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兩彈一星”精神及其對中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的啟示

      2019-08-13 04:00李鑫
      黨史博采·理論版 2019年7期
      關(guān)鍵詞:兩彈一星

      [摘要]陳能寬,一個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人們熟悉的是他是國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人們陌生的是他隱姓埋名數(shù)十載,埋頭大漠深谷的崢嶸歲月里的每個日日夜夜,一個湘西男兒懷著對國家的赤子深情走完了他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鞠躬盡瘁的一生。作為“兩彈一星”功勛陳能寬院士的家鄉(xiāng)人,有責任、有義務、有使命將前輩的偉大精神傳播好、傳承好,發(fā)揚好。

      [關(guān)鍵詞]許身為國;“兩彈一星”;陳能寬

      [作者簡介]李鑫(1985-),男,土家族,湖南慈利人,湖南省慈利縣委黨校,講師,本科,主要從事黨史黨建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 G31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7-0006-03

      陳能寬,湖南慈利縣人,1923年生,男,中共黨員,金屬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能寬1947年赴美國留學,1950年獲耶魯大學物理冶金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先后在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二機部第九研究院、核工業(yè)部科技委、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工作。并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發(fā)明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與“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一、志存高遠的求學經(jīng)歷

      在湖南西部,有一個因“土俗淳慈,產(chǎn)物得利”而聞名的小縣城,曰慈利,在慈利的西北部有座風景秀麗的古鎮(zhèn)——江埡,因九條溪流匯聚于此,又名九溪。自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設立九溪衛(wèi)以來數(shù)百年,一直是湘西北著名的軍事重鎮(zhèn),小鎮(zhèn)三面環(huán)水,依山而建,民風淳樸,商業(yè)茂盛,為全縣第二大鎮(zhèn)。1923年農(nóng)歷3月28日,陳能寬就出生在這座小鎮(zhèn)。陳能寬家庭稱得上書香世家,雖生在農(nóng)村,但世代半耕半讀。父親陳秉一,天資聰穎,見多識廣,性格敦厚耿直,好俠仗義,善于化解各類鄉(xiāng)鄰糾紛,深得鄉(xiāng)里稱頌。他還經(jīng)常給子女們繪聲繪色地講述中國古代傳統(tǒng)故事,如“孟母三遷”“孫融讓梨”“岳母刺字”等,同時要求子女背誦唐宋詩詞,從小培養(yǎng)子女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所以陳能寬濃厚的文學情結(jié)和詩人情懷就源于童年時期父親的教育熏陶。

      陳能寬在家鄉(xiāng)江埡讀完六年小學,小學時成績非常優(yōu)異,考初中時卻大意失荊州,未能考上心儀的雅禮中學,只考取了常德雋新私立中學。為此,他難過的大哭了一場,父親也嚴肅地批評教育了一番,最終還是出資送他上了私立的雋新中學。當時交通極為不便,從江埡到常德有270里,要跋山涉水走三天,1936年9月年僅13歲的陳能寬獨自背著行李,揣上干糧,負重數(shù)十斤,硬是從江埡大山里一步一步走到了常德雋新中學。

      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戰(zhàn)爭的炮聲打亂了平靜的校園生活。1938年10月,常德城區(qū)屢遭日機轟炸,學校被迫疏散到沅水以北的周家大屋。到了1939年,由于戰(zhàn)亂,學校被迫停辦,陳能寬只好跟隨逃難學生一路來到沅陵,這一路上遭受日軍狂轟亂炸,死傷遍地,飽受流亡艱辛,幸運活下來的陳能寬恰好趕上從長沙遷來沅陵的雅禮高中少量招生,經(jīng)過雅禮中學嚴格的選拔考試,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雅禮中學讀高中。

      1942年,陳能寬因?qū)W業(yè)成績優(yōu)異,特別是英語和理科成績很好,獲得保送資格,中央大學、浙江大學、交通大學等知名大學向他敞開懷抱,陳能寬最終選擇了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前身)礦冶工程系。

      1946年,陳能寬順利從唐山工程學院畢業(yè)。值得一提的是,在校期間,陳能寬與同年級的土木系女生裴明麗相知相戀,兩人于1946年4月喜結(jié)連理,從此兩人相濡以沫,相伴終生。

      分析陳能寬的求學之路,從1936年入初中開始,到雅禮讀高中,再到讀大學,一直到1946年大學畢業(yè),陳能寬的十年求學路,都是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抗爭與憂患當中度過的。他是在炮聲中,在顛沛流離的搬遷當中,在艱難困苦的生活磨難中,走過了從中學到大學的十年生涯。

      可以說這十年的經(jīng)歷,山河破碎的慘狀與陳能寬以后義無反顧的沖破層層阻礙留學回國,以及克服重重艱難困苦研制原子彈是有著莫大關(guān)系的。

      大學畢業(yè)后,因為成績優(yōu)異,他被分配到天津煉鋼廠當化學分析員。這是一個剛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的有名氣的大廠??墒菆蟮胶笏l(fā)現(xiàn)工廠的煙囪并不冒煙,全靠從東北買來鐵絲加工成各種釘子維持,面對這樣蕭條落后的工業(yè),陳能寬不免黯然神傷。1947年春季,留學考試剛好恢復,他和妻子裴明麗一并參加考試,都被美國幾所大學錄取,他們最終選擇了慕名已久的耶魯大學。

      旅居美國期間,陳能寬用時不我待的精神,用短短3年時間就在耶魯大學獲得了物理冶金系碩士和博士學位,1952年10月,陳能寬與R·B·Pond教授合作發(fā)表了《金屬晶體中滑移線傳播的微觀電影顯示》一文,當即引起了《紐約時報》科學記者的重視,在頭版上給予新聞報道。①這項研究被公認為是金屬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個創(chuàng)舉,得到了國際冶金界同行的廣泛認可,也正是通過這篇文章奠定了陳能寬在金屬物理領(lǐng)域不可動搖的先驅(qū)地位。

      這時候的陳能寬,已是公認的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有著自己的別墅,薪水也比較可觀,夫妻在美先后又生下了一個女兒二個兒子,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生活過的很滋潤。但是,在旁人眼里春風得意的陳能寬卻歸心似箭,一心只想回到自己的祖國。

      二、磨難重重的歸國之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了,許多海外游子響應祖國號召,回國參與新中國的建設。有著赤子之心的陳能寬計劃取得博士學位后回國,可是到1950年他獲得博士學位后,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杜魯門總統(tǒng)派第七艦隊封鎖了臺灣海峽,兩國隨即進入了敵對狀態(tài),這使得陳能寬有國難回,但始終沒有打消他回國的念頭。

      陳能寬要求回國的想法和在美國的活動引起了美國移民局和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注意和阻撓。美國政府不斷對他采取監(jiān)視居住、調(diào)查騷擾、栽贓誣陷、限制離境等各種手段。

      以至于1950年陳能寬在收到小妹陳能淳要求他回國的信件時,他在回信中意味深長的說:“我現(xiàn)在在美國是經(jīng)常有人光顧的人,不是像小學生一樣背起書包想回家就能回家的,請你放心,我一定力爭盡早回到祖國懷抱,與親人團聚。”

      也就在1952年,陳能寬終于爭取到了一個機會。他與工作上的領(lǐng)導馬登教授談好,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去作“交換教授”一年。伯明翰大學也愿意派一個人到美國來,這樣,陳能寬如果能離開美國到英國去,就可以想辦法到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去,離回家之路近了一大步。1953年5月1日,英國回信來了,寄來教授聘約,陳能寬一家人高興極了,準備動身去英國。

      就在陳能寬把船票都買好的當口,移民局不僅不批準離境,而且采取了狠毒的辦法,忽然下了一道控告陳能寬的命令,說他幾年來一直訂閱紐約親中國共產(chǎn)黨的《華僑日報》,是被解散了的留美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的組織者之一,并根據(jù)其他保密資料,認為陳能寬繼續(xù)在美國停留,對美國國家的安全不利,所以決定要驅(qū)逐陳能寬“判務出境”。

      陳能寬接到這個控告的命令后,既憤怒,又緊張。經(jīng)過仔細分析后,家里人認為“驅(qū)逐出境”是假,扣留在美是真。陳能寬倒是樂意被“驅(qū)逐出境”,這樣便可以回國了。問題是移民局找他顯然只是阻止他到英國去,是一種威脅警告,背后的目的仍是不讓他回到中國。

      美國在判務出境命令上,還留有一個圈套,“假如本人不服本區(qū)移民局判決,可在十日內(nèi),向華盛頓移民總局,依法起訴……”。事已如此,陳能寬不得不延請律師,進行申訴了。在申訴期中,原希望到英國去的計劃也成為了泡影。

      官司打了半年,陳能寬為了避免失去人身自由,被押解到外僑集中營去,在法庭面前,只好被迫說謊,不承認回大陸的企圖,他推諉對政治無興趣,拒絕正面回答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看法,還被迫停止訂閱《華僑日報》和《新世界評論》期刊。回國后陳能寬每每回想起來這些,都對美國當局充滿了憤慨。

      1954年1月,律師轉(zhuǎn)來移民局的通知,陳能寬勝訴了。這個時候移民局也已轉(zhuǎn)換態(tài)度,暫停判務出境。并且還給陳能寬一張永久居留證,美國這種可恥的行徑可以說是威逼之后的利誘了。但留的住他的人卻永遠留不住他想回國的赤子之心。

      時間到了1955年9月,中美兩國經(jīng)過長時期的談判,在日內(nèi)瓦達成“交換平民及留學生”協(xié)議,當時陳能寬是在美國報紙的一個小角落里看到了這條消息,極為振奮,當時很多美國朋友勸阻和挽留他,他和妻子商量后覺得應該立刻走,免得夜長夢多。星期五下班后,他們一家直奔匹茲堡火車站,登上去紐約的火車,買了回國的船票。

      有些美國朋友對他急于回到貧窮落后的中國不解,他回答道:“新中國是我的祖國,我也沒有辦法不愛她。這種誠摯的愛,就象是被愛神之箭射中了一樣,是非愛不可的。”

      陳能寬終于在1955年11月25日,帶著全家大小五口人乘威爾遜總統(tǒng)號輪船,從舊金山經(jīng)檀香山、日本、菲律賓、香港,于12月16日抵達深圳,實現(xiàn)了盼望已久的回國愿望,在北京受到了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周恩來親自接見了他,當?shù)弥惸軐捴挥?3周歲時,周恩來高興的說:“你這么年輕,回來為祖國做事,真是太好了?!?/p>

      1955年底,陳能寬回國后,在中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工作,繼續(xù)從事金屬物理研究,是金屬物理組的負責人。

      1960年6月,時年37歲的陳能寬,正是思想境界、學術(shù)水平均已接近成熟的年齡,多年的學術(shù)研究進入收獲季節(jié),卻突然接到一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通知:調(diào)入第二機械工業(yè)部核武器研究所,參加中國核武器研究。

      三、兩彈突破 功勛卓著

      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一方面是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shù)落后,百廢待興。另一方面,帝國主義不甘心侵略政策在中國的徹底失敗,他們除了在經(jīng)濟技術(shù)上對新中國實行全面封鎖外,還在軍事上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

      因此,1956年7月,周恩來向毛澤東、黨中央報告,建議成立原子能事業(yè)部。同年設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機械工業(yè)部,1958年改為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當時的部長是宋任窮。在1957年10月,中國與蘇聯(lián)簽訂了《國防技術(shù)協(xié)定》,也就是幫助中國發(fā)展核武器,包括派專家指導、提供生產(chǎn)原子彈的全部技術(shù)資料等等,但是到了1959年6月蘇聯(lián)突然單方面中止協(xié)議,拒絕向中國提供任何關(guān)于原子彈研制方面的技術(shù)援助,并在1960年撤走了在核工業(yè)系統(tǒng)工作的全部223名蘇聯(lián)專家,帶走了重要圖紙資料。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周恩來提出“他不給,我們就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八年時間搞出原子彈?!?/p>

      所以1960年6月陳能寬奉命調(diào)入第二機械工業(yè)部核武器研究所,也就是當時的第九研究所。

      也就是從此刻起,陳能寬開始隱姓埋名,在國際學術(shù)界與中國科技界銷聲匿跡達25年之久。他與家鄉(xiāng)親人的聯(lián)系驟然減少了。甚至將近三十年的時間都沒有和家里通信,往來更是沒有。正如他的兒子陳子浩說的:“他很清楚,他不能和老家人見面、聯(lián)系。人家問他:‘你現(xiàn)在在做什么(工作)?你到哪兒去了? 你說他該怎么回答?不回答就是得罪人。于是就不聯(lián)系了。”

      由于常年出差很少回家,愛人裴明麗在家經(jīng)常教育幾個孩子說:“爸爸來了就來了,走了就走了,不要總是哭哭啼啼的?!?/p>

      裴明麗她自己的工作也是變動頻繁。她原來在力學所工作,后來調(diào)到中科院科技校從事教學工作。原本單位是在北京中關(guān)村地區(qū),還能照顧到家里,后來,科技校簽到懷柔,無法照顧到家庭。家中一度只留下四個孩子和一個保姆。兒子陳子浩回憶說:“我們是兩個星期見一次媽媽,一年見一次爸爸?!?/p>

      由于國家的需要,陳能寬對遠離親友、隔絕親情的這種犧牲,內(nèi)心一定是極其痛苦甚至是撕心裂肺的。而這種犧牲對他的家庭來講,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換來的是子女的教育作父親的一再缺席,所以有一種犧牲叫終生遺憾。

      陳能寬奉命調(diào)到九所之后,擔任了二室主任。當時,有關(guān)核武器理論研究方案已經(jīng)初步確定,急需通過實驗尤其是爆轟物理實驗加以檢驗和證實,這個就是陳能寬當時承擔的主要任務。而在1960年,中國學術(shù)界在爆轟物理方面的實驗經(jīng)驗和積累接近于空白。

      這個新的職責要求陳能寬放棄已經(jīng)卓有成就的金屬物理專業(yè),轉(zhuǎn)為原子彈爆轟專業(yè),也就是研究如何用炸藥引爆原子彈。隔行如隔山,一切都要從頭學起,白手起家,陳能寬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可想而知。

      就這樣,陳能寬邊學邊做,帶領(lǐng)30多名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團隊在北京以北,長城腳下的17號工地,開始了原子彈研制中的“爆轟”物理實驗。

      就是在那樣一種極其落后的技術(shù)條件下,在吃不飽飯也避不了寒的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過一年多上千次的試驗,陳能寬和他的攻關(guān)隊伍終于在1962年9月初步完成了任務:原子彈的起爆元件獲得重大突破,基本上驗證了研制原子彈爆轟的“內(nèi)爆法”的可行性。

      1962年底。隨著實驗的規(guī)模擴大,危險性的增加,17號工地已經(jīng)不符合繼續(xù)工作的條件了,1963初,陳能寬又率領(lǐng)一支更大的攻關(guān)隊伍進軍祖國西北青海221廠,向更高的臺階沖刺。但是這里條件惡劣,平均海拔3200米,氣壓低,缺少氧氣,使人胸悶氣短,開水只能燒到80度,煮飯半生不熟,經(jīng)常風雨交加,冰雹大作,一年中有八九個月要穿棉衣。

      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過一年多的準備,陳能寬團隊于1964年6月6日,首次實物全尺寸爆轟試驗在221六廠區(qū)進行。這次試驗不僅要檢驗前幾次試驗成果,也將驗證幾年來爆轟物理的理論工作,它的成敗決定著國家核試驗能否如期進行。

      試驗的結(jié)果是圓滿成功的,這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試驗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這也是對陳能寬等爆轟物理研究人員這四年來所做工作的最具權(quán)威性的鑒定和評價。

      1964年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甘肅酒泉的一個秘密工廠裝配出來,通過專列運送到了馬蘭核試驗基地。

      1964年10月16日,試驗基地主控站操作員按下了電鈕,十秒鐘后,強光一閃,火球迸放,隨著隆隆的巨響,巨大的蘑菇云騰空而起,中國依靠自己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爆炸成功的那一刻,實驗基地現(xiàn)場也是一片歡騰。陳能寬百感交集,想說的話很多,但說不出來。陳能寬情不自禁地拿出懷中的筆記本,記下“東方巨響”幾個字,還有一句話的感想:“神州日月增光”。②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陳能寬又馬上投身原子彈武器化和氫彈的攻關(guān)中。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時,陳能寬是試驗現(xiàn)場的總負責人之一。1980年,陳能寬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由他參與領(lǐng)導進行的“聚合爆轟波人工熱核反應研究”,獲得全國自然科學一等獎。1986年,他同鄧稼先一起,作為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的領(lǐng)獎代表,登上主席臺,接受了國家的最高獎勵。也就直到這一天,大家都以為死了的陳能寬才又回到公眾的視線。1987年,陳能寬任國家863—410主題專家組首席科學家,這一年,他已64歲。

      陳能寬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科學大師,是中國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在近一個世紀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他不僅為中國科技事業(yè)、國防建設建立了不朽功勛,更以赤膽忠誠的愛國情懷、淡泊名利的價值追求、嚴謹求真的科學品質(zhì),深刻展示了一代科學大師超凡的人格魅力。陳能寬雖然離開了,但他崇高的人格風范卻歷久彌新、光耀后人,永遠是人們立身做人、治學研修、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光輝旗幟。

      [注釋]

      ①吳明靜,凌宴,逄錦橋.許身為國最難忘:陳能寬.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版,2015:第49頁.

      ②陳能寬自述.見: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自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歡
      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精神
      “兩彈一星”民族驕傲
      從“兩彈一星”研制歷史看“國之大者”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中國青年英才論壇在青海舉行
      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錢學森
      慶?!皟蓮椧恍枪转務隆鲍@得者王希季院士百歲華誕
      青海高校開展“兩彈一星”精神教育與傳承策略的實證研究
      20年來國內(nèi)關(guān)于“兩彈一星”精神的研究綜述
      緬懷“兩彈一星”元戎程開甲
      “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英山县| 江口县| 大悟县| 扎兰屯市| 凤山县| 瓦房店市| 泊头市| 会同县| 武山县| 宜川县| 姜堰市| 屯昌县| 日土县| 台湾省| 白山市| 永泰县| 新郑市| 三门峡市| 始兴县| 泸西县| 巴里| 嘉兴市| 乳山市| 邵阳市| 喜德县| 洛南县| 定结县| 遵义县| 全州县| 乐平市| 巨野县| 禄丰县| 邵阳市| 宕昌县| 江油市| 固始县| 吕梁市| 黔江区| 鄂托克前旗| 航空|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