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劉湜
摘 要:裕固族婚禮是西北地區(qū)特有的民族婚禮之一。它博大精深,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智慧和時代精深。通過裕固族婚禮秀場展現(xiàn)婚俗文化,來"弘揚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民俗婚禮"。婚禮秀以裕固族傳統(tǒng)婚禮文化為背景,使用大量民族風格的元素,盡可能還原原始傳統(tǒng)婚禮的形式。同時也很好的向外界宣傳展示那些身處于大山深處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中那一種空靈、簡單帶有山水特性與泥土芬芳的特性,給人們另外一種美的視覺享受!
關鍵詞:裕固族;婚禮策劃;場布;流程
裕固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其民族風情獨特,是甘肅省獨有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自匈奴時代起,游牧遷徙于中亞草原,傳承并保持著馬背民族的婚禮習俗,不僅折射著北方古游牧民族婚姻風俗的歷史演變,還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蘊含著獨特的民俗民風。而且裕固族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它的婚姻形態(tài)非常具有特色。然而,傳統(tǒng)的裕固族婚禮雖然極具特色,但缺乏大眾最直觀的了解。因此,通過裕固族婚禮秀的舞臺展現(xiàn),讓大都市的人們能夠更好的、更直觀的了解裕固族婚禮。
一、裕固族婚禮秀的總體設計思路
婚禮秀以裕固族傳統(tǒng)婚俗文化為背景,盡可能還原當?shù)卦蓟槎Y,使用大量民族風格的元素:五彩經(jīng)幡,丹霞地貌,裕固族婚禮習俗,草原元素作為創(chuàng)作靈感??傮w設計思路上,舞臺色調(diào)以黃紅綠藍白為主,分別代表大地、火焰、江河、天空、祥云,充分體現(xiàn)游牧民族的特色,引入當?shù)靥厣は嫉孛惨约懊褡屣L俗相互穿插,為大家展現(xiàn)出一場傳統(tǒng)民族婚禮的視覺盛宴。同時也很好的向外界宣傳展示那些身處于大山深處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中那一種空靈、簡單帶有山水特性與泥土芬芳的特性,給人們另外一種美的視覺享受!
二、婚禮秀場布設計
(一)舞臺背景設計。以丹霞地貌及草原為設計主體,將草原事物完美融合其中,大面積采用色彩艷麗的綢帶經(jīng)幡作為框架,將裕固族民族特色完美嵌入?;槎Y現(xiàn)場以丹霞地貌與草原和大面積的色彩艷麗的綢帶經(jīng)幡為框架作為舞臺背景。舞臺上放置一個具有裕固族傳統(tǒng)特色的氈房(用寬為1.5、高2.5米的框架作為制作氈房模型的材料),主舞臺前方、T臺兩側各放置兩個火盆寓意火種,舞臺兩側擺放羊羔造型,烘托出游牧民族的特色。主舞臺上方做一個固定點向周圍拉五彩經(jīng)幡色系的綢緞做吊頂,T臺上方用五彩經(jīng)幡色系綢緞拉出波浪形造型。以此打造出一個具有裕固族古樸自然美感的場景。
(二)婚禮路引設計。路引入口處花門使用兩個牛角架搭建,牛角架用龍柳和鮮花裝飾,路引兩側引用小盆栽簡單的指引,寓意一條幸福的通道。
(三)燈光設計。新娘出場加追光,剪影出新娘曼妙的身姿。主舞臺用以暖黃色的燈光烘托出現(xiàn)場溫馨浪漫的氛圍。
三、婚禮秀流程設計
(一)戴頭面儀式。戴頭面儀式上,兩位裕固族老人為新娘換下"沙達克",新娘背對他人,不可讓賓客看見面容。當少女改變發(fā)飾之后,意味著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結束,"改頭換面"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舞臺中此儀式在帳篷中進行,使用追光燈打出新娘的剪影,來體現(xiàn)藝術效果。
(二)打尖儀式。裕固族婚俗文化中打尖儀式上,在約定的送親時間,新郎家早早派人馱上手抓羊肉、饃饃和酒在送親隊伍途經(jīng)的半路上等候,把毛氈、毛毯或馬被綃鋪到地上。待送親隊伍到來后,就請客人下馬,把娘家客和主要客人請來就坐。這一儀式裕固族語叫"杜速爾遲",即是"打尖"。在秀場中此儀式進行簡化,馬匹省略,迎親和送親隊伍在舞臺上以舞蹈的形式表演請客祝酒的場面。
(三)馬踏氈房。迎親當天,男方在門外專設一個供新娘到來時休息的白色小氈房,女方送親隊伍到來時,會組織馬隊、駝隊、馬駝混合隊輪番向小氈房發(fā)起沖擊,意圖踏倒氈房。男方則組織親友在氈房周圍呼喊保衛(wèi),安排婦女在氈房內(nèi)用樹枝敲打房頂以求嚇阻,并讓一男子手持木碗專打客人座騎的后腿。按裕固族習俗,小氈房被踏倒意味男方對新娘保護不力,需要重新迎娶,因此馬和駱駝踏氈房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性的儀式。女方每次繞氈房三圈,沒有將氈房踏倒便撥馬奔回,三次沖擊都沒有踏倒氈房,儀式就算勝利結束。雙方解除緊張,新娘進入氈房休息。在秀場中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舞蹈形式來表現(xiàn)如此激烈而又熱鬧的場面,舞臺效果很是震撼。
(四)三射箭,過火堆。新娘從門前的兩堆火之間走向大門,新郎用紅柳條做成的軟箭連射新娘3箭,射中才算吉利。這時新娘將面紗揭去,新郎將弓箭折斷扔進火中,然后雙雙進門給賓客行禮、敬酒、分贈拜立客(類似哈達)。男女雙方歌手對唱祝酒歌,宴席開始,婚禮才算結束。此環(huán)節(jié)在婚禮秀表演中依然用舞蹈的形式去展現(xiàn),和上一環(huán)節(jié)緊湊相連。
(五)堯達曲格爾儀式。新娘進入氈房后,新郎就用岳父家贈送的服裝穿著打扮,兩位長者端著酥油、牛奶和纏著羊毛的羊小腿,為新人說唱贈詞,然后在新郎的額頭抹一點酥油,把羊小腿掛在新郎腰帶上。這只羊小腿,要等到晚上和新娘在洞房中吃掉。羊小腿上的毛,寓意新郎新娘親密無間難舍難分。說唱贈詞是比較莊嚴的環(huán)節(jié),此時舞臺停止音樂,由扮演長者的演員進行儀式動作表演。
(六)禮成。禮成環(huán)節(jié)由舞臺上的所有演員載歌載舞完成最后的表演。
四、其他細節(jié)設計
(一)新娘服裝款式。裕固族的民族服飾具有獨有的民族特色:長袍、坎肩、長靴、腰帶、紅纓帽,以及上面鑲有銀牌、珊瑚、瑪瑙、貝殼等飾品的婦女頭面。圖案美麗,色彩鮮艷,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
在婚禮當天"戴頭"儀式上,姑娘便換下少女的服裝,開始穿上成年女性的頭面及服飾。裕固族的新娘禮服是非常精美和昂貴的,款式與常服一樣,都是高領、大襟、右衽長袍,做工卻更為精細,女兒出嫁前家里會請能工巧匠精心繡制女兒的嫁衣,衣領袖口等地都會繡上寓意好且樣式精美的圖案,比如各種花草鳥獸、日月山川等。一套嫁衣承載的是父母滿滿的愛和對女兒未來生活美好的期盼。
所以我們的新娘服飾以紅色和刺繡為主,而腰帶則為玫紅色。再用紅色珊璨珠、白色海貝、瑪瑙珠,珍珠、孔雀石、銀牌、銅環(huán)穿綴,用紅布、青布或紅色香牛皮做底中黃、淡黃、中綠、翠緣黑、赫、紫紅、大紅諸色絲線合股緄邊,用各種珠子穿綴成各種各樣色彩艷麗的圖案。頭面分三條,胸前分左右兩條;上端在耳際以上編入發(fā)辮,下端至腳面,中間勒入腰帶:前面兩條的圖案、色彩完全對稱統(tǒng)一;每條又分為四節(jié),每節(ji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還有一條在背后,格固族語稱為阿爾擦勒"山,比前面兩條要窄,同前面一樣戴在腦后帽蓋的發(fā)舞上。一般用青布做底,各色絲線緄邊,上級二十三塊大小不一用白色海螺磨制的國塊。戴頭面的同時,也要戴上尖頂?shù)?扎拉帽"。
(二)新郎服裝款式。在婚禮秀中設計新郎戴圓筒平頂錦緞鑲邊的白氈帽,穿高領左大襟長袍,袍子以藍色為底色,金色為輔,用彩線秀出祥云圖案。腰間系藍色或紫紅色腰帶,并配以香包,系彩色穂子。下身穿單褲,足蹬雙鼻梁圓頭高筒布靴,靴幫的青布上納白線云字形圖案。
(三)創(chuàng)意造型。裕固族人的妝容有著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美,妝容靈感來源于裕固族女性的熱情奔放、樸實無華。整體妝容鐘靈毓秀、樸素自然。結合婚禮秀的主題,通過獨特別致的妝容和造型設計在新娘新郎身上完美的體現(xiàn)。
新娘妝的主要特點是喜慶,妝型圓潤柔和,艷而不媚,充分展示女性婀娜的陰柔美。妝面要明快嫵媚,瀟灑脫俗,自然柔美。用色以暖色、偏暖色為主。新娘妝要漂亮迷人,但不能過于粉飾,而應給人一種天然美、健康美、端莊美的感覺。
新郎的妝面需要清晰、自然。既要保留新郎的自然美,又體現(xiàn)一種修飾美,通過化妝,使新郎的氣質(zhì)與內(nèi)在美都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過淡的眉毛可在眉限內(nèi)輕劃幾筆,斷眉用眉筆銜接上。
新娘的發(fā)型設計中,因為裕固族人頭戴氈帽,氈帽前緣鑲有兩條黑邊,帽頂綴著紅線穗子,很有古代巾幗英雄的風度。新娘發(fā)型就把頭發(fā)編成許多小辮再合編成三條大辮,兩前一后垂放,還用珊瑚珠、海貝,綠和藍色的石片和各種絲線編織成各種幾何圖形作為發(fā)飾。
五、音樂流程設計
1、戴頭面儀式:《戴頭面歌》
2、打尖儀式:《祝酒歌》
3、馬踏氈房:《薩娜瑪珂》
4、三射箭,過火堆:《銀梨子》
5、堯達曲格爾儀式:《送親歌》
六、總結
裕固族婚禮是西北地區(qū)特有的民族婚禮之一。它博大精深,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智慧和時代精神。通過裕固族婚禮秀場展現(xiàn)婚俗文化,來"弘揚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民俗婚禮"。時至今日,各種婚禮形式層出不窮,而我們以現(xiàn)代化的方式去呈現(xiàn)最原始的民族婚禮文化,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和理解,對研究傳統(tǒng)民族婚禮文化,體現(xiàn)民俗文化的精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明月主編.中國婚俗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5
[2]中國網(wǎng).http://www.china.com.cn/culture/aboutchina/ygz/node_7073160.htm
[3]傳統(tǒng)文化網(wǎng).http://www.zhwh365.com/article_339.html
[4]編寫組編.裕固族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