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
摘要 在幼兒園里,當出現(xiàn)游離于集體邊緣、言行舉止介于正常與異常邊緣的兒童,我們會稱他們?yōu)椤斑吘墐和?,家長和教師的忽視會加深兒童邊緣化的程度。有不少研究證明教育戲劇游戲是幫助邊緣兒童表達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游戲活動具有治療改善邊緣兒童現(xiàn)狀的功能。結(jié)合我園課題研究《教育戲劇活動有效促進幼兒溝通、解決問題能力的實踐探索》,利用孩子熟悉和喜歡的繪本故事人物,采用教育戲劇游戲方式對邊緣兒童進行引導和教育,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關(guān)鍵詞 幼兒園 自閉癥邊緣兒童 教育干預個案研究 教育戲劇游戲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1文獻標識碼:A
1學生背景
小軒,男,5歲,幼兒園中班。
2問題概述
(1)小軒在小小班時就出現(xiàn)問題,孩子在午睡時經(jīng)常大聲哭鬧、自言自語、唱歌等,影響了其他小朋友午休,家長陪伴了一段時間,改善效果不明顯。
(2)在園狀況:小軒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反復把玩具往樓下扔;感情脆弱、脾氣暴躁、情緒不穩(wěn)定,發(fā)脾氣時喜歡抓人和咬人;眼睛不能看著老師,視線游離;學習很難集中精神,喜歡隨意走動和拿東西玩,時不時發(fā)出尖叫聲音,影響了正常的活動秩序;放學時很怕家長遲接,看見有其他家長出現(xiàn)就大哭大鬧。
3成因分析
3.1家庭成長因素
(1)小軒是剖腹產(chǎn),在家里大多數(shù)是由老人照看,對孩子非常遷就和溺愛,孩子得不到滿足就大哭大鬧,也會出現(xiàn)打大人的現(xiàn)象,但是家長都沒有在意和找原因。
(2)父母工作很忙,和孩子的交流比較少,對孩子成長中出現(xiàn)的問題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
(3)當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情況,家長不能接受,認為這只是孩子暫時性的表現(xiàn),導致了對孩子觀察和治療的延誤。
3.2生理因素
家長在老師的提醒和督促下,到廣州中山三院檢查和評估,從分數(shù)量值上看處于自閉癥譜系的邊緣,建議上行為中心的提高班。
4輔導策略和案例分析
4.1教師轉(zhuǎn)變教育行為,給孩子營造安全、溫馨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針對小軒的情況,教師有目的嘗試幫助孩子控制容易焦慮和暴躁的脾氣,為孩子生態(tài)位的改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包括:多親近孩子,注意對孩子的包容、關(guān)注和與孩子交流的語氣等等。
案例:早餐時,小軒看見自己的圖書給拿走了,他沖過去要把書搶回來。小朋友拉著書不放:“老師說要分享的!”小軒哭鬧地說:“我不要分享!”準備去咬小朋友的手:“我要把他扔到樓下去,我要打他!”。老師帶小軒坐到安靜的地方談話,告訴他大家都帶書回來分享,只要發(fā)現(xiàn)哪本書好看,老師就講這個故事。小軒說:“你講我的書吧!”我趁機說:“克蘭西和海爾佳(繪本故事主角)都喜歡愿意分享的朋友”,小軒猶豫了一下同意了,并學習和朋友道歉,老師特意在集體面前表揚了小軒愿意分享的事情。班上幼兒看到老師對小軒的關(guān)愛,在活動中就會減少對小軒的排斥,并看到小軒的進步和優(yōu)點,也使邊緣兒童體驗到同伴群體的關(guān)注,培養(yǎng)了幼兒對待弱勢同伴有愛心助人的情感。
4.2進入孩子的游戲空間
邊緣兒童缺乏社社會技巧,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和同伴交流,甚至不能觸碰到他的玩具和身體。所以,教師要注意給他一個小空間,給他一些獨立玩具等,進入到孩子的游戲空間,陪伴孩子感受一起游戲的方法。
案例:在自主游戲活動中,小軒看見別人在玩開餐廳的游戲。他拿起各種食物在餐廳中走來走去,又拿了一堆的食物放在桌子上,然后直接塞進“鍋”里。如果有人靠近或要拿他的玩具,他就發(fā)脾氣推倒同伴。老師拿著小軒喜歡的克蘭西布袋偶請他幫忙“做”好吃的。老師扮演者克蘭西,不時在旁邊引導小軒拿菜和把吃完的菜送回去。這樣的游戲方法,既讓他看見同伴怎樣玩,他自己也有東西玩,慢慢地孩子就會進行模仿和游戲。
4.3中斷邊緣兒童的固著游戲模式,引導孩子學習與同伴合作
小軒在玩的時候,會重復做某一動作,這也是邊緣兒童的特點。老師就要在恰當?shù)臅r機中斷孩子的消極游戲,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案例:小軒在游戲中拿著積木不斷地扔進建構(gòu)區(qū)內(nèi),把大家建好的房子和大橋砸倒了,大家喊他:“停手!”但是小軒不聽。老師帶著牛的手偶,模仿牛媽媽的角色和語言撓小軒的癢癢,以轉(zhuǎn)換孩子的注意力,小軒開始投入到與老師之間的人偶游戲了。通過小軒一點點的回應,老師指導小軒和克蘭西一起給建構(gòu)區(qū)的小朋友運積木,給孩子適當?shù)墓膭詈唾澝?,幫助孩子體驗合作游戲的成功感。
有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改善同伴關(guān)系,幫助邊緣兒童感受到同伴的存在,學習與同伴交往,能改善被拒絕兒童參與集體游戲的機會。教育戲劇游戲的活動特點就是要求與同伴合作游戲表現(xiàn)角色的內(nèi)容,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有利于促進和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和表現(xiàn)能力。
4.4通過“同伴介入”游戲的方式,改變邊緣兒童在同伴中的地位
幫助孩子獲得集體歸屬感和愛是很重要的,教師采用“同伴介入”的方法,讓小軒自主選擇同伴和根據(jù)孩子的需要幫他選同伴。小軒缺乏交往技巧,但渴望加入同伴的活動。通過老師的協(xié)調(diào)和幫助,小軒觀察同伴的游戲過程和友好合作行為,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的方法。
案例:在教育戲劇游戲“克蘭西的煩惱”中,故事中的人物克蘭西為了能吃草,晚上偷偷摸摸去紅背牛那邊吃草,老師請幼兒分析這種行為是否正確。老師請小軒和小朋友合作扮演其中的場景,他選擇合作扮演“柵欄”,并說出自己的觀點:“不可以去偷吃草,偷東西是不對的!” 孩子很完整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還能學習操作皮影戲和小伙伴交流,這讓老師和家長都感到非常欣慰!老師通過教育戲劇的多種游戲方式,引導孩子學習扮演角色、就事件內(nèi)容和戲劇游戲情節(jié)進行討論和交流,小軒的語言和交往能力得到發(fā)展,逐漸意識到自己不受同伴歡迎的言行,并愿意慢慢地改正。
5實施效果
經(jīng)過一年時間的引導和調(diào)整,小軒在各方面有了進步。(附表:自閉癥邊緣兒童在實施干預策略后,社會性和語言領(lǐng)域發(fā)展測試對比)
(1)情感態(tài)度:中午能在老師的陪伴下安靜午睡;脾氣逐漸好轉(zhuǎn),能聽從老師的勸導,大大減少了尖叫、哭鬧的現(xiàn)象。開始懂得關(guān)注老師的行蹤。需要繼續(xù)加強調(diào)整的是有畏難情緒,容易焦慮,如在做手工活動中,害怕自己不會做,就會忍不住大哭起來,需要老師安撫。
(2)生活自理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學做事情,如:耐心穿外套,自己收拾餐具,很樂意協(xié)助老師一起收拾玩具等。
(3)學習能力:積極參與游戲活動,能簡單說出自己的想法,喜歡和同伴合作玩戲劇游戲,如:身體構(gòu)建、動作定格、合作玩皮影戲等等;雖然在學習時仍然容易分心和多動的現(xiàn)象,但是基本能做到不隨意走動,學習等待輪流游戲。
(4)交往能力:小軒開始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時會主動找朋友玩。
6反思與建議
鑒于小軒的個案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邊緣兒童最大的問題是行為習慣影響了學習和集體生活。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缺陷可能是因為沒有適合他們興趣的活動動機,所以不能喚起其高度的注意。一旦兒童找到了適合自己興趣的工作,其缺陷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偨Y(jié)這一年來的做法,我覺得在幼兒園發(fā)現(xiàn)這類的孩子,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做到關(guān)愛邊緣兒童,不能排斥或無視邊緣兒童。教師給孩子建立的安全感和存在感,對孩子的行為糾正有很大的幫助。
(2)注意觀察和分析邊緣兒童的行為,了解孩子的想法。在和孩子談話時,聲音要平和,要和孩子同一高度的視線。平時玩游戲或在室內(nèi)也要控制音樂的音量和游戲的節(jié)奏,太強勁的音樂不適合孩子。
(3)邊緣兒童需要更多的動手機會。收拾和整理東西都非常適合孩子,讓孩子有存在感和滿足感,也不會到處走動去弄其他東西。
(4)游戲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如:教育戲劇游戲方式的確幫助了孩子,孩子積極參與游戲中,在游戲中沒有壓力、愿意表現(xiàn)自己,通過人偶對話和角色扮演說出自己的想法。當幼兒慢慢接受同伴,從中感受快樂,最終就會走出自己的世界!
(5)要和家長保持溝通交流。教育需要達成共識,家園相互配合做好引導和干預工作,效果會更顯著。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游戲是兒童補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焦慮和挫折的一種手段,所以要采取多種的游戲方式和方法。但是,這種教育游戲方法和教育理念要堅持下去,直到孩子成長和轉(zhuǎn)變,如果放棄了,也許邊緣兒童又會回到以前。
參考文獻
[1] 邱學青.論邊緣兒童產(chǎn)生的成因及其游戲治療[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當代中國教育研究,2008.
[2] 林玫君.創(chuàng)作性戲劇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M].臺灣: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6.
[3] Ann E.Densmore.如何促進自閉癥兒童的社交能力敘事游戲76招[M].陳信昭,王璇璣等合譯.臺灣: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