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麗
中國古代服飾中善于表現(xiàn)人的情緒和美感的部分,除了搖曳的裙擺,還有寬大的衣袖。古代“仕女圖”也總是對(duì)這兩個(gè)部分濃墨重彩,著力刻畫,令人印象深刻。前面我們講過“裙”(見本刊2019年第4期),本期我們來說說“袖”。
“袖”以前寫作“褎”,由“衣”和“”組成?!耙隆北硎咀值囊饬x跟衣服有關(guān),“”讀作suì,是“穗”的早期字形,此處表示“袖”的讀音與之接近?!靶洹绷碛幸环N字形為“褏”,改用“由”表示整個(gè)字的讀音?!夺屆氛J(rèn)為,“由”兼表“手所由出入”之義,聊備一說。今天,“袖”作為規(guī)范字形,當(dāng)是由“褏”演變而來。
《說文解字》:“褎,衣袂?!庇钟小榜牵湟病?。可見,“袖”“袂”同義,皆指衣袖?!对娊?jīng)·唐風(fēng)·羔裘》:“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泵鑼懙氖且晃磺浯蠓蛏碇淇阼傆斜さ母嵫蚱ざY服,趾高氣揚(yáng)的神態(tài)。《左傳·襄公十四年》:“余不說初矣。余狐裘而羔褎?!边@是春秋時(shí)期衛(wèi)國一位名叫谷的官員逃回國接受審判時(shí)引用的俗諺。“狐裘羔褎”是以昂貴的狐皮為衣身,而以廉價(jià)的羔皮為衣袖,比喻整體很好而略有瑕疵。谷以此自辯,希望對(duì)方以整體政績的好壞而非一時(shí)一事之得失來評(píng)判自己,最終得以豁免。
與今天不同的是,古代的袖子很長,垂下時(shí)手不外露。正因?yàn)槿绱?,曹植的《美女篇》中才?huì)有“攘袖(挽起袖子)見素手”的描寫。古代詩文中所謂“長袖”“修袖”皆言袖之長。如《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曹植《洛神賦》:“揚(yáng)輕袿(guī,婦女的上衣)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久立)?!睎|漢張衡《南都賦》:“修袖繚繞而滿庭,羅襪躡蹀(niè dié,小步走的樣子)而容與(悠閑自得的樣子)?!?/p>
中國古代的舞蹈特別注重并善于用飄飄長袖來表現(xiàn)舞者的翩翩多姿和旖旎情態(tài)。因此,古人常以“長袖”喻舞衣。如東漢傅毅《舞賦》:“羅衣從風(fēng),長袖交橫?!碧拼菔滥稀对佄琛罚骸胺毕易鄿O水(淥水,古曲名),長袖轉(zhuǎn)回鸞(回鸞,古代舞曲名)?!庇袝r(shí)候,“長袖”更進(jìn)一步被用于借指歌舞伎。如南朝梁元帝《對(duì)燭賦》:“爾乃傳芳醁(lù,美酒),揚(yáng)清曲,長袖留賓待華燭。”唐代錢起《江陵晦日陪諸官泛舟》:“城南無夜月,長袖莫留賓?!?/p>
古時(shí)的衣袖不僅長,而且寬大,因此又有“廣袖”一說?!队衽_(tái)新詠·漢時(shí)童謠歌一首》:“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睗h代辛延年《羽林郎》:“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南朝梁吳均《小垂手》:“且復(fù)小垂手,廣袖拂紅塵?!?/p>
由于古代的袖子長且寬大,當(dāng)人情緒激動(dòng)時(shí),常做揮動(dòng)、甩動(dòng)衣袖等舉動(dòng),也就是“奮袖”“拂袖”“揮袖”“振袖”等。例如《漢書·楊惲傳》:“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褎低卬(áng,昂),頓足起舞?!痹趺帷都街莸乐小罚骸帮嬈蝗萄?,拂袖西南隅。”三國時(shí)期阮籍《詠懷》之十九:“寄顏云霄間,揮袖凌虛翔。”西晉張協(xié)《洛禊賦》:“振袖生風(fēng),接衽(rèn,衣襟)成幃?!?/p>
那么,古代的衣袖究竟有多長呢?一則典故可以讓我們得窺一二。據(jù)《漢書·佞幸傳·董賢》記載,董賢受漢哀帝寵幸,“常與上(皇帝)臥起。嘗晝寢,偏藉(此處指壓?。┥涎叄嫌穑t未覺,不欲動(dòng)賢,乃斷褏而起”。即使從中剪斷也不致傷及肢體,足見衣袖之長。而漢哀帝寧可剪斷衣袖,也不肯驚擾董賢,可見寵愛之深。
“袖”字的字形演變
古代袖子之長大,不僅可拂、可揮、可斷,還可納物其中。袖中所藏,可以是書籍、信札等平常物品,也可以是金錢銀兩等貴重之物,甚至可能是武器、兇器等。南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寫采蓮女子“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李白《贈(zèng)友人三首》之二中亦有:“袖中趙匕首,買自徐夫人。”基于此,“袖”由“衣袖”之義,又發(fā)展出“藏于衣袖之中”的意思。明代宗臣《報(bào)劉一丈書》:“則甘言媚詞,作婦人狀,袖金以私之?!边@是把袖中所藏金錢送人。南宋曾敏行《獨(dú)醒雜志》卷一:“梅圣俞時(shí)為縣主簿,一日,袖所為詩呈公?!眲t是將袖中所藏之詩示人?!妒酚洝の汗恿袀鳌罚骸爸旌バ渌氖镨F椎,椎殺晉鄙?!笔怯眯渲兴氐蔫F椎攻擊人。人們常說“兩袖清風(fēng)”,字面意思是衣袖內(nèi)除清風(fēng)外,別無他物,以此贊譽(yù)為官之清廉,實(shí)在是再恰當(dāng)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