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占方
梅樹含苞待放之際,我從東北來到南京小住,瞅著寫作閑暇之時,漫步古秦淮。
古秦淮即秦淮河畔,她不只因秦淮河的波光燈影,文德橋的月色而風(fēng)情萬種,更是夫子廟、江南貢院、烏衣巷、王導(dǎo)謝安紀(jì)念館故居等先賢巨卿、文人墨客居處所在地,而成為江南文化的亮點(diǎn)。
一踏入那吳韻悠悠的秦淮人家的大街上,古色古香的晚晴樓、天圓樓、金陵春等樓堂讓人目不暇接,衣著紅衣青禮帽的黃包車伕輕捷地穿行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更讓人醒眼的街上走來了衣著漢服的公子小姐,他們長衫飄飄,襦裙翩翩,恍然讓人回到了漢風(fēng)浩蕩的時代……
沿著“淮水通幽燈搖畫船載歌來”的秦淮河畔,恰巧來到清代戲曲家孔尚任傳奇劇《桃花扇》中,頗有民族氣節(jié)的“秦淮八艷”之一的名媛李香君故居。
李香君故居又名媚香樓,佇立夫子廟來燕橋南端,背依秦淮河,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好一處水韻情懷的清代河廳小樓。
李香君,1624年(明天啟四年)生于蘇州吳宅。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后因閹黨治罪,家道敗落。李香君八歲時飄泊異鄉(xiāng),隨養(yǎng)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十六歲時李香君雖身處南京煙花柳巷,但名聲清白,氣質(zhì)文雅,對琴棋書畫、諸子百家頗有修養(yǎng)。她卓爾不群,鄙視金錢、地位等庸俗的擇偶標(biāo)準(zhǔn)。
380年前的一天中午,清初文章三大家之一的侯方域赴南京應(yīng)試后,漫步秦淮河畔,忽然飄來一縷幽靜而澹遠(yuǎn)的琴聲,那琴聲貼近靈魂,袒露心靈。他便尋聲步入清雅的媚香樓,但見一位身姿嬌小的女子雙目含情,兩手應(yīng)弦,那琴聲“如清泉白石,皓月疏風(fēng)翛然自得,使聽之者游思縹緲……”。又見迎面墻上懸掛一幅"寒江曉泛圖”,那雪霰彌漫的清江之上,一葉孤舟蕩于江心,好一片悠遠(yuǎn)淡泊的意境!侯方域不由問道“此畫何人大作?"李香君羞澀地說“是小女涂鴉,不足為道?!焙罘接蛄r被這位性慧心靈的青樓女子的才華所折服,于是,從這幅神韻的丹青伊始,兩人互相傾慕,互為知己,雙雙墜入愛河。臨行,侯方域?qū)⒁槐U花牙骨白絹宮扇即“桃花扇"送給李香君以表心跡。并贈詩一首:
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瑤池一枝蓮。
在李香君的廳室,我獨(dú)自流連琴房中幾案上她曾經(jīng)撫過的古琴,那桐木的琴身耀耀放出昔日的輝光,那跳動的七弦“清、靜、和、遠(yuǎn)”的聲韻仿佛回蕩耳畔,就是這弦上恰存貞潔衷情的古琴情曲,打動了知音侯方域,在秦淮河畔,開始了一段纏綿哀艷的愛情。
按當(dāng)時風(fēng)俗,侯方域費(fèi)盡心機(jī)借了一筆重金,付了彩禮又舉辦了一個隆重的與香君的婚禮儀式。然而借他重金的人卻是位在政治上別有用心的欲收買侯方域政治立場的陰險(xiǎn)之人。理智清醒的李香君察覺后,不惜變賣了心愛的首飾,又從姐妹那里借來錢讓侯方域立時還回了那筆重金。
自此,秦淮月涼如水,落梅勝雪。侯方域?qū)以饷鞒⒓槌计群?,被迫投奔他鄉(xiāng)。李香君也被奸臣逼嫁他人,孤苦的香君以死抗?fàn)?,頭撞廊柱,血濺桃花扇,最終脫身毅然出家……
從充滿李香君生命氣息的媚香樓步出,讓我辨識了李香君這位氣質(zhì)如蘭、貞烈氣節(jié)的名媛,也顛履了古代青樓女子令人輕慢風(fēng)流的舊看法。回眺李香君故居,雖然昨日的時光已經(jīng)遠(yuǎn)去,可是,秦淮河的流水依然縈繞清初這座風(fēng)塵才女的媚香樓。那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清王朝早已煙消云散,可是,媚香樓卻依然沐浴世紀(jì)輪回的月華,正是“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今天的人們依然能夠從李香君的故居了解香君,走近香君,認(rèn)識香君。秦淮河正因?yàn)橛辛瞬抛蛹讶思冋娴膼矍楣适?,才水韻悠悠,楚楚動人…?/p>
北喬說:河流以流動的方式儲存時光。目注緩緩流淌的秦淮河,昔日的情景猶然在目,我恍然聽到媚香樓上那若有若無的不可相忘的悠婉琴聲,一陣陣彌漫在歲月過往的秦淮河上……
就是這千年不輟的琴聲,讓我在烏衣巷“王導(dǎo)謝安紀(jì)念館”欣賞“王家書法謝家詩"即王羲之書法、謝靈運(yùn)的山水詩篇時,又一次聆聽那穿越時空,回蕩耳畔的七弦之韻……
原來紀(jì)念館中有衣著漢服為參觀游客拍照的節(jié)目,那悠遠(yuǎn)的古琴樂聲就是從那里傳出,我不由步入那溫馨明亮的攝影化妝室,但見兩位衣著艷麗漢服的年輕女子正在案幾旁梳妝發(fā)式。唯有一位梳妝雙Y頭、衣著淡粉漢服短衫、乳色短裙的淑逸嫻華姑娘,正側(cè)坐在潔白氈墊上,如一株冬梅皎然盛放,她纖纖玉指輕撫七弦,那舒緩的南風(fēng)琴曲如小河漣漪,紋粼漾漾,縈繞在秦淮河上……宛然香君的桃花香扇搖曳著秦淮河上的燈影,點(diǎn)亮著后人去尋找媚香樓里那一縷幽幽的香魂……
移時,我的眼前不由浮現(xiàn)出李香君撫琴的音容笑貌……
我向香君走去……
她那一曲牽連古今的七弦之情曲,讓我恍惚回到了明朝的那個夜晚,也讓我的心如侯公子一樣聽其音而動其心,體驗(yàn)著一個公子怦然頓生的傾慕之情……
姑娘雖未鳳冠霞帔,可是在撫琴的意境中,她的嫣然一笑,頸項(xiàng)微轉(zhuǎn)對你的青睞,宛如香君嬌美的面龐,在眼眸中點(diǎn)燃了愛的火苗,才華與容貌的交融,在桃花扇中放出耀眼的光芒。
此刻,我注定自己就是香君的知己侯方域。在三百多年前的那個夜晚,侯公子就是這樣的姿態(tài)站在船舫上,聽著秦淮河中搖櫓的槳聲,掠過綠柳依依的岸邊,一路尋到了香君的琴案前……
她那稟天質(zhì)之至美的琴聲不僅飄蕩空中,而且入耳入心,叩擊著我的靈魂與體魄。一個風(fēng)花雪月中的風(fēng)塵女子,將“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靈魂演繹成具有民族氣節(jié)的剛烈女子。家在哪里?八年的流離顛沛,堅(jiān)貞操守在重逢后的淚眼婆娑中,她以為用癡情的等待,歲月的煎熬,可以換回重新的開始,可以重新用灼熱的身體叫一聲“相公”來結(jié)束這一切苦難時,只可惜,侯公子脫下氅衫,香君看見的侯方域身著清服已變節(jié)投清時,她的心徹底死了,那個風(fēng)流倜儻、才華橫溢的侯公子再也不是八年前的那個公子了,她撕碎了定情之物——桃花扇,扇上的血和淚飄向了遠(yuǎn)方……
身畔,琴聲戛然而止,偌大的化妝室中,唯有我虔誠地欣賞她的琴音,欣賞她的娟秀氣質(zhì),我自知自己體貌形穢,又是她所素昧平生的游客,但是,我們似乎有著一種默契,一種知音,一次意料之外的必然邂逅——遂然相逢何必曾相識,卻因絲桐典雅,音希意永,讓我從幽弦中從審美中面對永恒的時光,喚醒對生活的尊重,對愛情的重識……雖為莫逆之交。她告訴我她姓邱,為了對她的尊重,我僅吐露一個句子:我是東北的。最后我們欣然合了影。
后來,那兩位梳妝好了的身著漢服的姑娘也來撫琴,雖然有大家名媛之風(fēng)韻,卻僅按弦虛浮,音則不能成其妙,未能把人與琴相得相合相互渾然……此兩位麗人對七弦僅是欣慕而已。
看來自古以降,才女是不可多得的,能夠亦詩亦韻亦端莊的芬芳才女更是鳳毛麟角。今朝于秦淮河畔,乘興走進(jìn)李香君故居認(rèn)識香君,又于秦淮河畔聆聽三百余年前的幽弦清音,邂逅南國才女小邱,令人恍然重逢媚香樓的七弦麗影。
宗白華在《樂觀的文學(xué)》中說“沒有愛力的社會沒有靈魂”。又說“‘愛是增長‘生命力的”。
自此,秦淮河畔那媚香樓的麗影,那縷縷飄渺的南風(fēng)琴曲,宛然跨越數(shù)百年,一次次呈現(xiàn)在眼前,一陣陣回蕩耳畔,縈繞心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