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東
摘要:中國古代藝術中寫意精神貫穿其中,寫意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抽象美的意識。史前和先秦的藝術中是中國藝術的萌芽期,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抽象美的精神。本文通過列舉史前先秦的藝術中抽象因素的應用,來闡明抽象造型的應用在中國歷史中旱已有之,對現代社會中抽象美的應用和認知正本清源。
關鍵詞:中國先秦藝術;抽象造型;寫意精神傳統(tǒng)
中圖分類號:H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5-5312(2019)11-0019-01
中國的史前和先秦時代是指秦漢之前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包括史前的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和先秦時期。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中,最早出現的藝術很多都是相對抽象的,例如遠古西方文明中的西班牙洞窟和法國南部阿爾塔米拉洞窟內的壁畫,在壁畫中出現的野牛等形象都是相對抽象的。在東方文明中的中國,早期的石刻巖畫和著名的“人面魚紋盆”都無獨有偶的出現了抽象的藝術形象。
一、先秦抽象造型藝術的發(fā)展
舊石器時期所遺留的關于藝術的作品是一些原始人類所簡單加工的石塊,石斧等削砍器。寧夏靈武水洞溝出土的尖狀器以造型周正對稱而著稱,這一石器在銳利實用的前提下已經有了一定的形式美感。而1987年在河北興隆發(fā)現的一件赤鹿角支殘段,是迄今為止所發(fā)現的最早的原始刻畫。其中上面的圖案是采用陰刻線的手法進行描繪的三組圖案,其中第一組是由斜線所構成的,第二組是相互平行的曲線,第三組是密集曲線構成的對稱性圖案。這些藝術品中對形式美感的追求已經脫離了對實物的依賴,成為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
新石器時期藝術品的種類由單一的石器發(fā)展到了陶器,玉器,刻畫符號等諸多方面。其中無論紅山文化還是良渚文化所發(fā)現的玉器很多都是充分印證了原始玉器的抽象元素的廣泛運用。
進入先秦時代之后先后經歷了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戰(zhàn)國幾個時期,這一石器青銅器得到極大發(fā)展,故史稱“青銅時代”。青銅器在商代的時候已經有了較為完備的體系,分為禮器兵器工具和車馬器等,在先秦時代的的青銅器中,夏代是青銅器發(fā)展的萌芽期,總體上看種類并不多,紋樣裝飾也不多。商代青銅器漸趨成熟,造型莊重大氣,紋飾疏朗雄奇,流行饕餮紋、云雷紋、夔紋和人面紋等。西周青銅器沿襲了商代的特點。春秋戰(zhàn)國時青銅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地域風格,但是卻出現了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其紋飾或造型都大量運用兩滿手法將藝術形象進行高度的概括抽象或夸張強調,體現了當時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審美觀念,對抽象美的欣賞態(tài)度。
二、先秦文字藝術的抽象造型及意蘊
初創(chuàng)于商周時期的中國漢字是中華文明得以綿延數千年不問斷的重要工具,但是漢字本身作為一種造型藝術以其獨特的形式形成了一個完備的“抽象藝術王國”。商周時期的文字己具備了用筆、結體、和章法(布局)等基本要素,也就意味著通過運筆所帶來的節(jié)奏、速度感、力量感、線條的輕重緩急、點、線、面的經營對比等諸多抽象造型語言都已經入此時的漢字書法藝術中。這實在就是現代俄羅斯的康定斯基的抽象主義的“純粹的繪畫”的一種,可由中國的書法鑒賞練習入手。
三、先秦抽象造型藝術的精神分析
中國的傳統(tǒng)審美精神,一貫強調寫意精神。謝赫的《畫品》將繪畫分為六品,其中“氣韻生動”為上。清代“四僧”中苦瓜和尚石濤詩云:“天地渾融一氣,再分風雨四時,明暗高地遠近,不似之似似之?!睂⒕呦笈c抽象的關系闡述的淋漓盡致。
自現代抽象主義藝術誕生于20世紀的歐洲,之后傳入中國已有近百年的時間。在當代中國尤其是在85美術新潮之后得到井噴式的大發(fā)展,出現了眾多的在抽象藝術名義下的藝術實踐活動,但絕大多數是“拿來主義”。關于什么是抽象在科學和社會領域都有自己的解讀,藝術方面的抽象的概念是20世紀初形成的,雖然抽象藝術形態(tài)早已有之,抽象藝術是相對于具象藝術而言的一種藝術形式,可以在理解為藝術家運用提煉、概括等手段,把生活中藝術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過程。
四、結語
史前和先秦的藝術中處處呈現出中國的抽象藝術精神,抽象美生長于先秦人們的生活中,存在于他們的身邊,影響著他們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植根于他們的審美意識。以渾厚的量感來表現輪廓的抽象外形,古典主義在表現藝術形象時所傳達的往往是莊重、嚴肅的精神內核。中國先秦時代的整體風格由形式因素的抽象形象取代具象寫實,所展現的美學氣韻是抽象的本質,弘揚了抽象美的審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