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學謙 王茜
關鍵詞 動物福利 立法 回應型制度
作者簡介:米學謙,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經濟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王茜,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民商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25
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人們對于保護動物的意識越來越強,關于動物保護的爭論也越來越多?,F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制定了動物福利法,可見通過法律保護動物福利是趨勢,在動物福利保護提出法學自我調適要求后,法學應當對此給予回應。愛狗人士在高速路上攔截肉狗的運輸車輛、在網絡上公開虐待寵物的視頻等問題引發(fā)了很大的爭議,但是我國目前的動物福利法律保護存在著立法體系不健全,可操作性差,適用范圍小,缺乏統(tǒng)一法律保護的尷尬境地,這需要在法律層面給予回應。
一、動物福利概述
(一)動物福利的概念
1976年美國人修斯最先提出了動物福利的概念,當時主要是指飼養(yǎng)牲畜的農場應當使飼養(yǎng)動物擁有適當的心理和生理的狀態(tài)。 相關學者認為動物福利與動物康樂緊密相關。動物康樂是心理及生理上的概念,就是指動物情緒穩(wěn)定、無任何行為的異常、沒有生理行為異常、無壓抑和痛苦。
(二)動物不是權利主體
一些學者基于動物同人類一樣具有相同的情感和感情需求這一事實提出了動物權利的概念。并基于此概念提出將動物視為法律的主體,動物應該享有類似于人權的基本的權利,如生存權、健康權、不受虐待等。并且這些權利應當受到相關法律的保障。在支持動物福利的學者所提的言論之中,將法律的主體不僅僅局限于人,而是對把動物納入到法律主體范圍進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論證。他們認為雖然動物并無法通過人類的方式與人類溝通,但是動物的主人或者代理人,可以經由對動物的長期觀察了解動物的訴求等相關的行為。
我認為動物權利不具有可行性。由于人類科學技術的水平仍無法實現人與動物之間的有效且直接的交流與溝通,我們人類目前無法完全理解動物的思想及其需求。因此動物福利的標準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類自身的主觀臆測。 顯而易見,動物所能表達的內容并不具有法律所認可的意思表達的特點,動物是不能獨立的并且有意識地要求人類為它們做什么。實際上,人類給予動物的福利是出于人自身的善心和憐憫之心,這種善心和憐憫之心是人通過自己的認知手段把體察到的動物的情感以人類的理解形式投影到動物身上。 而且我認為這種憐憫之心的出發(fā)點是人類在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反思。因此對于這樣權利的被給予者,其在法律上的地位不能是主體,動物作為法律主體不可行。
承認動物權利是沒有現實基礎的。人類不但是法律的制定者,人類也是法律行為規(guī)范針對的對象。無論是動物權利還是動物福利,他們的改善都是對人規(guī)定一定的義務來實現的。動物作為福利的接受者,不能擁有法律上意思表達能力,給予其法律主體地位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強調動物權利的主體并無必要性。
(三)動物福利法律回應的必要性
首先,動物福利法律回應是人類自身利益的切實需要。動物福利法是在維護生物多樣性上的根本措施,人和動物都是自然界生物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動物生存狀況與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密不可分。通過立法將人類對動物的行為進行有效規(guī)制也是保障我們人類自身的利益。
其次,動物福利法律回應可以避免我國受到貿易限制。歐盟簽訂的經濟條約中明確規(guī)定了禁止進口沒有動物福利的牲畜。我國也應當建立相關的動物福利保護制度,避免使我國的畜牧業(yè)出口受到限制,這有利于實現“走出去”戰(zhàn)略和“一帶一路”建設,在現今中美出現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為中國動物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占據優(yōu)勢地位避免遭遇困境提供制度基礎。
二、國外動物福利的歷史發(fā)展及現狀
(一) 英國的動物福利立法發(fā)展及現狀
1.英國動物福利立法基礎。英國是第一個建立動物福利制度的國家,但其動物福利立法進程非常曲折。英國動物福利法律回應是在擁有了觀念變革的思想基礎和多次社會運動嘗試的實踐基礎才完成的。伴隨著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開始,英國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快,城市漸漸成為人民生產生活的地方,而動物也隨著人類大量進入城市。在倫敦,露天經營屠宰場的血腥屠戮場景是城市人民每天都要見到的,而且屠宰對城市污染也是極其嚴重。而馬匹也經常拉載過重的貨物并且被車夫不停地鞭笞造成過度勞累。當時,斗牛、斗狗等斗獸行為也是受歡迎的公共娛樂活動。由于當時人類對于動物的了解并不充分,或者人類中心主義者沒有認識到動物也是有情感的生物,認為動物純粹是為人類而存在的物體。因此對于虐待動物的活動很少有反思。然而此時一些道德先知們就提出了不要虐待這些牲畜。但在當時的人們普遍相信動物和普通的物體一樣沒有任何的直覺,不能夠感受到痛苦。
隨著科技和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動物福利立法逐漸擁有了現實基礎。人們對于保護動物的意識不斷向前發(fā)展。19世紀開始解剖學、博物學的研究成果不斷地證明:動物與人類一樣是生命個體,能夠感覺痛苦,并且他們與人類還有進化論上的親緣關系:動物與人類同享起源。 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和城市生活逐漸成為英國社會的主流,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開始飼養(yǎng)寵物,由于很多主人與寵物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對于英國社會中善待寵物的呼聲越來越大。許多寵物主人把寵物視為家庭成員并照顧他們的生活,這為動物保護觀念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礎。
2.英國動物福利立法進程。英國的動物福利立法進程非常曲折。在否決兩次虐待動物法案之后,英國終于在1822年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專門的動物保護法案,《禁止殘酷和不當對待牲畜法》(Act to Prevent the Cruel and Improper Treatment of Cattle),該法案也稱為馬丁法案?!恶R丁法案》僅適用于馬、牛、羊、驢等大型家畜,而排除了當時大部分人家中飼養(yǎng)寵物。并且法律規(guī)定的內容中,法律禁只禁止鞭打、虐待的行為,法律責任則為判處罰金,只有拒絕繳納或延遲繳納罰金才可能被判處拘役。 在法律執(zhí)行方面,英國人在1824年成立了防止虐待動物協(xié)會,這個非政府組織的主要目的是要確保馬丁法案能夠有效執(zhí)行,他們還專門設立偵查人員,把那些虐待動物的人送上法庭。在1822年議會通過“馬丁法案”之后, 經歷數次修改從最初的牲畜保護法變成了一部綜合性的動物保護法。
(二)歐盟的動物福利立法發(fā)展
在英國的影響下,歐洲大部分國家著手于建立動物保護制度與加強動物福利,并且于19世紀基本實現了有關于防止虐待動物的立法工作。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科技不斷發(fā)展,歐洲大部分國家對動物福利法以及相關的規(guī)定作出了進一步的細化與完善。1974年, 歐洲經濟共同體專門針對宰殺動物行為制定了法規(guī),規(guī)定動物應當在被宰殺過程中受到人道的對待。21世紀,歐盟委員會在已有的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之上,又發(fā)布了一系列新的動物福利相關的規(guī)定,其中包括避免動物的不間斷運輸和增加動物的休息時間。 歐盟委員會及歐盟理事會發(fā)布的關于動物福利的法律文件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法律威懾力,這些區(qū)域性的動物福利法律標準促進了歐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及持續(xù)發(fā)展。隨著歐盟的建立,歐盟國家有專門保護動物的法令法規(guī)和條約,并且歐盟委員會食品安全署專門成立了歐盟動物福利協(xié)會敦促法令的執(zhí)行。
(三)動物福利有關的國際條約及區(qū)域性條約
國際性的動物福利和保護的條約是相關國家動物福利立法的重要法律淵源,也可以通過各個方面來影響其他國家的動物福利。1976年通過的《保護農畜歐洲公約》,和1979年的《保護屠宰用動物歐洲公約》等規(guī)定了禁止進口沒有享受動物福利的動物及其制品,還規(guī)定了屠宰場的建造設計必須符合該公約的規(guī)定,避免動物在屠宰前受到不必要的刺激和痛苦。而且締約國的國內法必須與這些公約相匹配, 這也對世界各國的國內動物福利的立法保護提供了借鑒意義和指引作用。
三、我國動物福利立法現狀
(一)動物福利立法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
我國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 年,當科技部在修訂《實驗動物管理條例》時,特意增加了實驗動物福利的章節(jié)。并且動過立法推動實驗動物替代方法的推行和使用。在2009年,中國有了第一部動物福利法專家建議稿,該法旨在制裁殘酷捕殺犬只和用其他各種形式虐待寵物的行為。雖然正式立法層面還沒有相關立項,但是學術界對于動物福利立法支持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二)我國實驗動物科研隊伍文化素質較高
在我國,大多數從事動物實驗工作的人員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并支持對動物福利進行制度回應。同時由于動物實驗立法與動物研究成果有緊密的聯系,動物福利立法中對實驗動物的相關規(guī)定雖然存在限制實驗行為,但是將實驗動物的界定標準法定化有利于他們獲得高實驗價值的動物,有利于我國動物實驗產生更多的科研成果。
(三)對虐待動物行為進行規(guī)制的社會呼聲較高
在2009年,動物保護法學者撰寫《反動物虐待法》專家建議稿,但不幸的是,該建議稿并未納入立法規(guī)劃。目前我國對于虐待動物的行為難以進行有效規(guī)制。同時由于近年來社交媒體上虐待動物的視頻經常引起公眾討論。
四、我國動物福利的法律回應
(一) 動物福利立法的目的
由于立法目的決定立法的宗旨, 進而影響立法的基本原則的確定和基本制度的創(chuàng)設, 動物福利法作為專門的動物福利保護法, 應該把確認和保護動物的內在價值、尊嚴作為立法目的。
首先,動物福利的法律回應要協(xié)調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動物福利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使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了讓人類更好地改造世界,我們必須與自然界的所有生物和諧共處,保護人類和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最終使人類自身受益。 我們必須協(xié)調人類與動物的關系,人類對于動物的利用和動物福利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動物福利法是在人類對動物的利用和對動物的保護之間尋找平衡點,實現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的狀態(tài)。
其次,動物福利的法律回應要確保動物得到人道的對待和照顧。讓動物能在康樂的生活條件下生存是動物福利法的基本出發(fā)點。動物福利法作為一種內在屬性中含有人文關懷的法律,應當確保的動物得到人道的對待和照顧。
(二) 動物福利立法的原則
1.承認和維護動物福利原則。這是動物福利法的最基本的原則,保障和滿足動物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長需求是動物福利立法的基本出發(fā)點。各國動物福利立法實踐證明,堅持和維護動物福利的原則,才能自覺地啟動、促進動物福利立法。
2.符合現階段我國基本國情。我認為對于動物福利的法律回應,要根據我國的現實基礎來具體分析,并逐步實現。人是動物福利立法的主體,而且動物福利立法的目的也是為了人類更好地生存。我國當然應該制定動物福利法,但是,如果動物福利的立法超越了我國的社會現實,反而會損害公民的和社會利益。在對動物福利進行制度回應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人民生產生活傳統(tǒng),使法律本身更具有可操作性。
3.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原則。動物福利本質上是人類基于道德上的自省和憐憫而對動物做出的一種義務性行為,其目的在于使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在動物福利法的制定中,應當充分考慮促進人與動物關系的改善,并且對于動物福利的設定不應過高而傷害人類的權益。我國在制定動物福利法時不應把動物納入權利主體,而應該將動物歸為權利客體, 這樣才能使動物福利保護更為有效。絕對不能將動物的福利放置于公民權利之上,或者不切實際地要求大幅度改善動物的福利,這樣的做法會很容易出現違法現象,反而不利于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4.動物分類管理原則。動物分類管理是指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各種動物物種設立的福利標準。筆者認為我國的動物福利法應當對于動物分類別區(qū)分對待:瀕危野生保護動物,可嚴格立法加以保護;工作動物、實驗動物、娛樂動物等,可適當立法加強管理;而對于一般動物而言,其福利不能超越我國大多數民眾的一般道德標準,也要尊重歷史傳統(tǒng)。
(三)侵犯動物福利的法律責任
與動物福利在法律上的道義關系相對應,動物福利法律責任應當為制裁性的方式?;谖覈壳皠游锔@杀Wo的現狀,在動物福利立法中我國應當針對虐待動物和侵犯動物福利的行為制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動物福利的法律責任應當在動物福利被侵犯而違反法定義務時,成為一種救濟和強制履行義務的依據。在制裁方式上,由于法律責任中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存在吸收關系,并且動物福利并不在人類相關權益之上,因此應針對各種違反虐待動物及侵犯動物福利的行為應當采取行政法律責任。在法律制裁方面,可以對侵犯動物福利的行為人情節(jié)的輕重來進行行政制裁。對一般輕微違反動物福利法的行為,可以只除以罰金,而對于嚴重違反動物福利法、嚴重侵害動物福利的行為,應當對行為人采取行政拘留。可以對嚴重違反動物福利法的飼養(yǎng)動物的相關行業(yè)采取市場準入的限制。對于虐待動物的行為人,可以對飼養(yǎng)寵物的行為進行限制。
五、結語
保護動物福利的觀念是人類文明進步產生的結果,代表著人類道德意義上對動物的關懷和對虐待動物屠宰動物行為的自我反省。動物福利法的立法基礎在于人們對于保護愛護動物理念和尊重動物情感的價值認同,以及各法律主體對于動物福利法的執(zhí)行能力。在對動物福利進行法律回應時,絕對不能將動物的福利置于人類的權利之上。在實現途徑上,由于我國對于實驗動物福利的立法條件相對成熟,我認為可以從實驗動物福利保護入手,從而建立對動物福利的回應型法律制度。
注釋:
[英]考林·斯伯丁(Colin Spedding).動物福利[M].崔衛(wèi)國,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嚴火其,李義波,尤曉霖,張敏,劉志萍,葛穎.中國公眾對“動物福利”社會態(tài)度的查研究[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99-105.
[英]亞當·斯密(Adam Smith).道德情操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
[澳]彼得·辛格,[美]湯姆·里根.動物權利與人類義務[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郭欣,嚴火其.動物福利在英國發(fā)生的邏輯[J].科學與社會,2015(2):98-110.
常紀文.動物福利法中國與歐盟之比較[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6.
青立花.美國動物福利立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參考文獻:
[1][英]考林·斯伯丁(Colin Spedding).動物福利[M].崔衛(wèi)國,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46-47.
[2][英]亞當·斯密(Adam Smith).道德情操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22-26.
[3][澳]彼得·辛格,[美]湯姆·里根.動物權利與人類義務[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 22-26.
[4]常紀文.動物福利法 中國與歐盟之比較[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6:2-8.
[5]聶新國.英、美動物福利立法比較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2(3):5-6.
[6]青立花.美國動物福利立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6-8.
[7]蔡守秋.論動物福利法的基本理念[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7-34.