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慧 沈付嬈 鄒積振 苗自利 解曉莉 張亮 楊宏軍 何洪彬
摘要:為構(gòu)建A型口蹄疫病毒多肽抗原表位的原核表達載體,并制備多克隆抗體,利用基因合成技術(shù)將不同株的A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A-A10-61-VP1(第141~160位氨基酸)、A-A10-61-VP1(第200~212位氨基酸)、A22Iraq-VP1(第 136~164位氨基酸)串聯(lián),在其間引入合適的linker序列,重組得到pET-28a(+)質(zhì)粒中,轉(zhuǎn)化大腸桿菌BL21(DE3)感受態(tài)細(xì)胞,誘導(dǎo)表達重組蛋白,免疫新西蘭兔制備多克隆抗體。成功構(gòu)建了A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原核表達載體,獲得高純度重組蛋白和含A型口蹄疫病毒抗體的兔抗血清,為A型口蹄疫病毒診斷試劑盒的研發(fā)和A型口蹄疫病毒表位多肽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A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重組蛋白;多肽疫苗
中圖分類號:S852.65 文獻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08-0184-03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xiàn)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除可以感染家畜外,還可以感染多種野生動物,包括象[1]、大額牛[2-3]、牦牛[4]、水鹿、梅花鹿和野生水牛[5]等。本病以流行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和發(fā)病率高為特點,一旦暴發(fā)會給畜牧業(yè)造成嚴(yán)重的經(jīng)濟損失,被國際獸醫(yī)局列為第一類烈性傳染病。作為一種全球范圍內(nèi)的重大動物疫病,已成為當(dāng)前動物及其產(chǎn)品國際貿(mào)易的主要障礙。
FMDV屬于小RNA病毒科,極易變異,根據(jù)交叉保護試驗已確定的病毒血清型有7個:O、A、C、SAT1、SAT2、SAT3和Asia1型。在亞洲地區(qū),主要流行A、O和Asia1型,近幾年尤其A型較多。其基因組編碼4個結(jié)構(gòu)蛋白和8個非結(jié)構(gòu)蛋白,結(jié)構(gòu)蛋白包括VP1、VP2、VP3和VP4。其中,VP1、VP2和VP3位于病毒表面,VP4位于病毒內(nèi)部。VP1上有B細(xì)胞和T細(xì)胞抗原表位,能誘導(dǎo)機體產(chǎn)生中和抗體,因此VP1蛋白的抗原表位常被作為診斷抗原,用于FMDV相應(yīng)亞型抗體水平的檢測和表位疫苗的研制。
FMDV抗原結(jié)構(gòu)十分復(fù)雜,不同血清型、基因型和分離株間抗原位點和抗原表位都有所差別,不同的株系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如A5亞型有2個抗原位點能夠誘導(dǎo)產(chǎn)生中和抗體,一個位于VP1的羧基末端,另一個位于VP2的B-C環(huán)上[6]。FMDV A10包括4個抗原位點,分別位于VP1的G-H環(huán)、VP1的169位、VP1的羧基端、VP3上的部分殘基[7]。有試驗驗證發(fā)現(xiàn)位于VP1第21~40位氨基酸和161-羧基端的2個表位能夠增強FMD合成肽疫苗的免疫原性[8]。VP1的第135~144位氨基酸和第150~160位氨基酸也已被證實能夠在牛的免疫作用中起輔助作用[9]。VP1的140~160位合成肽能夠顯著刺激牛外周血單核細(xì)胞增殖[10]。
綜上所述,本試驗利用原核表達系統(tǒng)將串聯(lián)的A型口蹄疫VP1多肽抗原表位進行了表達,獲得A型口蹄疫病毒多肽抗原表位,一方面可以建立A型口蹄疫病毒的檢測方法,為臨床樣本的檢測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抗原表位多肽疫苗的技術(shù)平臺,為A型口蹄疫肽苗的研制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1材料與方法
1.1菌株與試劑
原核表達載體PET-28a由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奶牛研究中心實驗室保存,DH5α感受態(tài)細(xì)胞、BL21(DE3)感受態(tài)細(xì)胞、NotⅠ/EcoRⅠ限制性內(nèi)切酶、質(zhì)粒提取試劑盒等,均購自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過硫酸銨、TEMED、硝酸纖維素膜、透析袋等,均為國產(chǎn)或進口分析純;溶菌酶、弗氏完全佐劑、弗氏不完全佐劑、HRP標(biāo)記兔抗牛IgG,購自Sigma公司;2~3 kg/只的新西蘭白兔,購自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種兔試驗基地。
1.2A型FMDV多肽抗原表位原核表達載體的構(gòu)建
根據(jù)我國及周邊國家FMDV流行株的抗原表位基因,確定多肽抗原表位基因,同時考慮密碼子偏嗜性,利用化學(xué)合成的方法將A型FMDV流行株的抗原表位基因利用柔性氨基酸串聯(lián),兩端并設(shè)計有NotⅠ/EcoRⅠ酶切位點。全基因共969 bp,將目的片段連接到PET-28a上,雙酶切鑒定,并送北京六合華大基因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測序鑒定。
1.3串聯(lián)抗原表位的誘導(dǎo)表達
重組質(zhì)粒經(jīng)酶切鑒定正確后,轉(zhuǎn)化BL21(DE3)感受態(tài)細(xì)胞,挑取單菌落,搖菌,37 ℃,200 r/min培養(yǎng)到D600 nm為0.8左右時,分別加入IPTG,終濃度分別為0.1~2.0 mmol/L,誘導(dǎo)時間分別從3~7 h不同時間點收集菌液,離心收集菌體,加入1%的SDS和蛋白上樣緩沖液(4 ∶1比例),煮沸5 min處理樣品,12 000 r/min離心1 min,取上清10 μL,沉淀加入1%的SDS和蛋白上樣緩沖液(4 ∶1比例)處理,上清和沉淀同時進行SDS-PAGE電泳,電泳結(jié)束后用考馬斯亮藍染色,并脫色鑒定。
1.4表達蛋白的純化
按照最佳誘導(dǎo)表達條件大量誘導(dǎo)目的蛋白,收集誘導(dǎo)表達的菌體,按照每10 mL菌液收集的菌體加入630 μL裂解緩沖液、70 μL溶菌酶、10 μL PMSF(100 mmol/L)、1 μL胃蛋白酶抑制劑、1 μL胰蛋白酶抑制劑,重懸菌體,超聲破碎細(xì)胞,當(dāng)菌液變?yōu)榘胪该鲿r13 000 r/min離心30 min收集上清,依照 Ni-NTA 純化試劑盒說明書純化蛋白,并進行蛋白的復(fù)性。
1.5表達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取純化的蛋白10 μL進行12% SDS-PAGE電泳,將SDS-PAGE凝膠上的目的條帶轉(zhuǎn)移到硝酸纖維素膜上,用5%的脫脂奶粉封閉,以His單抗作為一抗,HRP-山羊抗鼠IgG作為二抗,ECL顯色觀察。
1.6間接ELISA方法的建立
純化的蛋白作為抗原按不同的濃度包被96孔板酶標(biāo)板,用牛A型FMDV陽性血清做一抗,按照1 ∶4、1 ∶8、1 ∶16、1 ∶32、1 ∶64、1 ∶128的比例稀釋,與蛋白稀釋度形成矩陣,HPR-兔抗牛IgG 1 ∶5 000稀釋作為二抗,摸索蛋白和一抗的最佳濃度,初步建立A型FMDV間接ELISA檢測方法。
1.7多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鑒定
根據(jù)參考文獻中的方法,試驗組免疫新西蘭大白兔2只,并以PET-28a作為空白對照組,免疫前采血,一免用完全弗式佐劑與蛋白1 ∶1的比例乳化,二免三免用不完全弗式佐劑與蛋白1 ∶1的比例乳化,對兔進行皮下多點免疫注射,每次免疫蛋白總量保證200 μg,免疫3次,每次免疫間隔期為2周,每次免疫前采血留樣,三免后14 d心臟采血,分離血清。采用建立的間接ELISA方法進行多克隆抗體效價的檢測,并進行Western-Blot驗證。
2結(jié)果與分析
2.1原核表達載體的雙酶切及測序鑒定
將構(gòu)建成功的原核表達載體用NotⅠ/EcoRⅠ限制性內(nèi)切酶雙酶切,經(jīng)電泳鑒定得到PET-28a(5 369 bp)和目的條帶(969 bp),和預(yù)期結(jié)果大小保持一致(圖1),測序結(jié)果顯示目的條帶與化學(xué)合成的多肽抗原表位基因序列保持一致,說明多肽抗原表位的原核表達載體構(gòu)建成功。
2.2蛋白的純化
按照探索規(guī)范的條件對目的蛋白進行大量誘導(dǎo)純化,經(jīng)SDS-PAGE鑒定,發(fā)現(xiàn)成功誘導(dǎo)純化出與預(yù)期大小一致的目的蛋白條帶(圖2),約29.43 ku。
2.3Western-Blot分析
將純化的蛋白進行Western-Blot驗證分析,結(jié)果顯示有單一目的條帶出現(xiàn)(圖3),與預(yù)期結(jié)果一致,進一步驗證純化的蛋白是所需目的條帶。
2.4間接ELISA方法的建立
用矩陣的方法測得結(jié)果見表1,蛋白包被最佳濃度為 2.30 μg/mL,血清稀釋濃度為1 ∶20時,檢測效果最佳,其 P/N 為13.85。ELISA方法建立中P/N值越高,證明陽性值和陰性值差異越明顯,檢測方法越靈敏。成功建立FMDV-A型間接ELISA檢測方法。
2.5多克隆抗體抗體水平的檢測
FMDV-A型VP1蛋白抗原表位多肽融合蛋白與抗FMDV-A兔血清Western-Blot鑒定結(jié)果見圖4,有單一的目的條帶,結(jié)果說明FMDV-A型VP1蛋白抗原表位多肽融合蛋白免疫兔只能產(chǎn)生抗該抗原表位的抗體。
3討論
抗原表位是蛋白質(zhì)抗原性的基礎(chǔ),是抗原分子中誘導(dǎo)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功能單位。嚴(yán)格來說,抗體的特異性是針對表位而不是針對完整的抗原分子,這些抗原表位重組蛋白理論上與A型相對應(yīng),但處于不同進化譜系的FMDV流行株刺激機體所產(chǎn)生的不同中和抗體之間,均可發(fā)生中和反應(yīng),為拓展宿主防御系統(tǒng)對病毒表位的識別提供可能。有研究表明,根據(jù)對FMDV主要抗原表位的研究結(jié)果,出現(xiàn)了許多的多肽疫苗。其中,Brown等將第141~148位氨基酸和第200~213位氨基酸用鏈接肽連接起來,通過原核表達系統(tǒng)獲得了表達,免疫豬、牛等動物都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11];Dimarch等同樣選用VP1上的第141~148位氨基酸和第200~213位氨基酸,用1個絲氨酸和2個脯氨酸組成的鏈接肽使多肽具有空間立體結(jié)構(gòu),使免疫脈鼠后的抗體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8];VP1基因的第140~160、200~213位氨基酸肽段是決定FMDV免疫原性的主要B細(xì)胞抗原表位, 串聯(lián)
起來可以增強抗原的免疫原性[12]。本研究對FMDV-A型流行株VP1蛋白上的該2個抗原表位進行多次重復(fù)串聯(lián),同時注意各抗原表位的長度不宜太長,防止形成空間結(jié)構(gòu)或者存在疏水基,這樣不利于后期蛋白的純化,過少的抗原表位抗原位點偏少,不能很好地與抗體結(jié)合,不能產(chǎn)生足夠的中和抗體。同時,各抗原表位之間利用柔性氨基酸進行連接,使各抗原表位之間不形成空間結(jié)構(gòu),保證各抗原表位的線性結(jié)構(gòu)或獨立的空間構(gòu)象,保持其獨立的生物學(xué)特性。最終選取了由不同毒株FMDV-A型VP1蛋白上的3個抗原表位進行串聯(lián)組成多表位抗原,同時進行了3次重復(fù)。另外,根據(jù)大腸桿菌密碼子的偏愛性,對A型串聯(lián)抗原表位基因上的部分密碼子進行了同義突變,這樣可提高串聯(lián)抗原表位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效率。
因此,針對FMDV-A型VP1基因的抗原表位進行研究,不但對口蹄疫基因遺傳變異有指導(dǎo)作用,而且對口蹄疫病毒的毒株型和亞型的分析、流行病毒調(diào)查及疫源地追蹤,甚至對研制最新型的口蹄疫疫苗具有很好的支撐。
參考文獻:
[1]Pyakural S,Singh U,Singh N B. An outbreak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in Indian elephants(Elephas maximas)[J]. Veterinary Record,1976,99(2):28-29.
[2]Dutta P K,Mahanta P N,Chakraborty A K. FMD in mithun[J]. Veterinary Record,1979:113-114.
[3]Verma N D,Sarma D K. Note on foot-and-mouth disease in mithun in arunachal Pradesh[J]. Indian Journal of Virology,1997,13(1):75-76.
[4]Barman N N,Sarma D K,Das S,et al. Foot-and-mouth disease in wild and semi-domesticated animals of the northeastern states of India[J]. Ind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1999,69(10):781-783.
[5]Vosloo W,Boshoff K,Dwarka R,et al. The possible role that buffalo played in the recent outbreaks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in south Africa[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02,969:187-190.
[6]Saiz J C,Gonzalez M J,Borca M V,et al. Identifica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genic sites on VP1 and VP2 of type A5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defined by neutralization-resistant variants[J]. Journal of Virology,1991,65(5):2518-2524.
[7]Thomas A A,Woortmeijer R J,Puijk W,et al. Antigenic sites on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type A10[J]. Journal of Virology,1988,62(8):2782-2789.
[8]Collen T,Dimarchi R,Doel T R. A T cell epitope in VP1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is immunodominant for vaccinated cattle[J]. Journal of Immunology,1991,146(2):749-755.
[9]Zamorano P,Wigdorovitz A,Chaher M T,et al. Recognition of B and T cell epitopes by cattle immunized with a synthetic peptide containing the major immunogenic site of VP1 FMDV 01 Campos[J]. Virology,1994,201(2):383-387.
[10]van Lierop M J,Wagenaar J P,van Noor J M,et al. Sequences derived from the highly antigenic VP1 region 140 to 160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do not prime for a bovine T-cell responseagainst intact virus[J]. Journal of Virology,1995,69(7):
4511-4514.
[11]Brown F,Benkirane N,Limal D,et al. Delineation of a neutralizing subregion within the immunodominant epitope(GH loop)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VP1 which does not contain the RGD motif[J]. Vaccine,1999,18(1/2):50-56.
[12]Morgan D O,Moore D M. Protection of cattle and swine against foot-and-mouth disease,using bio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s[J].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1990,51(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