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燕
摘 要 美術課具有人文性質,是美育的主要途徑,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在教學中要摒棄應試教育理念,遵循素質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關鍵詞 美術;美的感受
中圖分類號:F768.7,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7-0163-01
情感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所以一切美術活動都應以情感出發(fā),才能在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發(fā)揮作用。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就要遵循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學中要摒棄應試教育理念。就要在教學思想教學方式上加以識別。應試教育過分強調(diào)學科中心,注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忽視它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理論講得太多,技能要求太嚴,致使學生的興趣受到制約,與教育目的適得其反,所以素質教育,首先是要激發(fā)學習美術的興趣。每一個有成就的畫家都不是哪位家長逼迫,哪位老師以嚴厲的方式教出來的。都是師傅引進門,學藝在自身,自己學得出來的。某校有一個學生,酷愛美術,說他酷愛,還真有點酷。有一次在家里,他還未起床,媽媽把一堆花用手棒了放在他床前的桌子上,恰好這時,來了一位鄰居,媽媽由于沒有花生了,讓鄰居干坐著不好,于是進屋去把剛才放的那捧花生再捧出來。一看床上沒有人,但花生還在。屋里光線暗,媽媽捧起就走了。當他把手松開把花生放在鄰居面前的桌子上時,才發(fā)現(xiàn)是一堆水彩顏料。媽媽連說“不好意思?!焙⒆釉谖莺舐犚娏耍泵ε芑匚堇锬贸隽嘶ㄉf,我要畫畫,花生占著我的桌子,我把它放另外地方了,媽媽鄰居都忍俊不禁。這說明他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是吃花生而是想著畫畫。
怎樣激發(fā)學生興趣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抓住兒童愛美的心理規(guī)律,以具體事件為誘因,就能激發(fā)出興趣來。兒童的天性好動,把這種動能引到美術上來,學生對這個過程必然充滿情趣。指導步驟,上課了,老師拿出幾朵花,一朵是剛開放的玫瑰花,一朵是帶著露珠的絲瓜花,一朵是含苞欲放的枙子花。三株插在三個花瓶里,問同學們這些花美不美,回答“美極了”。然后讓學生說出美在什么地方?待學生思考后,舉手回答,有的說玫瑰花紅里帶白,鮮艷,十分好看。有的說絲瓜花,象個金黃的喇叭,又有綠葉圍繞,看見它,我就想到了那些從田野中走來一邊吹著喇叭的吹鼓手們,真有趣。有的說那枙子花要開不開的,我就想起一個女同學穿著潔白的衣服早晨起來開門時,待開不開的,生怕別人看見她,怕羞,羞得美。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老師感覺到這些孩子的評價是從心里發(fā)出的。是從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的,這種對美的審美情趣是由客觀存在和主觀感受相融的產(chǎn)物。也是情感的表達,他們對美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老師問,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畫下來呢?同學們都心里癢癢說“愿意”。老師布置,每人只畫其中一朵就行,畫你最喜歡的那朵。這時,愛動的手有了用武之地。鉆筆、蠟筆、水彩顏色,都在桌上擺弄起來,老師巡回觀看。畫了,老師選出一些當場展示,畫得好的,給予表揚,對那些畫得差,不但不能批評,也要給肯定。但肯定要講語言藝術,肯定他勇敢地畫的精神。比如老師拿起一本把絲瓜花畫得很長很長的。老師沒有批評他觀察得不準,而是說:“同學們,這朵花畫得怎樣,象不象?!焙芏嗳苏f,不象不象太長了。但也有人說:“還有點象,很逗”。老師發(fā)話了:這朵絲瓜花,又象又不象。說象,他抓住了絲瓜花的特點象喇叭,把花身畫得很長,是受了喇叭的影響對吧,你們想那喇叭的桿子多長啊,說明這個同學有豐富的想象力,而且他也許想象絲瓜花都朵朵長成長桿子喇叭,好摘來吹哩。一席話說得同學們都樂了,這個同學也在笑聲中知道了自己沒畫好,但老用逗樂的形式來評價,幽默風趣,我喜歡這樣的老師,我以后要好好學習美術。接著,老師才在黑板作起示范來。怎么觀察怎樣用鉛筆勾畫初稿,怎樣找準比例等。學生由于有自我實踐的基,這時看老師教技能,注意力就特別集中,老師示范,叫同學們修改自己的畫,同學們收獲特別大。這節(jié)課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開放性,實行了教學民主,學生敢于發(fā)言,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思考,在快樂中手腦并用。這樣的方式學生興趣濃厚。如果以死板的方式,一開始就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傳授,便收不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在美術學科尤其有必要。美術是需要豐富的想象力的,也是最富于想象的學科,沒有想象則學不好美術,文學也需要想象力,而且是形象思維為主。這一點上,美術與文學是相通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會詩文者對美欣賞能力特別強,會畫者也必須要有文學的素養(yǎng)。有很多人同為詩人與畫家,唐朝詩人畫家王維就被贊為詩中有畫,畫有有詩。這說明詩畫同一,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一個用色彩,一個用文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就要從培養(yǎng)想象力入手。用過分的規(guī)范方法會約束其想象力。辦法之一,提倡畫放膽畫。畫放膽畫,就如同寫放膽文,由放膽文到小心文,先放后收,就走出了寫作文之路。若先寫小心文,顧慮重重,下不了筆,先寫放膽文,寫起來就是勝利,畫畫也是一樣,每畫一幅都嚴格的要求,會給學生心理上造成一個“難”字。如果鼓勵學生打消一切顧慮,畫起來再說。有位老師讓學生先畫想象畫,想畫什么就畫什么,一座山,一條河,一只船,一個西瓜,一枝竹葉……畫得好與差都予以肯定,不畫則挨批評。這樣他們就放膽子的畫了起來,本子收起來后,老師再找出畫得不好的原因。如發(fā)現(xiàn)畫的竹葉象樹葉,再布置學生重新觀察,找出竹葉與樹葉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葉的形狀,怎樣重疊交叉。通過觀察,再教竹子的畫法。有放膽作基礎,規(guī)范畫就會成功了。這樣在放膽畫中,想象力得到盡量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就在其中了。然后文在技能上加以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就得到了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