶行知對這些情況當然也心知肚明,他清楚,如果自己回答稍有不慎,很有可能會得罪這位大人物。
不過,一向敢作敢當?shù)奶招兄]有因為對方是大人物而唯唯諾諾,他在聽了對方故意挑刺的問題后,平靜地回答道:“前三條應該不會出毛病,至于后面兩條,藝術的興趣和改造社會的精神,可能會出點毛病。”“那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去掉后兩條呢?”部長有些不滿地說道。
陶行知微微一笑,最后幽默地回答道:“一個人如果五官健全,身體健康,我們總不能因為鼻子會傷風感冒,就把鼻子割掉吧?”聽了陶行知一番頗有道理的話,部長竟然一時語塞,不知該說什么好。
到了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慶又創(chuàng)辦了“育才學校”,專門培養(yǎng)有特殊才能的兒童。由于學校剛建好,教室里還缺少大量的板凳,陶行知聽說附近村子有一位手藝不錯的木匠,便請他過來給學生們做凳子。
第二天一大早,那位木匠來到學校,二話不說便埋頭干了起來。陶行知看到后,卻上前讓木匠停下手中的活,然后微笑著開口道:“我請你來學校,不光是做凳子,還希望你能教會這里的學生做凳子。當然,我不會讓你白教,會單獨再付工錢給你。”
木匠聽后有些為難地表示,他從來沒有教過這么小的學生,擔心自己教不好。陶行知安慰他道:“這樣,你先把我教會,等我學會后,我們兩人一起教學生做凳子,工錢照付不誤?!蹦窘尺@才點頭答應。
隨后的一個星期,陶行知幾乎將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用在學習做凳子上。由于虛心好學,陶行知很快就能熟練地做出一條款式不錯的凳子。接下來幾天,陶行知將全校的學生召集到操場上,教他們做凳子。
不過,當時卻有幾個小朋友不愿意學木匠活。他們表示,自己是來學習的,不是來學做凳子的。陶行知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除了學習之外,我們每個人如果都能掌握其他的本領不是更好嗎?人常說藝多不壓身,你們看看,老師不是也一直在學習嗎?”陶行知的一番話讓學生們紛紛鼓起掌來。
從那之后,陶行知和那位木匠手把手地教學生做凳子。不久,學校里的許多學生都坐在了自己做的凳子上。此外,學生們還學會了做一些木頭玩具和簡單的勞動工具等。學生們出色的表現(xiàn)讓家長們非常高興,他們更是對這個“第二課堂”,特別是對陶行知的才氣大加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