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沐陽
幼時的記憶中自己最愛看的一部動畫片是《虹貓藍兔七俠傳》,這部動漫無論是畫風還是人物與情節(jié),在當時都是世界一流水平。更有著名設計師韓美林(福娃的設計者),文學大家余華(代表作《活著》)擔任美術與文學顧問。首播是在2006年,收視率超過了國外動漫,播出不久,其漫畫書就賣出了3000多W份。可好景不長,這部在當時站在國產動漫巔峰的作品卻在2007年暑假遭到了禁播,我雖年幼,遺憾卻久久不能釋懷……其原因更令人心酸,起因是某學生家長以“暴力、血腥、早戀”等為由向廣電總局舉報,媒體隨之大肆渲染,雖然舉報最終被廣電總局駁回,但仍然導致了其之后的續(xù)作成為弱智低齡動畫。與虹貓藍兔命運相同的還有《喜羊羊與灰太狼》,一部曾經收視率高過新聞聯播的動漫,也在2012年因為“割繩子”,“烤全羊”等事件最終淪為三流動畫。
依我看來,這件事的過錯并不在家長,他們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與健康成長,問題是一些媒體的跟風與大肆炒作,阻礙了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導致了中國動漫發(fā)展的停滯,從而促成了外國動漫在中國的崛起,使其他國家(尤其是日本)達到了文化輸出的目的。
其實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見,比如對待電子競技,網紅,喊麥等新生事物。人們總想禁止這些事物的發(fā)展,最終卻抵擋不住市場的力量,導致亂象的出現。其實,人們如果一開始就對這些新生文化加以包容、引導和規(guī)范,這些亂象就不會出現。
包容性作為中華文化固有的性質,從古代流傳至今。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儒家的“仁與仁政”,道家的“清靜無為”,法家的“依法治國”。很難令人想象的是,這些迥異的文化竟在這一時期同時發(fā)展壯大,而且都對中華文化體系的形成做出了莫大的貢獻。唐朝所以出現盛世局面,主要在于它的開放與包容。胡人和很多國家的人都可以到長安為官,和日本的關系也很熱絡。因此“中華”是個大包容的概念,“中華文化”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的包容性,文化在包容中前進。
但在明朝之后中華文化喪失了包容性,這也直接導致了中華文明走向衰落。在明清時期,通過八股取士來選舉人才,以理學思想限制了知識分子,導致了中華文化趨于單一,發(fā)展趨于停滯。況且統治者大興文字獄,還施行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外來文化的傳入,最后使國力衰退,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欺凌壓迫,大批熱血知識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化,“師夷長技以制夷”,這種文化開放心態(tài),正是中國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性格的表現。從魏源的《海國圖志》到嚴復的《天演論》,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人,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先進文化,解放思想,推動了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是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在這個時期,中國民族工業(yè)蓬勃發(fā)展,救亡圖存思想逐漸興起??梢哉f,中華文化的包容喚醒了沉睡的中國。
新中國成立之后,毛主席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發(fā)展方針,社會主義文化不斷發(fā)展,豐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而且在改革開放之后,隨著中外文化的交融也帶來了文化發(fā)展的一些新形勢新方法,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
包容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文化包容對社會發(fā)展與人民幸福都有很大的影響。其實對待新時代的新生文化,我們應像禹治水一樣,加以疏導,而不是一味的圍堵,最后適得其反。所以,只有包容、鼓勵、引導,并加以規(guī)范,才能支持新事物、新生文化的發(fā)展,才能使我國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強國。要了解今天的中國,需要了解歷史的中國。當今世界是開放的、多元存在的,世界文化兼具差異性和多樣性,不可能有哪一個國家擁有一統全世界的能力。我們既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和氣度,更要有博采眾長、和諧共生的精神境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