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國義(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博士后)
吃完楊梅,手上留下紫紅色;挑選黑芝麻,拿面巾紙狠擦幾下,會染上黑色……有人就懷疑,這些“掉色”食物是不是人為上色了?
其實,掉色是果蔬等農(nóng)作物本身就存在的特質(zhì),因為其本身含有大量的天然色素。水洗掉色的“色”就屬于水溶性的花青素,葡萄、草莓、黑米、芝麻、花生等都含有此類色素。另外,比如楊梅、藍莓、桑葚,本身就是極易腐敗變質(zhì)的水果,即使低溫冷藏也無法久存,人工染色后就更加脆弱了,得不償失。
但不可否認的是,市面上確實有染色食物存在。那么,該如何判斷呢?首先可以看梗,如黑枸杞的梗應是灰白色,如梗與果一樣也是黑色的,就要當心了;其次,剝掉外皮看顏色,黑色糧食類食物去種皮后里面應該是淺色的,如果內(nèi)側(cè)也有顏色,很可能是染了色。再次,正常的黑芝麻、黑豆等,經(jīng)冷水浸泡不會馬上變色,慢慢才會有顏色滲出,水的顏色是從淺紫色開始逐漸變深,經(jīng)過染色的食物,往往很快變黑,且水溶液是純黑色、不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