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柳
摘 要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兒科護生的實踐教學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能夠提升實踐教學的水平。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教學手段開展行動導向教學,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實踐教學的成效?;诖?,本文將嬰兒沐浴法作為教學實例,分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行動導向教學。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行動導向教學 兒科護生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主要是將職業(yè)活動作為導向,將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作為核心的全新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助于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兒科護生的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在兒科護生的實踐教學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1信息技術支持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
為了明確信息技術支持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本文以熊杰平主編的《兒科護理》第一版教材為例,選擇嬰兒沐浴法這一課程,應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開展實踐教學。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采用超星學習平臺作為網(wǎng)絡教學平臺,開展行動導向教學。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第一,布置課前任務。在開展嬰兒沐浴法的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利用超星學習平臺進行微課視頻的發(fā)布,并在微課視頻中明確嬰兒沐浴法的課前任務。學生需要登錄超星學習平臺,觀看教師上傳的微課視頻,并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課前任務。針對嬰兒沐浴法這一知識點,教師需要開展小組教學,按照每組7-8人的規(guī)格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每名小組選出一名組長,由組長負責小組成員的課前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查工作,確保所有學生都開展課前預習,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課堂教學。針對嬰兒沐浴法這一課程,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教學和小組合作法開展課堂教學,并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堂學習任務。學生需要通過角色扮演、分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可以加深對護理知識的認識,培養(yǎng)其護理實踐技能。在實際的嬰兒沐浴法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者電子白板觀看實踐操作的視頻,并反復觀察自己難以掌握的部分,以此提升自身操作的熟練度。同時,學生可以將自身的操作用智能手機錄制下來,并在操作完成后與標準操作進行對比,從而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斷完善學生的護理操作,提升其實踐能力。在上述教學過程中,由教師擔任“引導人”的角色,學生則是“主體學習者”,在“引導人”、“主體學習者”的配合下完成學習。
第三,教學評價。在各個學習小組熟練掌握嬰兒沐浴法的相關操作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按小組展示操作內容,并使用攝像設備進行過程錄制。所有小組展示完成后,開展多元化的評價,主要包括組間互評、組內互評以及學生自評這三種。在評價環(huán)節(jié),可以邊評價,邊播放視頻錄像,引導學生再次回顧、分析、體會,對于難度較高的普遍性問題,集中講解、評價,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的護理操作,提升其實踐能力。
第四,課后拓展,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需要在超星學習平臺中為學生提供嬰兒沐浴法相關的操作視頻,并平臺中布置多樣化的自測題,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豐富其護理操作理論,促進兒科護生的全面發(fā)展。與此同時,在課后拓展階段,學生和教師可以利用超星學習平臺、微信或者QQ等網(wǎng)絡媒介,對嬰兒沐浴法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從整體提升實踐教學成果,改進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提高實踐教學的針對性。
2信息技術支持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對兒科護生實踐能力的培育效果
為了明確信息技術支持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對兒科護生實踐能力的培育效果,筆者選擇某醫(yī)學院校護理專業(yè)的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A、B兩個班級的學生均為60名。A班作為試驗組,采用信息技術下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開展教學;B班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其教學流程如下:教師示范嬰兒沐浴法的護理操作流程,并講解相關的操作要點;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在學生練習期間給予相應的指導,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行為;最后由教師總結該課程的要點,完成教學。兩個班級的嬰兒沐浴法教學同步進行,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需要對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技能考核及問卷調查,分析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的結果由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
首先,技能考核結果,試驗組的技能考核成績?yōu)?8.507.25分;對照組的技能考核成績?yōu)?6.484.37分。由此可以看出,試驗組學生在實踐技能掌握方面,要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然后,問卷調查結果,在問卷調查中,筆者主要對學生的知識接受狀況、實踐能力的提升狀況、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率等因素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問卷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顯示,在上述四種因素中,試驗組的數(shù)值均高于對照組。由此可以看出,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顯著提升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在兒科護生的教學中推廣普及。
3結論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具有顯著的教學優(yōu)勢,可以在兒科護生實踐教學中推廣應用。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教師在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時,需要合理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和微課視頻,開展信息化教學,并在課堂教學中錄制視頻,為學生規(guī)范自身的操作行為提供參考,從而提升兒科護生的實踐能力,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的護理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志勇,劉方遒.“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職工教育,2014(20):189.
[2] 孫曉婷,王麗.行動導向法優(yōu)化兒科護理教學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13(09):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