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乾興,肖春雷,黃慶文,劉龍心,肖日升,孔祥義,韓曉燕
(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海南 三亞 572000)
【研究意義】2017年海南省三亞市冬種瓜菜面積為1.13萬hm2,其中黃瓜種植面積為1 100 hm2,是種植面積僅次于豇豆的第二大蔬菜作物,是農民種植北運蔬菜的主要經濟收入之一,也是海南冬種北運瓜菜的主打產品之一。然而,由于連年種植,重茬地塊增多,黃瓜病蟲害越來越嚴重,特別是枯萎病發(fā)生嚴重[1]。【前人研究進展】目前,黃瓜嫁接是克服重茬障礙、防治枯萎病的一項重要技術,在生產中已經較大面積應用[2-3]。嫁接砧木的選擇在栽培過程中尤為重要,梁肇均等[4]認為利用黑籽南瓜對尖鐮孢菌黃瓜專化型免疫的特點,以黑籽南瓜為砧木、黃瓜品種為接穗進行嫁接育苗,可有效防治枯萎病。徐彥剛等[5]認為采用抗病砧木嫁接可有效克服連作障礙及防御黃瓜枯萎病的發(fā)生,在砧木嫁接過程中抗病砧木的選擇是防治黃瓜枯萎病成敗的決定因子。采用根系發(fā)達的葫蘆科砧木進行嫁接,不僅可擴大根系吸收范圍,增強植株長勢,提高自身抗逆性,且對低溫干旱濕澇等極端條件的抗性都高于自根苗[6-8]。嫁接在提高黃瓜抗性和產量的同時,也會由于砧木種類不同對黃瓜生長、產量和蠟粉刺瘤等性狀產生不同影響。當前,砧木主要以黑籽南瓜、白籽南瓜和黃籽南瓜為主,黑籽南瓜的優(yōu)點是抗寒性強、根系強大、抗枯萎病、共生性好,適合日光溫室長季節(jié)栽培;缺點是種子發(fā)芽率低、種源不足,影響果實外觀和風味品質,抗腐霉根腐病能力差[9-10]。白籽南瓜生態(tài)適應較強[11],嫁接后果實外觀亮麗、口感極佳、品質上乘,受消費者歡迎,抗腐霉根腐病能力較強,但御寒性較黑籽南瓜弱,價格較高[12]。黃籽南瓜免疫黃瓜枯萎病,適宜日光溫室越冬茬、早春茬及塑料大棚栽培,近年在黃瓜嫁接育苗生產中被廣泛推廣應用[13]。種植戶可根據不同需要選擇合適砧木進行嫁接。隨著工廠集約化育苗的發(fā)展,白籽南瓜和黃籽南瓜呈現大面積推廣應用趨勢?!颈狙芯壳腥朦c】本試驗引進市場應用較多的黃瓜嫁接砧木新品種及本單位選育品種,嫁接當地生產中主栽黃瓜品種,研究不同砧木對黃瓜生長、產量和蠟粉等性狀的影響?!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以期選育出適宜三亞地區(qū)氣候條件下(或與三亞氣候相似地區(qū))用于黃瓜嫁接栽培的砧木新材料,更好地滿足種植戶和消費者的需求。
供試黃瓜嫁接砧木14個,名稱及來源見表1;黃瓜接穗為津綠18,天津綠豐園藝開發(fā)公司提供。
表1 供試黃瓜砧木品種名稱及來源Table 1 Names and sources of cucumber rootstocks varieties
試驗苗期在海南省冬季瓜菜三亞南繁育苗場進行,南瓜砧木2018年11月28日播種,12月6日采用插接法進行嫁接,12月23日定植在三亞市熱帶設施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平頂網棚內。前作水稻,土壤質地為粘性土,pH值6.7,棚頂及四周防蟲網覆蓋。起壟栽培,壟寬1.1 m、壟高30 cm,大小行栽培,大行距90 cm、小行距30 cm,株距為45 cm,病蟲害防治及肥水管理按常規(guī)進行。試驗共設15個處理,不同砧木嫁接處理14個,以津綠18自根苗為對照(CK),每個處理定植30株,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
定植后25 d,分別用游標卡尺和卷尺測定植株的莖粗和株高,莖粗測定第5節(jié),葉片長、葉片寬用卷尺測定第5節(jié)位葉片,每個指標測定5株取平均值。在盛果期,測定果實性狀,用游標卡尺測定瓜長、瓜寬、瓜把長,每個指標測定5個瓜取平均值;單瓜重為記錄3次采收的瓜數和瓜重,計算平均單瓜重。
數據分析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處理,采用SAS 9.1.3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本試驗中嫁接成活率最高的是惠美一號、成活率達99.14%,其次是黃誠根2號、成活率為98.94%,成活率最低為比久F1(87.57%)。比較14個砧木嫁接黃瓜的子葉大小發(fā)現,砧木子葉較大為野朗(大籽),其他處理砧木子葉大小為中等或小。本試驗中砧木子葉大小與嫁接成活率沒有直接關聯。
表2 不同品種南瓜砧木嫁接黃瓜成活率和子葉大小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vival rate and cotyledon size of cucumber grafted with different pumpkin srootstocks
表3 不同品種南瓜砧木嫁接黃瓜植株生長情況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plant growth of cucumber grafted with different pumpkin rootstocks
由表3可知,嫁接可顯著增強黃瓜植株前期長勢。定植后25 d,嫁接處理中除野朗(大籽)處理株高低于CK〔野朗(大籽)為98.21 cm、CK為106.53 cm〕外,其他處理均顯著高于CK;各嫁接處理相比火鳳凰、壯士、北農亮砧、S31×S73處理優(yōu)勢更明顯,分別為120.23、120.63、119.23、122.15 cm。各嫁接處理莖粗、葉片數、葉長、葉寬均顯著高于CK,各個嫁接處理間存在差異、但大部分差異不顯著。
從表4可以看出,嫁接對黃瓜果實性狀影響較大,但增減不一。S84處理單瓜重最低、為0.68 kg,顯著低于CK(0.73 kg),威力一號處理單瓜重最重為0.9 kg,顯著高于CK,野朗(大籽)、比久F1、嘉藤青木、惠美一號、北農砧木2單瓜重顯著高于CK,其他嫁接處理單瓜重高于CK但差異不顯著。S84、S31×S73處理與CK相比瓜長、瓜寬均有所降低,威力一號、比久F1、嘉藤青木、S85處理瓜長、瓜重增加顯著?;瘌P凰、北農亮砧處理對刺瘤影響較小,野朗(大籽)、嘉藤青木、北農砧木2增加了刺瘤的密度和大小。CK自根苗為無蠟粉品種、瓜色較亮,嫁接后壯士、威力一號、比久F1、黃誠根2號、S31×S73處理果實帶有臘粉,降低了瓜色亮度,火鳳凰、嘉藤青木、東方正大小籽、北農亮砧處理無蠟粉,增加了果實亮度。
表4 不同品種南瓜砧木嫁接黃瓜果實性狀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fruit traits of cucumber grafted with different pumpkin rootstocks
本試驗結果(圖1)表明,不同砧木品種嫁接對黃瓜產量影響不盡相同,北農砧木2、火鳳凰、S31×S73產量增加較多,分別比CK提高21.54%、20.54%、18.16%,野朗(大籽)、比久F1、惠美一號處理則降低了黃瓜小區(qū)產量,其中野朗(大籽)處理降低幅度最大、達12.28%。
圖1 不同品種南瓜砧木嫁接黃瓜小區(qū)產量比較Fig.1 Comparison of plot yield of cucumber grafted with different pumpkin rootstocks
本試驗嫁接14個南瓜砧木處理,結果發(fā)現除比久F1、北農砧木2嫁接成活率低于90%外,其他處理均在90%以上,成活率最低處理也達到87.57%,表明所選市場應用較多的這些砧木品種與黃瓜的嫁接親和力均較好。定植后25 d,嫁接處理株高、莖粗、葉片大小顯著高于自根苗,前期長勢優(yōu)勢明顯,與前人研究結果[10,14-15]一致,不同嫁接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從本試驗結果看,野朗(大籽)、比久F1、惠美一號單瓜重較大,但小區(qū)產量較低,小區(qū)產量較高的火鳳凰、S31×S73處理單瓜重與CK無顯著差異,與田守勝等[16-17]研究結果一致,因此嫁接對產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瓜條數上。不同嫁接處理成活率和前期長勢差異不顯著,后期對果實性狀和產量影響不盡相同,表明不同南瓜砧木嫁接黃瓜共生親和性存在差異,同一砧木嫁接親和力與共生親和力也不一致。
蠟粉是黃瓜重要的商品性狀之一,果面蠟粉顆粒多、體積大,會降低果皮光澤,影響果皮外觀顏色[18-19]。研究發(fā)現,蠟粉與黃瓜品種和嫁接砧木密切相關[20],本試驗中壯士、威力一號、比久F1、黃誠根2號、S31×S73處理果實帶有蠟粉,降低了瓜色亮度,火鳳凰、嘉藤青木、東方正大小籽、北農亮砧處理無蠟粉,增加了果實亮度,與皇甫偉國等[21]報道一致,南瓜砧木的特性影響嫁接黃瓜蠟粉的有無及多少,也體現了黃瓜砧木選擇的重要性。
綜合本試驗結果發(fā)現,火鳳凰嫁接津綠18,嫁接成活率高,黃瓜前期長勢增強,對果實性狀影響不大,果實無蠟粉、瓜色亮,商品性狀好,產量增加20.54%,是適合三亞地區(qū)黃瓜嫁接的優(yōu)良砧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