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眾所周知,在即將推出的修訂版普通高中新課程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從全球范圍來看,不同國家和國際組織所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雖然表述不盡相同,但所指相似,其中批判性思維是最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學會思考。批判性思維源自于反思并提出問題,是人類不斷探尋真理不可或缺的基本認知工具之一。閱讀課是開展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主要方式之一。讀書可以涵養(yǎng)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緒,成熟期性格,培養(yǎng)期直面人生的心態(tài)(蘇霍姆林斯基,1984)。閱讀本身就是搜集信息、認知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之一。閱讀和知識的加工儲備還能使人們在面對復雜的形勢時更具有判斷力(王薔,2017)。英語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質(zhì)、思維品質(zhì)及學習能力會起到關(guān)鍵的作用。
目前,有些中小學開展的閱讀課并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閱讀教學,這些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局限于語言、詞匯、語法知識,并沒有依托文本語料,將語篇背后的寓意傳達給學生。學生的學習方式固化,課堂教學模式化、表層化、程式化,針對語篇文本的深入分析、情感態(tài)度目標多為貼標簽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更談不上對學生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
Spache&Berg(1984)認為批判性閱讀是讀者在閱讀中分析和判斷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Pirozzi(2003)提出所謂批判性閱讀,是指對文本的高層次理解,它包括解釋意義和評價兩個層面。批判性閱讀可以使讀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實與觀點區(qū)分開,并且確定作者的寫作目的和語氣。同時,讀者需要通過推理推導出言外之意,填補信息上的空白,得出符合邏輯的結(jié)論。批判性思維不是,或者不只是否定、反對、辯論等所謂的批判,而是基于學生原有認知、在文本所提供新信息基礎(chǔ)上通過分析、整合、評價進行的認知提高和完善。批判性思維是高層次的認知能力。下面以NSEFC Book 4 Unit 1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的閱讀教學為例,介紹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下如何在閱讀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對文本深入而多元的解讀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邏輯起點(葛炳芳,2014)。所以,多元的解讀是理解的基礎(chǔ)。
(1) 本單元的文本主要圍繞Jane Goodall 為黑猩猩窮盡一生的研究和保護以及對人們理解動物、尊重動物、保護動物的呼吁,引導學生探究Jane Goodall的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學習Jane Goodall的自信心、事業(yè)型和責任心。
(2) 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還關(guān)注了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將學生的讀寫結(jié)合起來,讀的過程也是對學生寫作思維和寫作方法的凝練過程。
(3) 關(guān)注文本意義的同時,通過批判性問題的設(shè)計,加強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的培養(yǎng)。
結(jié)合文本的結(jié)構(gòu)特點,將本節(jié)課設(shè)計為PWP的教學過程,即讀前破冰、閱讀理解、讀后升華。通過語言的輸入、信息的加工、理解、整合、應(yīng)用和評價,引導學生能夠用批判性的思維解讀文本,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1) Pre-reading
在讀前破冰活動中,提出What will you write to report a great man or woman? 并引導學生結(jié)合NSEFC Book 1 Unit 5 Elias Story 中對曼德拉的記敘,討論寫作方式,拋出問題,引導討論。
(2) While-reading
閱讀活動分為三個步驟,對文本的解讀過程也正是作者記敘 Jane Goodall的過程。閱讀活動突出文本的理解和寫作思路的建構(gòu)。
Step one: a sound title
①Who is this student?
②What is the wildlife?
③Predict what can happen between them?
【設(shè)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學生對題目的預測(predicting and inquiring relationships),判斷文章主要描述對象,初步預測Jane Goodall 和黑猩猩之間可能發(fā)生的故事,使信息形成聯(lián)系。并能喚起學生對該話題的原有信息和認知。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Jane Goodall和黑猩猩之間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體會感受Jane Goodall的堅韌和為保護黑猩猩所做的艱苦努力。
Step two: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①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s in each paragraph
②Make a summary of each paragraph using one or two words
【設(shè)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意圖是通過學生對文本的簡單閱讀,能夠概括每段關(guān)鍵句,并能用關(guān)鍵詞進行概括,讓學生對文章整體的意義和結(jié)構(gòu)有一個全面的整體理解,并能引導學生學習英語自然段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
通過師生合作探究,歸納出各段的關(guān)鍵詞為:
P1. our visit
P2. her study
P3. her arguments
P4. her achievements
Step three: Reading for the supportive information
【設(shè)計意圖】該環(huán)節(jié)為分段閱讀,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對于通過思維導圖實現(xiàn)文本深層理解,建立信息之間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該環(huán)節(jié)提出的批判性問題依次為:
Paragraph one:
①Imagine what you need to do if you want to observe the behaviors of chimps in a forest?
②Imagine how you feel when you firstly saw chimps?
Paragraph two: The ways to carry out a study or research: Laboratory Study and Field Study, which do you prefer?
引導學生討論實驗室研究和野外研究的特點,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科學研究的方法,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Paragraph three:
①Animals should be kept in cages or live in the wild? (對于野生動物回歸自然還是保護到動物園,你這么看?)
②What is the metaphorical(比喻的) meaning of cages in our life?(籠子,我們生活中有那些隱形的籠子?)
Paragraph four: How did she inspire us? (Jane Goodall對學生本人的激發(fā))
以上開放性問題,是建立在通過思維導圖(mind-map)和語言學習(how meaning is conveyed)的基礎(chǔ)上提出的,對于理解文本的觀點思想(what underlies the text),結(jié)合學生自我的認知,通過批判性思考,能夠讓學生較為真實地通過語言的學習和文本的閱讀構(gòu)建自己的價值觀和認知,對于學生完善自己的思維有很大的幫助。
(3) Post-reading
①Why did the writer name a great woman a student?
②What makes Jane great and what we can learn from her?
③For our reading and writing,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第一個問題是對文章意義充分理解后,對文章題目的再次解析,突出和讀前活動的統(tǒng)一。第二個問題是對Jane Goodall偉大人格魅力的升華和概括,突出對學生文化品質(zhì)和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第三個問題是從寫作、和閱讀的角度,進行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能夠堅持a sound title→key words→supportive information的學習能力。
(1) 足量的、適當?shù)?、豐富的閱讀素材是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前提
閱讀是體驗,是走出自己的世界,認識別人,認知世界,反過來豐富自我的過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視野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內(nèi)容本身,要嘗試著走用課堂的閱讀帶動、滲透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形成通過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多元的觀念和多元的思維。
(2) 英語閱讀策略要為理解而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除了關(guān)注知識外,過分強調(diào)閱讀方法和策略的培養(yǎng),很少關(guān)注挖掘文本背后的意義,理解語篇所承載的文化價值,真正有效的閱讀策略是閱讀中遇到問題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閱讀的策略,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因此,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學會分析和評價的方法之一。
(3) 引導學生在文本意義、作者態(tài)度、語篇結(jié)構(gòu)、語言特點和修辭方面進行研究
英語閱讀課所關(guān)注的維度有語言、語義、話題、語境、語用、寓意、文體、修辭、文化等。在開展閱讀教學中,以文體為導向,引導學生自我實踐和創(chuàng)新,不要設(shè)定固定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體會、分析和評價,最終形成自己的判斷。
(4) 批判性閱讀的步驟
要理解批判性閱讀,首先要明確批判性閱讀要實現(xiàn)的基本目標。批判性閱讀主要的目標是通過分析歸類,讀者能夠識別語篇結(jié)構(gòu)的本質(zhì)、作者使用的語言的基本特征、用來支撐觀點的例證本質(zhì)和作者用以闡述觀點的基本的思路。因此上,首先要教會學生識別文本的開頭、主體和結(jié)尾,識別作者的基本觀點和用來支持觀點的論據(jù)和例子,識別作者為描述或者論證主題而采用的語言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的描述論證順序。其次,學生要學會闡述文本不同方面的本質(zhì),并且能夠理清它們。例如,學生應(yīng)該學會描述例子和論據(jù)的本質(zhì),也就是說,能夠說明作者用了哪些權(quán)威材料來支持了自己的觀點。最后,教會學生整體性把握文章,能夠考慮到文章中各個要素以及之間的內(nèi)部關(guān)聯(lián),以此來實現(xiàn)讀者對文章的全方位理解,實現(xiàn)讀者和作者之間的真正意義上的對話。
北京師范大學程曉堂教授指出:“英語學習對學生的認知能力有積極作用,英語能夠引導學生用另一種認知的方法思維。”批判性閱讀開展和批判性思維相輔相成。因此,只有在教學中積極構(gòu)建有意義的活動,進行深層次的圖式建構(gòu)和意義協(xié)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才會養(yǎng)成。
[1] Spache G D.&Berg P C. The Art of Efficient Reading[M]. New York: Macmillan Press Ltd, 1984.
[2] Richard Pirozzi. Critical Reading, Critical Thinking[M]. New York: Longman, 2003.
[3] 何強生,劉曉莉. 批判性閱讀及其策略[J]. 當代教育科學, 2003(19).
[4] 葛炳芳. 英語教學的綜合視野:內(nèi)容、思維和語言(第二版)[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4.
[5] 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上)[M]. 杜殿坤譯.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4.
[6] 王薔.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與途徑[J]. 英語學習, 2017(02).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