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強 當歸中醫(yī)學堂
小暑大暑已過,立秋將至。夏秋之交濕為主氣,立秋之前仍屬大暑,以濕熱為主。立秋之后,氣溫逐漸轉涼,自然界也逐漸由濕熱轉為寒濕為主的狀態(tài)。這時在育兒過程中寶寶如何不被濕氣困擾就顯得越來越迫切了。
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下怎樣才能讓寶寶清爽度過這濕氣最重的時期吧!
長夏,大概就在農歷的六月份,這個時期濕氣是最重的,雨水也是一年中最豐沛的。外界的濕度太過嚴重的時候,人的身體就會相應受到影響。對于寶寶來說,此時最易出現三種與濕熱相關的問題:痱子、濕疹、納差。
痱子中醫(yī)認為,痱子的產生與濕和熱相關,濕氣重時人體出汗就會黏膩不暢,熱重時皮膚就會紅、腫、癢、痛。所以,痱子大多跟受熱以后外界潮濕導致汗出不暢而熱毒內蘊于皮膚有關。
此時,我們需要用利濕、清熱的方法即可。對較輕的痱子,可平常煮些綠豆湯代水喝即可,可以清熱利濕解毒。但如果皮損鮮紅成片病情較重的,可以加入10克金銀花一起煮以增強清熱解毒作用。只是需要注意,煮綠豆時不可久煮,一般水開后大火再煮5分鐘即可,煮得久了綠豆清熱解暑的作用反而就差了。
濕疹濕疹的發(fā)作常起于飲食辛辣、海鮮等發(fā)物之后,夏季濕熱偏重濕疹也更容易復發(fā)。在發(fā)病部位上,濕疹常見于四肢的肘窩、腘窩等關節(jié)處,瘙癢劇烈,甚至會皮損發(fā)紅、流水,時間久了皮損還會增厚,局部皮膚變得粗糙。
這種情況可用上面的綠豆銀花湯,再加上生薏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先冷水泡半小時,再放火上煎,水開后小火再煎20分鐘即可。取湯代水飲用即可達到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作用。
納差所謂納差就是食量減少、食欲差的意思。濕氣重的時候,會影響脾胃的運化能力,隨后寶寶就會出現舌苔厚膩、食欲差、胃脹、大便溏或黏膩,嚴重的還會發(fā)生嘔吐、腹瀉。這種情況可用陳皮6克、荷葉3克、大麥茶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梢郧鍩峤馐?,化濕開胃,能有效促進食欲,幫助消化。
秋季的主氣是燥,但在初秋處暑之前濕仍然是主氣。此時,孩子身上最容易出現的是胃腸道的問題,大多以酷暑剛過,氣溫開始轉涼而過于貪涼同時飲食不慎導致。
這時發(fā)生的胃腸道問題,病情較急所以代茶飲就不太合適了,還是應該以藥物為主進行治療。這里推薦兩款中成藥,大家可以學習一下它們的使用方法。
藿香正氣很多人認為,藿香正氣能解暑。其實,藿香正氣并不能解暑熱。用藿香正氣你只需記住“外寒里濕”四個字就可以了。當你受了風寒,出現周身酸痛、酸困,又同時有不想喝水、食欲減退、腹脹,甚至惡心嘔吐、腹瀉的情況時就用它,基本上藥到病除。對于不太喜歡喝藥的小朋友來說,可以將藿香正氣片壓成粉一次性沖服,口感上要比藿香正氣水容易接受得多。
午時茶和藿香正氣相比,午時茶是同一類藥物,它解決的問題也是外受風寒,內傷濕滯。所不同的是,在外受風寒之后的癥狀上,藿香正氣偏重于周身酸困,午時茶則偏重于周身疼痛兼有酸困。除此之外,午時茶在治療內濕的同時還加入了消食導滯藥神曲、山楂和麥芽,所以當內有濕濁阻滯、食欲特別差的時候,或者有明顯的發(fā)病前的暴食暴飲史時也是特別對癥的。
簡單來說,午時茶是在小兒“外寒內濕兼食積”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了。
除此之外,在濕氣較重的時候給孩子的飲食要清淡、易消化,少吃甜食,適當地到戶外進行一些運動,可以促進孩子的脾胃功能,這樣濕氣才不致影響健康。愿您和寶寶能清爽度過這個“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