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弗洛姆對歷史唯物主義解讀的貢獻與局限

      2019-08-17 02:04:48李懷征曾詠輝
      理論導刊 2019年6期
      關鍵詞:人的本質弗洛姆歷史唯物主義

      李懷征 曾詠輝

      摘 要:弗洛姆以馬克思的《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為基礎,并結合其他著作,批判了西方社會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誤讀,并在此基礎上對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系統(tǒng)解讀。他認為,人本主義與自然主義的綜合、人類學的歷史觀、精神存在主義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三個特征。弗洛姆看到了歷史唯物主義中的人本主義因素,這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卻過度拔高了人本主義因素在歷史唯物主義中的地位,同時也沒有意識到馬克思的思想在1845年之后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要轉變。

      關鍵詞:弗洛姆;歷史唯物主義;人本主義;人的本質

      中圖分類號:B712.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19)06-0086-06

      1932年,馬克思的《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簡稱《手稿》)公開發(fā)表,旋即在西方社會引起巨大轟動。西方學者紛紛對其進行研究與解讀,尤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更是對其推崇備至。弗洛姆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一員以及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也對《手稿》進行了深入研究。他以《手稿》為基礎,結合馬克思的其他著作,對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系統(tǒng)解讀,形成了自己的見解。在弗洛姆看來,歷史唯物主義的中心議題是個人的存在問題,在《手稿》中可以看到關于這一問題的詳細論述。因此,弗洛姆指出,研究《手稿》意義重大,不僅可以澄清西方社會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歪曲,還可以全面了解和精準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的本質。

      一、弗洛姆對歪曲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批判

      (一)西方社會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歪曲

      弗洛姆指出,對于歷史唯物主義,西方社會有一種流行觀點,這種流行觀點認為,追求物質利益是人們行為的最大動力。對于這個觀點,弗洛姆認為,這是對歷史唯物主義嚴重的誤讀。如果這種觀點成立,那么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則是把握社會歷史問題的關鍵點。歷史唯物主義不是研究人的行為動力的心理學理論,而是關于社會歷史發(fā)展問題的理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西方社會對馬克思社會主義的認知和想象完全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真實寫照。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對物質利益的渴求恰恰是人們行為的最大動力,人們貪婪地追逐著財富、權勢、地位、名譽等。人的存在已不是依據(jù)人的本質,而是對本質的偏離。人產(chǎn)生了異化。在這種情況下,唯有無休止的生產(chǎn)與消費,才能緩解人們的焦慮;唯有對財富、權勢等外在東西的占有才能顯示自己的存在。這種情形恰恰是歷史唯物主義極力反對與批判的。在《占有還是存在》一書中,弗洛姆指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全部批判和對社會主義的憧憬都基于這樣一種信念:在資本主義制度中,人的‘自身活動受到了阻礙,我們的目的是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重建人的自身活動,從而將完全的人性歸還給人?!盵1]因此,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并沒有主張人的主要動力是追求物質利益,恰恰相反,歷史唯物主義的目標“在于人的精神解放,在于人從經(jīng)濟決定的枷鎖下解放出來,在于恢復人的完整性,使他有能力達到與他人和大自然的統(tǒng)一與和諧”[2]150。

      (二)西方社會對歷史唯物主義誤讀的原因分析

      西方社會為什么會對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產(chǎn)生如此嚴重的誤讀,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一結果?弗洛姆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

      第一,西方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無知。弗洛姆指出,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被人們經(jīng)常提到甚至探討??涩F(xiàn)實的情況是,這種提及往往流于膚淺的表面,除了極少數(shù)人外,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認真閱讀過馬克思的著作,甚至一些專家學者對馬克思主義也是研究不深、一知半解?!懊總€人都覺得自己有權不讀馬克思著作,或者讀之甚少,不能通曉他那極其復雜、極其艱深和微妙的思想體系,便可以談論馬克思。”[2]152無知必然導致誤讀。別說批判馬克思的理論了,就是討論馬克思的理論,其首要前提也是必須研讀馬克思的著作,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而總是有那么一些人,自認為可以在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情況下,對其說三道四,甚至批判。西方社會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風氣和態(tài)度,必然會造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誤讀與曲解。

      第二,蘇聯(lián)模式的弊端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弗洛姆指出,蘇聯(lián)成立以后,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宣稱列寧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是正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而蘇聯(lián)的實踐就是正統(tǒng)的社會主義。出于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需要,西方國家也樂于接受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的這一說法,承認蘇聯(lián)模式就是社會主義。唯有如此,蘇聯(lián)模式的弊端,恰恰能成為西方國家妖魔化社會主義的有力武器。蘇聯(lián)模式弊端暴露得越多,則于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更有利。西方媒體抓住一切機會大肆宣傳蘇聯(lián)模式的弊端,硬生生地把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說成了人間地獄般的存在。在那里,人們依附于強大的官僚體制,成為保證這臺龐大機器運轉的齒輪;人們屈從于權威,沒有自由,泯滅人性。不明就里、失去判斷的西方人聽信了西方媒體的宣傳,深信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到處充滿了恐怖統(tǒng)治,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一個與西方“自由”“民主”等價值理念完全相悖的社會。在理論上,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人認為自己是資本主義的對立面,這一點和改良社會主義者一樣,但后者卻用資本主義的精神來理解共產(chǎn)主義和社會主義。對此,弗洛姆指出,對他們來說,社會主義并不是一個跟資本主義有根本區(qū)別的社會,而是無缺陷的當前社會,只不過在這種社會里,工人階級達到較高的層次。

      第三,西方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偏見。由于蘇聯(lián)模式弊端的逐漸顯現(xiàn),加之西方出于意識形態(tài)斗爭需要的宣傳和丑化,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成了極權與不人道的代名詞。于是,作為蘇聯(lián)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也帶有“惡魔”的性質。這種沒有經(jīng)過任何考察的想當然的推理,是一種對自身制度優(yōu)越感的傲慢與對社會主義國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偏見。正是由于這種傲慢與偏見,西方社會在面對蘇聯(lián)的“極權”與“暴政”時,顯得義憤填膺、正義凜然,以彰顯其仁義與道德。而諷刺的是,當西方世界出現(xiàn)同樣的狀況時,他們卻無動于衷,置之以冷淡,指責蘇聯(lián)時的那份熱情與激情、正義與道德蕩然無存。不僅如此,對于蘇聯(lián)社會的優(yōu)勢與進步,西方社會則選擇視而不見、只字不提。這種赤裸裸的雙重價值判斷標準,讓我們有理由相信,西方社會對社會主義的論斷毫無任何客觀性與公正性可言。弗洛姆指出,“所有這一切都促使我們要考慮一下,對于俄國的義憤的根由是真正在道德和人道的感情之中呢,還是由于把一種不承認私人占有生產(chǎn)資料的制度看成不人道的和威脅性的?!盵2]154

      二、弗洛姆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解讀

      通過對《手稿》的深入研讀,對于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弗洛姆形成了自己的見解。

      (一)歷史唯物主義是人本主義和自然主義的綜合

      “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xiàn)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人的感性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把能動的方面發(fā)展了,但只是抽象地發(fā)展了,因為唯物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現(xiàn)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盵3]503這是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中所強調的自己創(chuàng)立的唯物主義的本質。弗洛姆進一步指出,與黑格爾一樣,馬克思不是將客體看作靜止的、孤立的、一成不變的對象,而是在客體的運動變化發(fā)展中觀察、研究、把握客體。與黑格爾不同的是,馬克思是從現(xiàn)實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及其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來研究問題,而不是從精神或觀念出發(fā)來研究現(xiàn)實的問題?!皻v史唯物主義”或“辯證唯物主義”這樣的詞語在馬克思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的,也就說馬克思生前沒有給自己創(chuàng)立的唯物主義正式命名。但是,在《1857-1858年經(jīng)濟學手稿》和《資本論》等著作中,馬克思強調過自己創(chuàng)立的辯證法與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是有顯著區(qū)別的。這一區(qū)別在于,馬克思的辯證法以唯物主義為基礎。在弗洛姆看來,馬克思辯證法的唯物主義基礎,一方面包括具體的、現(xiàn)實的社會經(jīng)濟歷史條件,另一方面也包括具體的、現(xiàn)實的社會經(jīng)濟歷史條件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思維的影響。

      弗洛姆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還是比較符合歷史唯物主義本來面貌的。具體有三:其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一切舊唯物主義的超越。在1845年之前,總體來說,馬克思比較認同費爾巴哈的哲學。他在《手稿》一書中這樣寫道,“費爾巴哈是唯一對黑格爾辯證法采取嚴肅的、批判的態(tài)度的人;只有他在這個領域內作出了真正的發(fā)現(xiàn),總之,他真正克服了舊哲學。”[3]199《神圣家族》一書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只有費爾巴哈才立足于黑格爾的觀點之上而結束和批判了黑格爾的體系,因為費爾巴哈消解了形而上學的絕對精神,使之變?yōu)椤宰匀粸榛A的現(xiàn)實的人;費爾巴哈完成了對宗教的批判,因為他同時也為批判黑格爾的思辨以及全部形而上學擬定了博大恢宏、堪稱典范的綱要?!盵3]342對于馬克思來說,1845年是一個重大的轉變。通過艱苦的理論探索,馬克思徹底從費爾巴哈哲學的影響中走了出來,他創(chuàng)立的唯物主義相對于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舊唯物主義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馬克思看來,沒有從主體實踐的角度出發(fā),而是僅僅從客體或直觀的形式去研究事物正是舊唯物主義的缺陷。其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唯心主義哲學的超越。一方面,唯心主義哲學在認識事物的時候,能夠從主體出發(fā),強調主體的能動性;另一方面,唯心主義哲學忽略了人的實踐活動在人的認識活動中的基礎性作用。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恰恰克服了唯心主義哲學的缺陷。其三,馬克思創(chuàng)立了嶄新的哲學體系——歷史唯物主義。通過引入“實踐”“對象性的活動”“感性的人的活動”等一系列概念,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缺陷在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中不復存在。對此,弗洛姆指出,“馬克思也和遠離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一樣,遠離資產(chǎn)階級的唯物主義——因此他有權說他的哲學既非唯心主義,又非唯物主義,而是一種綜合體:人道主義和自然主義?!盵2]157

      (二)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人類學歷史觀

      對于如何理解馬克思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弗洛姆指出,馬克思的歷史觀意味著“人,真實的人和完整的人,‘實實在在活著的人——不是這些‘個人產(chǎn)生的觀念——是歷史的主體,也是理解歷史規(guī)律的主體”[2]159。在弗洛姆看來,歷史的主體是現(xiàn)實的、活生生的人。一方面,人類是歷史的主體,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歷史,另一方面,人類又是自己歷史的產(chǎn)品。從本質上來說,人類的自我實現(xiàn)就是人類歷史的全部內容和意義所在。除了通過勞動實現(xiàn)自我創(chuàng)造之外,人類的歷史什么也不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闡述歷史唯物主義的時候也正是基于人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歷史這一觀點。其實,馬克思、恩格斯早在《神圣家族》一書中就強調過,“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它‘不擁有任何驚人的豐富性,它‘沒有進行任何戰(zhàn)斗!其實,正是人,現(xiàn)實的、活生生的人在創(chuàng)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且進行戰(zhàn)斗。并不是‘歷史把人當做手段來達到自己——仿佛歷史是一個獨具魅力的人——的目的。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盵3]295弗洛姆認為,人類社會的產(chǎn)生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由于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在人類社會的初期,人類受制于自然,為自然所困,在自然面前,人類顯得束手無策。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通過生產(chǎn)勞動,人類得以改變在自然面前的受制狀態(tài)。在自然面前,人類不再局限于被動的接受,而成了主動的索取。于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改變了,與此同時,人類同自身的關系也改變了。因此,正是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歷史。

      勞動是人與自然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借助勞動工具,人類按照自己的需要對勞動對象發(fā)生作用。勞動是人的本質的外在表現(xiàn),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史上,勞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地位。對此,馬克思強調,“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所以關于他通過自身而誕生、關于他的形成過程,他有直觀的、無可辯駁的證明?!盵3]196隨著生產(chǎn)力水平的極大提高,物質資料的極大豐富,人們的道德境界也會大幅度提升,屆時,人與自然之間千百年來不曾解決的對抗性矛盾將最終得到圓滿解決。彼時,人類既非自然的奴隸,亦非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的休戚與共、唇亡齒寒的朋友,人與自然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相處。人類也將徹底告別史前時期,進而進入到真正的人類歷史?;诖耍ヂ迥繁砻髁俗约旱挠^點,“如果決心避免‘唯物主義的和‘經(jīng)濟的這兩個詞的雙重意義,也許可以把馬克思的歷史觀稱為一種人類學歷史觀。它確立了在人就是‘歷史的創(chuàng)作者和演員這一事實基礎上觀察歷史的觀點?!盵2]159

      (三)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精神存在主義

      克服異化、解放人類、使人成為真正的人、恢復人的存在與本質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創(chuàng)立歷史唯物主義的目的。所謂異化,是指人的存在與本質相分離。馬克思認為,勞動是最能體現(xiàn)人的本質的活動。因為,人的本質只有通過勞動實踐才能外化出來,人的潛能也只有通過勞動實踐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正是在勞動過程中,人不僅實現(xiàn)了對外部自然的改造,而且改造了人自己。在勞動中,人實現(xiàn)了本質的外化和對象化、潛能得到了充分釋放。勞動不僅僅是作為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而存在,更為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目的。因此,人能夠在勞動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而在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中,勞動失去了表現(xiàn)人的本質、實現(xiàn)人的潛能的特點,出現(xiàn)了異化,不再是工人本性的一部分。生產(chǎn)過程本該為工人而存在的情形,卻變成了工人為生產(chǎn)過程而存在。工人成了維持冷冰冰機器運轉的一個零件。正是由于這種顛倒的情形,造成了“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勞動的異己性完全表現(xiàn)在: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就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3]159。

      有這么一種誤解,認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主要是指工人階級所受到的剝削。對此,弗洛姆強調,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確實包含對資本主義收入分配制度的批判,然而這并沒有涉及到批判的內核?!榜R克思對資本主義的主要的批評不在于資本主義的財富的分配不公正,而在于資本主義使勞動墮落為被迫的、異化的、無意義的勞動,因而使人變成‘殘廢的怪物?!盵4]由此可見,馬克思所要批判的資本主義的生產(chǎn)方式,它使整個社會充斥著異化,人的存在與本質分離,人不再是人,化而為物,變成了資本的奴隸。事實上,變成資本奴隸的,不僅有工人,也包括資本家。資本家也和工人階級一樣,受著資本的奴役,所不同的只不過是其心理感受。相較于手工業(yè)時代和工廠手工業(yè)時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的異化達到了頂峰,工人成了最異化的階級。在手工業(yè)時代和工廠手工業(yè)時代,工人利用工具,勞動資料的運動從工人出發(fā),工人是一個活機構的肢體;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服侍機器,配合勞動資料的運動,是死機構的活的附屬物。“異化了的人自認為已經(jīng)變成了自然界的主人,可是他卻變成了物和環(huán)境的奴隸,變成了世界的軟弱無力的附屬品,而這個世界就是他自己的力量的凝固化的表現(xiàn)?!盵2]191-192

      至于如何擺脫異化狀態(tài),實現(xiàn)人的存在與本質的重新統(tǒng)一,這也正是馬克思創(chuàng)立歷史唯物主義的目的。弗洛姆指出,人應當創(chuàng)造一種社會組織,這種社會組織的生產(chǎn)方式可以使人掌控自己的力量,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本質與潛能,克服異化,復歸于人。而這種社會組織,正是馬克思的社會主義。馬克思強調,社會主義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復歸……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它是歷史之謎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這種解答”[3]185-186。關于此話,弗洛姆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他認為,對馬克思來說,社會主義意味著人復歸到自己本身,意味著存在與本質的同一,意味著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分離與對抗狀態(tài)的消除,意味著自然界的人格化。由此可見,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重視人的精神存在的重要價值,目的是消除異化,不僅達至人與自然、人與他人的和諧統(tǒng)一,還使人與自身實現(xiàn)和諧統(tǒng)一,進而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正如弗洛姆所言,“馬克思的哲學用世俗語言表達了一種精神存在主義”[2]151。

      三、弗洛姆對歷史唯物主義解讀的貢獻與局限

      (一)弗洛姆對歷史唯物主義解讀的貢獻

      以上論述表明,弗洛姆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解讀充滿了濃厚的人本主義色彩,這是值得肯定的。對于其他學者認為的存在“兩個馬克思”的說法,弗洛姆并不認同。弗洛姆始終強調,“兩個馬克思”的說法是罔顧事實,馬克思的思想是連貫的、一致的,無論哪個時期,馬克思的思想都充滿了對人類的深切關懷,人本主義是馬克思始終高舉的一面旗幟,從未改變?!袄夏犟R克思”并沒有放棄“青年馬克思”的主張。關于人的基本思想,馬克思后期的著作尤其是《資本論》中的闡述沒有發(fā)生任何實質性的、根本性的變化,均承繼于其在《手稿》中所闡述的關于人的基本思想。在弗洛姆看來,如果非要把馬克思的思想分為兩個時期,語言風格、概念使用等方面發(fā)生的些許變化或許是兩個時期思想的不同之處,比如“老年馬克思”對黑格爾式的唯心主義概念術語的拒斥、行文風格也不再像青年時期那樣充滿激情。但是,在《手稿》中形成并發(fā)展的人本主義思想則始終貫穿于馬克思思想的整個發(fā)展過程。要想準確理解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手稿》中的人本主義思想是不可或缺的素材。

      弗洛姆認為,無論是伯恩斯坦這樣的修正主義者,還是像考茨基這樣的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者,經(jīng)典的馬克思解說家們都不曾把馬克思的思想解釋成是以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為中心的。然而,更加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居然將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曲解為庸俗的經(jīng)濟決定論。這實則更接近于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機械唯物主義。于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人本主義因素也自然被忽略了。在《馬克思論人》一書中,弗洛姆系統(tǒng)批判了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種種誤讀。他指出,通過對馬克思著作的研讀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青年時期的著作——《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神圣家族》,還是成熟時期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都充滿了濃厚的人本主義色彩??梢哉f,人本主義貫穿于馬克思思想的始終??吹搅藲v史唯物主義中的人本主義因素并對此進行系統(tǒng)的論述,是弗洛姆對歷史唯物主義解讀的一個亮點。

      (二)弗洛姆對歷史唯物主義解讀的局限

      對于弗洛姆認為的無論是在哪個時期,馬克思的思想都沒有發(fā)生實質性變化的觀點,筆者認為這并不符合事實。弗洛姆看到了歷史唯物主義中的人本主義因素,卻過度拔高了其在歷史唯物主義中的地位。以1845年為轉捩點,馬克思的思想分為前后兩個時期,這兩個時期的思想有根本性不同。對人的本質的揭示,馬克思前后兩個時期的論述有巨大差異,可以說是完全不同。在《手稿》一書中,馬克思如此寫道,“一個種的整體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盵3]162在馬克思看來,人有自我意識,能夠進行自由自覺的活動,即能夠把客觀世界甚至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這是人的本質所在,也是人與動物的根本不同。而動物則無法達到人的這種程度。動物只能按照本能生存,不可能像人類一樣把客觀世界納入意識的對象,遑論自己的生命活動。對人的本質的闡述,《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完全不同于《手稿》。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六條中,馬克思如此講述人的本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505此話表明,到了1845年春天,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認識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對人的本質的認識已經(jīng)由“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轉變?yōu)椤耙磺猩鐣P系的總和”。這是認識上的重大轉變,也是理論上的質的飛躍。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書中,馬克思明確指出,生產(chǎn)勞動乃是為人類所特有,這也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這就從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出發(fā),進一步揭示了人的本質的具體內涵。總之,在對人的本質的認知上,馬克思的觀點并非像弗洛姆所說只是在語言風格、概念術語上發(fā)生了些許變化,而是從根本上發(fā)生了變化。

      以上論述表明,馬克思的思想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的確出現(xiàn)了一次質的變化?!蛾P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標志著這次質的變化。誠如阿爾都塞所言,在馬克思的著作中,確確實實存在一個“認識論斷裂”,這個認識論的斷裂點就發(fā)生在1845年。馬克思在這之前的思想屬于意識形態(tài),而在這之后的思想則屬于科學。青年馬克思思想的主流是人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而創(chuàng)立了科學世界觀的馬克思是“理論上的反人本主義”[5]??吹搅烁ヂ迥窙]有看到的馬克思思想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根本性轉變,是阿爾都塞闡述的合理之處。然而,阿爾都塞的觀點同時也割裂了馬克思成熟時期的思想與青年時期思想的內在聯(lián)系。阿爾都塞的觀點給人的感覺是,馬克思成熟時期的思想仿佛是一蹴而就的。而事實則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立者,馬克思本人也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最終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并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是經(jīng)歷了一個復雜的發(fā)展過程的。從理想出發(fā)的思辨邏輯以及從現(xiàn)實出發(fā)的科學邏輯,是《手稿》中存在的兩種思想邏輯。通過對《手稿》的閱讀,我們可以看到,從理想出發(fā)的思辨邏輯是《手稿》中占主導地位的邏輯。隨著對理論探索的逐步深入,在馬克思1845年之后的著作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科學邏輯。這表明,科學邏輯已經(jīng)在馬克思這個時期的著作中占據(jù)了主流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思辨邏輯從馬克思的著作中消失,而是變成了支流。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成是一個逐步發(fā)展的歷史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與青年時期的思想必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尤其是《手稿》中的思想。如果要追尋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開始”,當之無愧的,必然是《手稿》一書?!妒指濉分刑岢龅母拍睿纭叭嘶匀弧?,在馬克思成熟時期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有更為具體的論述。在《資本論》《1857-1858年經(jīng)濟學手稿》等著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手稿》中被重點闡述的“異化”概念,只不過在內涵上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而已??傊谌绾螌ΥR克思思想這一問題上,我們既要看到“老年馬克思”與“青年馬克思”思想上的差異,同時也要看到兩者之間存在的客觀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1] 弗洛姆.占有還是存在[M].李穆,等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83.

      [2] 弗洛姆.馬克思論人[M].陳世夫,張世廣,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150.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黃頌杰.弗洛姆著作精選——人性·社會·拯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62.

      [5] 路易·阿爾都塞.保衛(wèi)馬克思[M].顧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5-16.

      【責任編輯:宇 輝】

      猜你喜歡
      人的本質弗洛姆歷史唯物主義
      弗洛姆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的啟蒙價值*
      心理學報(2022年2期)2022-02-17 00:52:48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tǒng)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歷史唯物主義的五種西方重構模式解析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正義觀再思考
      淺談弗洛姆的自由思想與人的孤獨——對其代表作《逃避自由》的分析
      再論唯物史觀的人本思想
      青年時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1:37:09
      人不是什么:卡西爾批判式人學觀探究
      不樂多冤
      伴侶(2016年12期)2016-12-07 13:32:23
      從“人的本質”看犯罪的刑罰預防
      淺談人的本質與價值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45:09
      称多县| 汕尾市| 休宁县| 天峨县| 大理市| 普格县| 天峻县| 日照市| 桐梓县| 台山市| 礼泉县| 元阳县| 司法| 道孚县| 长汀县| 仙居县| 普兰店市| 淳化县| 新竹县| 营山县| 崇阳县| 信宜市| 南城县| 大洼县| 壤塘县| 东乌珠穆沁旗| 海兴县| 泰安市| 澄江县| 平江县| 金乡县| 阳新县| 嘉兴市| 明水县| 历史| 西昌市| 玛多县| 深圳市| 上饶县| 东乌|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