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
本文主人公梁建英
在中國高鐵這個領域,梁建英無疑是格外引人注目的。從2007年至今,梁建英帶領她的技術團隊先后主持了十余項國家、原鐵道部、中國鐵路總公司重大項目的研發(fā),她主持設計的CRH380A跑出了世界第一速。
在十余年研發(fā)高鐵的過程中,梁建英付出的艱辛難以想象。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寒,她都沖在前面,甚至在病重時躺在床上指揮試驗。
梁建英的突出表現(xiàn)使她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諸多榮譽,但她卻依然保持著科研工作者的低調和謙遜,把自己的成就歸功于國家和時代。
梁建英出生在東北吉林一個小鎮(zhèn)上,家離火車站僅有200多米。小時候,她經常和小伙伴一起去看火車,老式的蒸汽機車噴著濃煙,拖著一長溜車廂徐徐進站,然后,旅客們三三兩兩地從簡陋的旅客通道走出來。
那時,梁建英很羨慕坐火車的人。第一次跟著父母坐火車,她好奇地在車廂里亂躥,覺得發(fā)明火車的人很偉大,沒想到長大后的自己也能與火車打上交道,而且是高速列車。
不過,火車也曾給梁建英帶來痛苦的經歷。梁建英大學是在上海讀的,從老家吉林到上海要坐30多個小時的火車。每年春運,火車票一票難求。有一年放寒假前,梁建英和同學到車站徹夜排隊,排到她時卻被告知她要坐的那趟火車連站票都賣完了。她只得先買到沈陽的車票,到了沈陽再想辦法買去吉林的車票。開學后,同學們互相訴說著回家路途的艱難。梁建英常想,什么時候回家才能不這么痛苦呢?
梁建英在上海鐵道大學讀的是動力傳動與控制系統(tǒng)專業(yè),當時,全班有100多人,女生只有不到10人。鐵路系統(tǒng)女性管理者和設計師更不多見,但要強的梁建英卻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將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設計師。
近年來,梁建英親歷了中國高速列車從“跟隨”到“領跑”的飛躍式發(fā)展。2007年,梁建英主持研發(fā)時速200~250公里長編組座車(CRH2A)及臥鋪動車組(CRH2E),突破了諸多技術難題,提升了動車組的平穩(wěn)性及乘坐舒適度,填補了世界高速動車組長編組臥鋪領域的空白。
2008年,梁建英擔任CRH380A新一代高速動車組主任設計師,這組高速動車組最高運營時速達380公里,是當時世界最高技術等級的高速動車組。2010年,梁建英主持了原鐵道部重大項目——更高速度等級試驗列車(CRH380AM)的研制,創(chuàng)造了每小時605公里的實驗室最高試驗速度;2011~2014年間,梁建英主持完成國家863計劃項目——基于永磁電機牽引系統(tǒng)動車組的研制,引領世界高速列車牽引傳動技術的升級換代;2015年,梁建英主持研制的CRA400AF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實現(xiàn)了不同車輛平臺的互聯(lián)互通和部件互換,成為中國高鐵下一代主力車型,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梁建英是在以男性為主導的高鐵設計領域的一枝獨秀,她經常對女同事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的肩膀或許并不強壯,但我們的智慧與毅力并不輸于男性?!弊黾夹g工作最忌浮躁,CRH380A在試驗階段遇到了牽引力方面的問題,技術人員一直在調試軟件。一遍、兩遍、三遍……問題還沒解決,有的人已經開始毛躁了,梁建英心里也急,但作為主任設計師,她平靜地告訴大家:“別急,再來一遍!”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2月3日11時28分,CRH380A在京滬高鐵先導段跑出了每小時486.1公里的世界鐵路試運營第一速!當時,技術團隊成員分散在列車上各個定點區(qū)域做監(jiān)測,大家克制著內心的激動,等到任務結束列車停穩(wěn),同事們才盡情地握手、擁抱歡呼慶祝,梁建英表面雖然平靜,但拿著步話機的手卻握出了汗,因為她比誰都緊張。
梁建英在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發(fā)布儀式上
梁建英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高速列車是反復試驗出來的,只有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試驗,才能確定高速列車在高速動力條件下的動態(tài)行為、性能和規(guī)律。所以她和團隊成員經常在全國各地奔走進行實地試驗,時而感受北國的數九寒天,時而體驗南方的酷暑悶熱。
2009年7月,梁建英和團隊成員在湖南進行為列車提供動力的牽引系統(tǒng)組合試驗,正值高溫季節(jié),試驗場所炎熱潮濕,許多人身上都生了濕疹,吃住也很不習慣。幾天下來,團隊的人開玩笑說“比吃減肥藥瘦得還快?!?/p>
困難并沒有讓梁建英和同事們退縮,在線路制動試驗中,列車停在野外,路軌兩側沒有站臺,路面距離車門1.5米高,梁建英下車到地面檢查車輪時,由于連日勞累,腰突然就無法動彈了,她艱難地從車下爬出來,在同伴的幫助下才回到車上。同事們勸她休息一下,但梁建英卻堅持要看到試驗結果,當時她僵硬地躺在床上,用電話與試驗人員溝通,提出試驗改進方案,直到試驗出滿意的數據才放了心。
2014年,備受矚目的蘭新高鐵CRH2G開通,這條路是在中國西北高寒風沙區(qū)域修建的首條高速鐵路,車是梁建英率領團隊專門研發(fā)的抗高寒、高溫、高海拔、強風沙、強紫外線動車組。蘭新鐵路需穿過世界鐵路風災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百里風區(qū),這里平均每年200多天風力超過8級,最高風力達到12級。
梁建英率領的動車組的試驗,特意選在了百里風區(qū)天氣最惡劣的時間段,驗證列車是否會出現(xiàn)傾斜,梁建英團隊一邊采集數據一邊現(xiàn)場分析列車在此種情況下該停車還是該提速。那天,梁建英不停地在整列車廂里來回走動,體驗車輛的舒適度,不時提醒已經完成任務的同事趕緊休息,而她自己一直堅守到次日凌晨3點。有一個線路試驗段位于一處完全未整修路面的野外,路軌兩側都是砂石,跑一趟下來,輪子上布滿了細小的沙粒。梁建英每天晚上鉆到車廂底下,仰著頭清灰,弄得滿頭滿臉都是灰。
梁建英在進行技術指導
因為職業(yè)的關系,梁建英出差時喜歡乘坐火車,以考察所乘列車的速度及性能,尤其重視火車的穩(wěn)定性。曾經有網友曬出在高鐵上所做的兩個試驗,一個是把一元錢的硬幣立在桌子上,硬幣能直立起來,還有一個就是在桌子上放杯水,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杯子里的水一點也沒有溢出來,這些都從側面證明了中國高鐵的穩(wěn)定性。
2015年11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同乘坐中國高鐵,李總理和貴賓們乘坐的就是CRH380A高速動車組。CRH380A成為國家領導人“推銷”中國高鐵時亮出的一張金光閃閃的“名片”,作為主設計師,梁建英很自豪。
梁建英在觀察研究火車頭設計模型
2017年9月21日,梁建英和同事們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復興號“飛龍”列車,在京
滬鐵路以350公里的運營時速正式發(fā)車運行,復興號修長的流線型車頭一亮相便得到了極大關注。
梁建英說,復興號的頭型設計不僅是為了好看,更要解決空氣阻力問題,當動車組在350公里時度下高速運行時,90%的阻力來自于空氣。為了減少空氣阻力,攻克技術難題,梁建英和研發(fā)團隊共設計了46種概念頭型方案,并通過大量的仿真計算、風洞試驗,以及動模型試驗,反復評估技術指標與文化特性,最終確定了“飛龍”方案。復興號“飛龍”的車頭曲面造型十分復雜,這中間需要80多塊蒙皮拼接起來,這80多塊蒙皮的形狀是各異的,總共需要3000多條焊縫,焊縫的總長度加起來將近600米。在研發(fā)人員的不懈努力下,復興“飛龍”號最終不負眾望,以雄傲的身姿展現(xiàn)在世界面前。
最讓梁建英自豪的是,復興號高速動車組以350公里時速運行時,人均百公里能耗僅為3.8度電,相當于客運飛機的1/12、小轎車的1/8、中型客車的1/3,這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指標。
2014年,中德軌道交通技術聯(lián)合研發(fā)中心開始籌建,梁建英率領的中方團隊和德方團隊在共同研發(fā)、人員培養(yǎng)方面深入探討,有時爭得面紅耳赤。談判中,梁建英始終強調,這是一次強強聯(lián)合,不是一方依賴于另一方的合作,梁建英讓對方一步步地意識到,中方對所有的軌道產品都非常熟悉,而德方擅長非金屬材料的應用,只有各展所長,才能共贏。為了讓雙方的合作不只是“一錘子買賣”,談判進入僵局后,梁建英往往能通過女性的靈巧和柔性,轉變僵持的場面,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共識。
2014年底,去德國再次洽談合作事宜時,梁建英竟“暈車”了,在火車上吐得一塌糊涂,暈車的原因就是她前段時間反復倒時差,身體嚴重透支。在梁建英的努力下,兩年后,中德軌道技術聯(lián)合研發(fā)中心最終成立,接下來,梁建英帶領團隊先后建立了中泰、中德、中英軌道交通技術聯(lián)合研發(fā)中心,讓技術先行帶動中國高鐵“揚帆遠航”,讓全世界領略中國“智”造的魅力,助力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計劃。
梁建英在同事眼中是個“女漢子”,其實,她骨子里是個小女子,喜歡一切美的東西。一次,梁建英到同事辦公室商量事情,看到他辦公桌上的仙人球非常漂亮,就央求同事幫她也栽了一盆,帶回辦公室細心侍弄。
梁建英工作時習慣泡一杯大棗水,她美美地告訴同事們泡棗的“秘密”其實來自婆婆的生活經驗:“每天三顆棗,青春永不老!”平時,梁建英也喜歡網上購物,看到女同事包包漂亮了,就問她在哪里買的,也會立即下單買一個。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的時候,丈夫給梁建英獻上一束玫瑰花,梁建英心里美得不行。
為了攻克一道道難關,每日“朝八晚九”、沒有節(jié)假日成為梁建英和團隊成員的生活常態(tài)。他們常常為了論證一個方案、分析一個試驗結果而通宵達旦。很多時候,梁建英下班回家,女兒已經睡下,早上往設計室趕時,女兒還沒有起床。
一次,梁建英忽然接到女兒的電話,以為女兒有什么事情。女兒卻說,她沒別的事情,就是想讓媽媽陪她吃頓飯。這點小小的請求對于別人來說當然算不上什么,可對于梁建英來說,當時正處在研發(fā)最緊要的時刻,她作為主設計師,不能脫離工作崗位。
最讓梁建英愧疚的是,女兒6歲生日時,她本來想提前回家和女兒一起過,可是因為一個關鍵技術參數沒有處理好,梁建英和同事們集中攻關,就把女兒生日的事情給忘了。當梁建英換下工作服準備回家的時候,才想起當天是女兒的生日。趕到家已經10點多了,女兒已經睡熟。
婆婆說,女兒一直眼巴巴地盼著媽媽歸來,蛋糕也不讓切,非得等媽媽回來再切。等到實在困得不行,女兒趴到床上就睡著了。看到女兒印著淚痕的小臉,梁建英滿心愧疚。轉眼,女兒已經初中畢業(yè)了,沒有梁建英的照顧,她變得很獨立,可梁建英心里卻很遺憾,因為她失去了陪伴女兒成長的機會。
好在女兒很理解梁建英的工作。梁建英清楚地記得,有一天晚上,女兒指著電視上飛馳而過的動車組喊道:“媽媽,你的車!”當時,梁建英的心中充滿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梁建英說,她能走到今天,是趕上了國家高速鐵路事業(yè)發(fā)展的好時機,是機遇讓她有了展示才華的舞臺,是團隊讓她獲得了攻堅克難的力量,她要感謝這個時代,也要努力使自己無愧于這個時代!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