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格格 貴州理工學院 副教授
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fā)生,病發(fā)高峰在冬季和春季。 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發(fā),西醫(yī)臨床治療上缺乏特效藥。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原副院長曹東義認為,中醫(yī)藥治療呼吸道感染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和功效。
曹東義
呼吸道感染百分之八十是由病毒引起。很多人都不了解病毒和細菌的區(qū)別。細菌是一個完整的生命,有細胞核、細胞膜、細胞質(zhì),有的還有細胞壁。在自然界里,細菌自己能夠繁殖。比如一碗米飯壞了,或說是掉一顆飯粒長霉了,這都是因為有細菌在里面繁殖了。
病毒不能獨立完成自身復制。病毒有一個蛋白質(zhì)的外殼,它的作用是保持內(nèi)核的穩(wěn)定,侵犯細胞的時候,它是一個工具,幫助內(nèi)核進入宿主的細胞;它的內(nèi)核是遺傳密碼(DNA或RNA),遺傳密碼決定了如何合成核酸,如何合成蛋白。打個比方,病毒就像一個盒子,裝著一卷圖紙,到一個工廠去生產(chǎn)。工廠(宿主)打開盒子,按照圖紙開始大量生產(chǎn),生產(chǎn)的是病毒。
所以,所有引起人發(fā)病的病毒性疾病,都是自己造的,而不是原來的病毒。原來的病毒是微量的,很少,是種子型病毒。比如,有人打了個噴嚏,人的呼吸道或是鼻黏膜接觸了一點外來的病毒,如果人體不接受它,不給它機會復制,它很快就會被清除。譬如,艾滋病病毒進入了人體,只要當事者的身體不接受它,也得不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是這樣的道理,腦炎也是這樣的道理,所有讓人得病的病毒性疾病都是這樣的道理。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上、下呼吸道感染都是因為病毒,用抗菌素治療呼吸道感染,屬于“濫用”。細菌只是一個繼發(fā)感染,或說是混和感染,就是共同作案,或是后續(xù)作案,這個細菌是后面跟著來的,前面是病毒。
在非典之前,曹東義做了幾千例清補結(jié)合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觀察。什么叫清補結(jié)合呢?如一個小孩經(jīng)常容易嗓子疼,嗓子紅,臉也紅,不想吃飯,容易發(fā)燒,都是“上火”的表現(xiàn)。反復發(fā)作的人,虛實夾雜。單純清火,免疫力上不來,抗病力也不行,要硬補呢,又容易上火,小孩子本來消化就不好,一補就堵。曹東義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清補結(jié)合。
清補結(jié)合有不同比例,有的時候是兩清一補,有的時候是三清一補,有的時候是一清一補,或是兩補一清,三補一清。
制訂清補的策略,要看患者是發(fā)作期,還是緩解期;是以清為主,還是以補為主。很多孩子除了有反復呼吸道感染外,還有貧血、佝僂病,孩子的兩肋往外翻,肚子像一個小蛤蟆似的,肚子大,胳膊腿瘦,這樣的孩子一吃就上火。曹東義用清補結(jié)合治療了上千例這樣的患兒,效果不錯。二十多年之后,當年的“患兒”又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看病了。
清和補的比例,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定。如果孩子實火,不是以虛為主,就以清為主,清可以連續(xù)清兩天,兩清一補。第三天,就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也可以喝兩頓清火的,喝一頓以補虛為主的,叫兩清一補。反過來,就是兩補一清。健脾胃以補虛為主,然后清火為輔。
曹東義常用的清火藥是桑葉、枇杷葉,它們都是樹葉,對應(yīng)著人的肺葉;它們有脈絡(luò),能夠走表,能夠清涼解表,是解表藥的代表,熱毒比較重的時候會加魚腥草、金銀花之類的,還有一些清火的藥,比如黃芩、生地、玄參等。補的藥物,以調(diào)補脾胃為主,如白術(shù)、山藥、蓮子等,不主張用很熱的藥。
用中藥治咳嗽應(yīng)兼顧五臟。曹東義強調(diào)“六合正經(jīng)于一方”。六合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包涵四季、五方),這是生命的時空。肺配秋天,屬金,主宣發(fā)肅降,治療要順其性,以清為主。
“清法”行金秋之令,“補法”行春夏之令。生命是一個整體,在時空之中就相當于一個“大轉(zhuǎn)盤”,站在南方推,就相當于行的夏天的令,站在北方推,就相當于行的是冬天的令,站在春天推,就是以升為主,站在秋天推就是以降為主,寒熱虛實,一個方子里面基本上可把要用的藥物包容進來,以誰為君、以誰為主就是行什么令,曹東義說這是利用《河圖》的思想遣方用藥。
曹東義指出,現(xiàn)在學經(jīng)方的人治咳嗽一般用麻黃湯、小青龍湯,但有時候效果卻不太好,為何?張仲景《金匱要略》曰:“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焙芏嗳艘詾檫@是治咳嗽的,其實他們的理解有偏差:在東漢時期,饑寒交迫,沒有辛涼解表,只有辛溫解表。張仲景所說的痰飲,不是我們現(xiàn)在的咳嗽,而是“水走腸間,漉漉有聲”的痰飲?,F(xiàn)在患者的病情和仲景說的相同的人,可以用溫藥。感冒了以后不出汗,惡寒身疼,打哆嗦,所以,此類咳嗽正好用麻黃湯、小青龍湯。
曹東義說:“張仲景若是活在當代,不會讓人們整天用麻黃湯、小青龍湯治咳嗽。因為現(xiàn)在的人,營養(yǎng)過盛,吃的是油炸麻辣,冬天住的有暖氣,一活動就是汗,多見大便不通,干燥難受,像這樣的情形,還用麻黃湯、小青龍湯,那無異于火上澆油?!?/p>
曹東義研究的名方“桑杷二百五潤肺止咳湯”,由他的高徒王紅霞撰寫成文發(fā)表于《中國中醫(yī)藥報》,此方治療咳嗽有顯效。藥名中的“二百五”主要是指3味藥:百合、百部、五味子。百合是治肺的,潤肺養(yǎng)陰,也能夠養(yǎng)腎,是溝通肺腎的良藥;百部潤肺治咳,尤其是治久咳。五味子,人們治咳嗽很少人敢用,因為擔心它把痰閉在身體里面。曹東義說,單純地用一味五味子,解決不了問題,一定要給邪出路。這個出路,一在皮毛,一在腸道。因此,曹東義在治咳嗽的時候,會用五味子、烏梅、桑葉、枇杷葉、百合、百部、白術(shù)、牛蒡子等藥進行配伍組合。
呼吸道病的預防,首先是不要吸煙,二手煙也要盡量避免吸。霧霾天時,要戴口罩。其次,人的身體要強壯,要注意休息,身體不要過度的勞累,要按照季節(jié)起居,行走或鍛煉。有的人,在特別冷的季節(jié),非要去大街上跑步,弄一身汗,那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人不要過分地強調(diào)生命在于運動,不能說光著膀子,出了大汗,才叫鍛煉了。
飲食上要盡量避免麻辣刺激,“辛味走竄”,有礙于肺氣的宣發(fā)肅降;也不要吃過甜、過咸,不利于土生金、金生水,因為肺屬金。
曹東義建議,經(jīng)常好上火、好咳嗽的人,要多吃大白菜、白蘿卜、冬瓜、銀耳、藕,這些食物“白色入肺”,有利于養(yǎng)肺。另外,可以把百合、沙參、麥冬、桑葉、枇杷葉等中藥熬開水,灌到保溫杯里面,這樣的代茶飲比真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