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 李學鋒
摘 要: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強大力量的當代大學生, 在隨著我國法制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必須對其進行法制觀念教育,從而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法制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將越來越突出。當前,構建和諧校園的有力保障便是建設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促進高校法制教育成果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發(fā)揮有效作用。針對目前高校學生部分存在法律意識淡薄,遵法守法仍需加強的現狀,我國高校要牢固樹立立場意識,不斷開拓新局面,切實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實踐。
關鍵詞:依法治國;高校思政;法制教育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1.180
1 依法治國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法治教育是全面實施法治戰(zhàn)略的關鍵。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既是全面實施法治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實現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現實要求。在依法治國的“新常態(tài)”下,對大學生法律教育的目標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然而,另一方面,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法治思維習慣和日常行為與高等教育背景明顯不一致。主要表現為大學生的違法犯罪現象接連出現,他們對自己的合法權利只有部分了解,使用和保護法律行為也并不都是恰當的。從這些問題影射出法治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中的重要地位[1]。
(1)高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現實依據?!案咝7ㄖ平逃褪歉鞲叩仍盒θw在校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法制教育”[2]。在我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課程,首先必須重視法制教育。不僅是為了實現教學計劃,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法律知識。對于法制國家的文明更重要的,便是培養(yǎng)懂法律的社會公民,合法行使權利的價值,使履行義務更好地與國家發(fā)展需要相結合。高校思想政治課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和愛國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有利于規(guī)范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對提高大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和社會價值感起到積極作用。
(2)法制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便是法律教育。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素質和法律信仰的提高以及大學生的法律精神培養(yǎng)主要途徑就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行使法律權益,自覺遵守國家法律制度,促進法律秩序的建立。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而長期的任務。雖然兩者的側重點不同,但它們相互促進、相互滲透和相互補充[3]。 教育目標、教育方向的互補性,教育內容的相關性和教育方法的滲透性是統(tǒng)一的。
2 以全面依法治國為契機,加強高校學生法制教育
新的法治教育時代要遵循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特別是在新時期的法制背景下更要深化和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基礎。在新時代下,習總書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思想,闡述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因此, 新階段的法制教育要堅持與時俱進, 全面貫徹依法治國思想,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重點,點面結合,強化青年法律觀念教育的制度和針對性。更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樹立遵守法律的概念,以確保行為符合公民的規(guī)則要求。依法治國通過法律教育和實踐法治的結合,從而促進中國的法治建設[4]。
3 高校學生法制意識培養(yǎng)的目的意義
(1)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法制意識觀。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yǎng)路徑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方法,提高大學生法律基礎素質,在大學生內部營造法制氛圍,使得大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更加安全和健康地學習,也可以有效地推動社會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法制教育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激勵新時代大學生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二是在開展法制教育的同時,必須強調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
(2)加強大學生學習法律的主動性。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當代大學生必須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培養(yǎng)主動學習法律知識的態(tài)度[5]。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當代大學生必須積極學習法律法規(guī)。在實踐中,學校不能再使用傳統(tǒng)的機械清空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過程中,要使法律知識的灌輸更加有趣、高效。正確培養(yǎng)大學生的基本法律素質,使兩者相互印證,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3)促進高校學生日常行為更加規(guī)范。我國當代的高校大學生, 普遍存在法律素質缺乏的現象。高校法律教育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素質具有重要作用[6]。大學生道德教育要求學生遵守當今社會的基本道德標準,成為具有較高道德素質的人,包括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大學生應提高基本法律素質,成為一個有道德素養(yǎng)的公民。
4 高校思想政治開展法制教育的途徑
通過認真實施法學教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課堂教學,大學生在理論上可以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適當組織法律制度的專項學習和討論,加深學生對法律教育的認識和對法律知識的深入了解??梢越M織法律教師和法律人員舉辦講座和報告,組織學生針對法律問題開展案例討論和征文征集活動,完善法律制度的宣傳教育體系。樹立德育一體化的理念,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方法和新的宣傳方式,將高校的法制宣傳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7],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鄧映婕.依法治國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現實困境與路徑構建[D].華東政法大學,2016.
[2]盛敏.我國高校法制教育理念構建探析[J].求索,2014(10):188-191.
[3]陶小模.思政教育視閾下大學生法制意識培養(yǎng)方法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7-08-30.
[4]王玉磊.關于法制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D].西南財經大學,2012.
[5]劉瓊.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6]杜杰.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與思想教育[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18).
[7]劉野林.培養(yǎng)法律意識加強法制教育是減少大學生犯罪的重要途徑[J].民營科技,2008(06).
作者簡介:李燁(1994-),女,陜西寶雞人,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