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7-0255-01
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愛孩子。——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愛每一個學生是教育的前提,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領(lǐng)導者、組織者、管理者,對良好班級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chǔ),是老師和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催化劑。
二十二年前,懷著無限的憧憬,帶著一顆熾熱的心,我走上了三尺講臺。
最初,我像一個大姐姐,時刻關(guān)注著、關(guān)心著、關(guān)懷著一個個“小屁孩、小雛鷹”的慢慢成長;后來,我又像一位媽媽,傾盡全部耐心、細心、精心地呵護著、守望著每一名“小混蛋、小可愛”的快樂長大。那里是我夢想的芳草園。
——可是,走上講臺的我愕然了。
作為一名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多少次滿懷激情走進教室,上課正上到興頭上,突然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喝水,給我擰瓶蓋”“老師,他拿我橡皮不給我”“老師,肖志浩又打人了”此類雞毛蒜皮影響課堂的小插曲數(shù)不勝數(shù),讓我無所適從。這是我理想的校園生活么?我理想的校園應(yīng)該是課堂上書聲朗朗,老師娓娓動聽的講課,孩子們?nèi)褙炞⒌穆犝n,夕陽下,操場邊師生傾心暢談。這樣的生活我真的忍受不了,真實的教書生活與我理想中的差距太大,夢想總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
那時我也只不過才21歲,還在做著學生時代沒有做完的夢,還需要父母的呵護!可是,現(xiàn)實告訴我,我已選擇了教育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職業(yè),我已步入了這個神圣的殿堂,我已承擔起這沒有理由推卸的責任,我必須義無反顧地去履行為人師表的職責。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擦干淚,去勇敢接受挑戰(zhàn)。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家庭情況也是紛繁復(fù)雜,難以應(yīng)對。記得有天我正在上課,一個陌生男子來找我班的劉子軒,而劉子軒看見這男子仍然坐在那里,神情冷漠,也沒親熱地喊他。我的心立刻警覺了起來。心想:“不會是拐騙兒童的吧?”經(jīng)深入了解,劉子軒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組合家庭,媽媽是后媽,這幾天正跟父母鬧矛盾。這男子走之前還一再囑托我:“老師,一定要多關(guān)心我們劉子軒,他缺少母愛?!庇质且粋€問題家庭,問題學生。從那以后我就特別關(guān)注劉子軒,孩子作業(yè)不會時耐心講解,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識都掏給他;孩子哪兒破點皮,心疼的趕快帶他去包扎;孩子之間有矛盾時,拉著他的小手談心安慰。老師就是這些孩子的媽呀,對這些孩子比對自己的孩子還上心呢!如今劉子軒有了很大的轉(zhuǎn)變,活潑開朗。和班上的很多孩子成了好朋友。
還有次上課,講習題講的正關(guān)鍵時,楊晨逸蹬蹬蹬跑到我面前說肚子痛,我讓他去廁所,并叮囑不準到外面玩。但他還是站在那眼巴巴的望著我不動,原來他沒紙。我只好找其他小朋友要紙給他。從此,我的身上多了個背包,包里多了一包隨時被他們征用的紙。插曲完了我接著上課,突然門衛(wèi)師傅來找我說校長在廁所旁遇到我班的學生讓我去一下。我急匆匆的來到廁所旁,一眼就看見他蹲在地上,就扶著他到辦公室,并問今天早餐吃了那些東西,他也說了。我越發(fā)焦急了,啥都沒吃肚子咋疼成這樣。這時他的頭上都有細汗冒出,小小的身體佝僂著。
安全重于泰山。我萬不能讓這孩子發(fā)生意外。我趕快翻出家長聯(lián)系方式,給他的父母打電話。天呀,竟然沒人接電話。孩子蒼白的臉色讓我的心揪了起來,我不再猶豫,當機立斷騎車送這個孩子去醫(yī)院。路上我一手推車,一手扶著學生,學生趴在車上一動不動,我也累得汗流浹背,兩里路走了十五分鐘,到醫(yī)院背著學生先到急診室,經(jīng)過一系列的檢查最后確診為腸淋巴結(jié)腫大,不能受到刺激,要注意飲食。這時,我懸著的一顆心才算落了地,癱坐在椅子上。后來家長回撥了電話,趕來醫(yī)院連連說著感謝的話。這時我覺得:教師的善和愛就是潛藏在這些瑣事中的。
用我們的赤誠和忍耐堅守在人生的沙漠里播種綠洲;在生命的童山上播種花草;在社會的沃土中播種希望。我們甘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對大千世界,我們心懷淡泊,像春蠶,像蠟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譜寫無怨無悔的人生。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生命的遠景,艱難而穩(wěn)重,美麗而動人,道路的伸展,都是給時間的方向,從腳下開始,從腳下結(jié)束。我們擁有充實的教育人生,我相信,當生命走向盡頭時,可以無悔地說:“天空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悄然飛過?!?/p>
參考文獻:
[1]朱冬梅.心靈的距離最重要[J].班主任之友,2003年11期.
[2]任照偉.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淺談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藝術(shù)[J].中國校外教育,2009(S2):49.
[3]楊詠梅.用愛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J].學周刊,20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