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莉 祝祖崗
[摘 要]“能仁”二字取自海門市實驗小學前身“能仁學堂”之名。兩個字表達的意思淺顯卻耐人尋味:“能”,有知識,有能力。“仁”,代表著一種道德觀念,其核心是愛人。“能仁”并重,人才能走向更高遠的境地?!澳苋式逃北闶且髮W校里的每個人既要有知識、有能力,又要有一顆愛人之心,“能仁”皆具,方成為社會有用之人,在奉獻社會的同時成就自己。結合實踐,探討培養(yǎng)“能仁學生”,打造“能仁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特色品牌;課程建設;能仁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24-0094-02
“能仁”二字取自海門市實驗小學前身“能仁學堂”之名。兩個字表達的意思淺顯卻耐人尋味:“能”,有知識,有能力。“仁”,代表著一種道德觀念,其核心是愛人。“能仁”并重,人才能走向更高遠的境地?!叭省笔俏覀兣c世界相處的一種自然狀態(tài)的流露,它是一種人格情懷,也是人格道德的終極追求,“仁”能支撐“能”,“仁”能生長“能”。所以“能仁”就是成為一個有著深刻的、儒雅的、有使命、有擔當?shù)倪h大情懷的仁者,這是我們教育的終極追求。
“能”“仁”相互依存,互為補充,“能仁教育”便是要求學校里的每個人既要有知識、有能力,又要有一顆愛人之心,“能仁”皆具,方成為社會有用之人,在奉獻社會的同時成就自己。“能仁教育”不僅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更具有現(xiàn)代意義;不僅具有實小的校本特色,更具有學校文化建設的普遍意義。
中華民族擁有燦爛輝煌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教育智慧的主導作用,以多種形式引導孩子們去觸摸傳統(tǒng)文化之魂,在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中為能仁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打下最美的人生底色。
1.體悟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中國元素
喚醒二十四節(jié)氣的精神命脈,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氣文化中的歷法為主要學習內容,吸引學生一起感受中國古代農業(yè)文明與天文學智慧結晶,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境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命脈,創(chuàng)造屬于兒童生命生長需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種力量。
2.踐行國學經(jīng)典的禮儀之道
從環(huán)境濡染開始,在校園內打造國學長廊,教室內布置國學角,校園鈴聲改為《經(jīng)典詠流傳》中的詩詞歌謠,讓孩子們在國學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的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3.尋覓江海文化的獨特魅力
組織學生參觀江海文化博物館,通過征文、繪畫、攝影等形式開展“我眼中的江海博物館”活動,弘揚江海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孩子們心中提升家鄉(xiāng)的魅力,使其擁有更多家鄉(xiāng)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組織學生參觀張謇紀念館,了解張謇的生平事跡,感受他“父教育母實業(yè)”的教育強國夢,開展“張謇精神促我成長”的活動,從而弘揚張謇的愛國主義精神。
張謇先生關于小學教育有過一個精彩的比喻:“小學生猶苗蘗也,小學校猶苗圃也。陪護徑寸之基,使之盈尺及丈,成有用之才,苗圃之事也。小學亦類似?!?/p>
張謇先生的這個“苗葉論”顯然與我們倡導的“能仁”教育的校訓——能仁致遠殊途同歸。于是,我們創(chuàng)生了“苗圃課程”,希望課程構建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舒展生長的空間。
1.完善課程體例——讓“能仁學生”善學慧玩樂生活
針對小學生特點,“苗圃課程”以主題學習與實踐活動為設計支點,擴展學科課程領域,試圖消解學科與學科、學習與生活、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分離狀態(tài),拉近學科與學科、學科與學習者、學科與生活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促進各科教師之間的融通合作。
“苗圃課程”以培養(yǎng)“能仁少年”的三大核心素養(yǎng)(關鍵能力、問題解決、必備人格)、七個個性品質(自律教養(yǎng)、進取精神、自信習慣、堅持毅力、感恩情懷、審美品質、陽光心態(tài))為宗旨,以國家課程為基礎,統(tǒng)整為四大類課程:人文課程、藝術課程、健體課程、科創(chuàng)課程。
2.推進課程實施——讓學生在課程融合中實現(xiàn)自主成長
“苗圃課程”按內容分為以下幾種實施形式:
鑲嵌式:是指校本課程的實施不固定在某一節(jié),而是結合具體內容、教育時機,鑲嵌在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或教學單元。如,德育課程倡導的“我有一個好習慣”就是鑲嵌于學校晨會、班隊課中予以落實。我們在深入鉆研教材(或教育目標)的前提下,根據(jù)課標、教材和學生實情,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對教材內容做適當?shù)恼虾脱诱梗纬勺约海ɑ虮窘M)的特色課程。
延伸式:是指在基礎課程的某一方面加以引申,利用社團課、閱讀課、綜合實踐課等專門時間進行學習研究。如數(shù)學學科的“魔方游戲”“數(shù)學魔術”,語文學科的“繁星詩社”“走近蘇軾”,英語學科的“自然拼讀”,等等。
走班式:是指利用每周兩次的“選課走班”課程時間,學生根據(jù)各自的特長興趣,到相應的課程班級開展活動。選課走班課程中,我們成立了八大學院,即“苗圃文學院”“苗圃梳理學院”“苗圃體育學院”“苗圃科學院”“苗圃藝術學院”“苗圃生活學院”“苗圃社會學院”“苗圃外國語學院”。
節(jié)慶式:結合各種節(jié)慶日,集中一個階段進行校本課程的學習。如,我們曾以 “科技節(jié)”為主題,開展全校性的主題綜合課程——“我和科學有個約會”。分五大版塊:扮靚科學園、科學閱讀匯、創(chuàng)客樂翻天、牽手科學家、科學幻想秀。強調通過融合多學科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實現(xiàn)自主成長,讓教師在課程融合中以新的視角去認識學生,完善自我。
3.改革特色課程——促進能仁學生的核心學習力的提升
學習力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學校通過有品質的課程找到教育的價值,教師需要通過有品質的課程實現(xiàn)教育的理想,學生可以通過有品質的課程與世界對話。我們加大了課程創(chuàng)生與整合力度,建立特色課程模塊體系。
●致遠大閱讀課程
學校全面、深入推進致遠大閱讀課程。合理制定計劃,語文學科整合壓縮原教學內容,每周開設一節(jié)閱讀素養(yǎng)課,專用于閱讀教學,并利用晨誦午讀時間,將課程內容分解到日常的每一周、每一天。每日課后作業(yè)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將分級閱讀計劃落實到日常作業(yè)中實施。
●理財課程
每個年級已經(jīng)完成了初步的課程框架,將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推進,進入實施階段,預計一學年完成。每個教研組完善課程方案和制定課程實施的具體計劃,細化到每節(jié)課、每個實踐活動的具體操作流程,后期我們將依托“豆豆拍賣行”平臺,借助課堂活動、課外活動、班級特色活動等渠道開展理財課程,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理財能力、發(fā)展理財素質。
●藝術科學課程
我們本著極力打造精品課程的理念,完善課程內容與設計,抓實課程實施與管理。以精美作品呈現(xiàn)線描課程的質量與成果;以整齊劃一的優(yōu)美舞姿,體現(xiàn)集體舞的視覺沖擊;以信息技術思維為主導 ,體驗人工智能的奧妙。
涵養(yǎng)“能仁文化”,培育“能仁學生”,已經(jīng)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一種不可磨滅的精神!培塑“能仁學生”必將成就健全、蓬勃的生命新氣象,也創(chuàng)造著教育新格局、文化新生態(tài)。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